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应急救援队伍构成具有救援与救护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政府与社会相结合、地方与联邦相结合等特点,其应急救援指挥具有联邦与地方相分权、行政与技术相分责、内部与外部相协调、指挥与支援相配合等特色,对我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借鉴德国模式,我国可采取救援和救护相结合方式,建立综合性基础救援队伍;在风险识别基础上,建立必要的专业救援队伍;划分行政权力和技术权力,避免行政部门干扰技术救援;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志愿者的灾害救援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执政基本理念。近年来,虽然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公共安全责任事故依然频繁发生。究其原因,"GDP崇拜"高烧不退,安全发展观念淡薄;公共安全投入不足,公共安全基础脆弱;公共安全立法滞后,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监管缺位,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不足;公共安全教育培训落后,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发展缓慢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导火索。因此,本文建议通过以下措施完善我国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树立安全发展观念,改革政绩考核方式;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夯实公共安全基础;加快公共安全立法,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安全生产执法,加大官员问责力度;加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培育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  相似文献   

3.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和重 组成部分,是我党执政基本理念。近年来,虽然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公共安全责任事故依然频繁发生。究其原因,“GDP崇拜”高烧不退,安全发展观念淡薄;公共安全投入不足,公共安全基础脆弱;公共安全立法滞后,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监管缺位,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不足;公共安全教育培训落后,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发展缓慢是引发事故的重 导火索。因此。本文建议通过以下措施完善我国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树立安全发展观念,改革政绩考核方式;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夯实公共安全基础;加快公共安全立法,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安全生产执法,加大官员问责力度;加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培育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先后经历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继而进入现在的矛盾突显期,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层面矛盾凸显,冲突激化,导致了各种突发事件频发,公共安全形势复杂,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需求日益增长。众所周知从"非典"过后我国全面开创和发展以"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全国应急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已经逐步完善,基层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重心,既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应急处置的基础和前沿,因而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把基层一线作为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层、保障下倾。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是承上启下十分重要而关键的规划,是未来五年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对全面推进公共安全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整体型政府构建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综合化旨在密切应急管理主体间联系、凝聚资源、促进协同,以提高管理效率。西方各国提出了应急管理综合化概念,构建了综合性应急管理模式,并从组织机构、法律法规、预案体系和信息系统等不同维度进行了改革。当下,西方国家应急管理呈现出由单兵作战向主体协同、由单纯事后处理向全过程应对、由单个国家管理向全球合作等综合化特征。借鉴西方应急管理综合化改革经验,有利于推动我国应急管理改革,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加强城镇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提高基层应急能力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应急保障能力建设遭遇财政应急资金规模小、管理方式落后、应急处置观念错位等诸多难点。应将政府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建设规划中,开发适合城镇建设实际需要的应急保障装备,深化财税制度配套改革,创新应急管理手段以全面提升城镇应急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8.
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以下简称《反恐法》),体现了我国对恐怖主义进行治理的思想。根据该法精神,我国治理恐怖主义必须处理好一系列重要关系:在治理目标的设计上,必须处理好行使行政紧急权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打击恐怖主义与维护民族团结、国内治理与国际合作、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关系;在治理体系的构建上,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社会共治、顶层设计与基层基础、反恐应急与灾害应急的关系;在治理策略的实施上,必须处理好"硬实力"与"软实力"、危机管理与结果管理、反恐应急与灾害应急、法制建设与反恐教育、保守秘密与信息沟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国家、地区、组织或个人对突发事件规律、应对与处置的认识,是应急管理的前置工作。发达国家探索和积累的贯穿应急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涉及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和预案的系列应急管理理念,推动了这些国家应急管理经验的形成和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与处置,是应急管理"智慧"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灵魂与指导思想。面对日益严峻的公共安全新形势,我国需要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应急管理理念,深化"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打造应急管理升级版[1]。  相似文献   

10.
自2003年抗击SARS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法制体系建设得以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已呈现出多层次性和多类别性。但检视2019年12月底以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决策反应、领导机制和措施实施,仍集中暴露出决策程序繁琐和时间耗费、领导主体混乱、基层防治法治化不足等问题。基于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法制体系中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防控机制,理顺应急领导体制,并健全基层应急组织的动员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