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郑位三同志百年诞辰之际,我们格外怀念这位从湖北红安这片热土上走出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湖北人民熟悉和尊敬的老领导。难忘峥嵘岁月,郑位三同志在大别山区发动群众、组织暴动的身影;驰骋江淮河汉,指挥千军万马抗击日寇的雄姿;擘划中原突围,拉开威武雄壮的解放战争序幕的惊人之举。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殚精竭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高风懿德,永镌青史、长存荆楚、光照人间。我即使坐牢杀头,也绝不屈服郑位三同志革命一生,战斗一生,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不畏强敌,不避艰险,多次受命危难,…  相似文献   

2.
郑位三同志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党的第七届、第八届中央委员。他一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和过人之处,就是对领袖、对上级、对同志一方面十分尊重和信任,同时,又不迷信,不盲从,在大事大非问题上敢于坚持原则。至今,许多人回忆起来都十分感激和怀念他。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九年六月,高敬亭同志被错误地处死。此后几十年来,对高的评价一直是不公正的;他所领导的新四军四支队,以及四支队的前身—红二十八军,也成为党史、军史研究的禁区。本文试图对高敬亭同志的功过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郑位三同志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他家乡湖北省红安县的人民当中,至今还流传着“董必武、郑位三,领导人民把身翻”的红色歌谣,人民深深地怀念他.1 郑位三同志终生老实做人,正直为人,诚恳待人,善于调动一切人的积极因素,为革命和建设服务,这在党内有口皆碑.他认为,要正确待人,首先要解决自己如何做人的问题.首先,是做一名真正的人:其次,是做一名真正的中国人;再次,是做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5.
今年10月21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郑位三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日.抗日战争时期,郑位三曾在安徽战斗和生活了4年半时间,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1943年11月,郑位三同志受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派遣来到鄂豫边区,加强对五师、边区的领导。在边区我们都尊称他为“位老”。位老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地向中央和华中局反映以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为核心的边区党委以及新四军第五师的状况;正确领导了边区的整风与审干,保护了一批干部;终于消除了当时中央对五师、边区的某种误解,为五师和边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中央两次决定位老到鄂豫边区工作抗战爆发不久,位老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委派,回鄂豫皖地区,先后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兼鄂豫皖特委(后改为鄂东特委)书记,领导鄂豫边区抗日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7.
《湘潮》1985,(1)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八日,醴陵县各界群众两千多人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李立三同志诞辰八十五周年。位于醴陵县渌江乡的李立三同志故居,经修复后也于这一天正式开放。胡耀邦同志为故居亲笔题写了“李立三同志故居”的匾额。参加李立三同志故居开放典礼的有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主任黄道奇,省政协主席程星龄、副主席袁学之等,以及株洲市、醴陵县党政负责同志;李立三同志的夫人、北京外语学院教授李莎,李立三同志的儿子、黑龙江大学教授李人纪及其他亲属和部分生前友好,专程从北京前来的全国总工会、劳动人事部的代表,也出席了开放典礼。在开放典礼大会上,黄道奇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致词,李莎同志、李人纪同志、株洲市委书记曹伯纯、醴陵县委书记丁益宏讲了话。黄道奇同志为李立三同志故居开放剪彩。接着,各级领导、来宾,以及群众代表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李立三同志故居及故居陈列室。下面是黄道奇、李莎、李人纪同志讲话全文。  相似文献   

8.
这是毛泽东同志1938年3月21日在延安时写给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宣教科长赵品三同志的。 赵品三同志山西榆次人,原名振鑫,字品三,后以字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曾任中央苏区教育部艺术局局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长、中央军委秘书厅副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央公安部政治保卫局副局长、北京  相似文献   

9.
高敬亭是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中的红军主要领导人,也是一位党内很有争议的人物,他曾误杀过不少自己的同志,而他最终又被自己的同志误杀.直到1975年毛泽东亲自批示为他平反,对他的争议才有所平息.  相似文献   

10.
李立三同志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在他生前与逝后,被追悼过4次。 在长期的战争年代里,他不顾个人安危,为革命出生入死,在敌人统治的心脏地区顽强斗争,有3次他被同志们误以为已经“光荣”,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其中有两次是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但他却3次大难不死,重返革命队伍,继续投身革命。然而,建国后,在和平环境里,李立三同志却始终没能摆脱跟随他大半生的“立三路线错误”的阴影,受到残酷迫害,最后李立三同志自己为自己顽强的生命划上了句号。但是就在李立三同志真的离开人间后,他的追悼会却被历史无情地推迟了13年后才召开。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九年春天,在皖南繁昌抗日前线我第一次见到谭震林同志,当时,他担任新四军三支队的副司令员。原任新四军参谋长兼三支队司令员的张云逸同志,已经过了长江,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总指挥,三支队的军政工作和部队活动区域铜(陵)南(岭)繁(昌)的地方民运工作,都由谭震林同志直接领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同志是我党最早从事武装斗争的领导人之一。早在1924年,他就受党派遣担任了黄埔军校第一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3月,他领导厂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8月1日,他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新四军的建立和发展,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相似文献   

13.
李立三:叱咤风云坎坷路的革命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已进入世纪交替的时刻。使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世纪即将过去。百年风云,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造就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这两年,我们已经纪念了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百年诞辰。今天我们又聚集一堂,纪念一位在党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经历的领导人,这就是李立三同志。李立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我们党的第四、五、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党史上有影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一生,既带有传奇色彩,也有甚为曲折的经历。他既被历史匆…  相似文献   

14.
我是谭冠三同志的战友、妻子。我们基本都是同时期参加革命的人。他出生在湖南 ,1 92 8年跟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我出生在四川通江县 ,1 933年参加红军。我们都经历过长征 ,到了陕北后才相识 ,相好的。 1 937年 8月在延安结婚。结婚后 ,我们一起经历了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后来我们又一同进军西藏、建设西藏。我们共同奋斗、生活几十年 ,可供回顾的事很多 ,这里仅把我跟随冠三同志进军西藏前后的经历作一回顾。一、南下途中的分别1 947年 7至 9月 ,当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的冠三同志 ,去西柏坡参加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  相似文献   

15.
江波 《党史博览》2001,(9):39-42,54
1939年6月24日上午8时,在安徽省肥东县青龙厂附近的褚家围子,随着“砰”的一声枪响,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党和人民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悲愤地倒下了。他不是倒在日本人的枪口之下,也不是倒在伪军的枪口之下,而是倒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之下,高敬亭的被错杀令人遗憾,令人痛心。直到38年之后,也就是1997年4月,这一错案才得以平反。  相似文献   

16.
《先锋队》1995,(Z2)
粟裕两让司令在我军历史上,粟裕两次"让"正职,当副职。第一次是让华中军区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同志先是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敌后,首战卫岗告捷;随之相继担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苏北指挥部副指挥,与陈毅同志一起,坚决执行了党中央关于新四军东...  相似文献   

17.
江渭清同志,我们江苏干部都尊敬地称他江政委(江渭清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兵团副政委,江苏建省后兼南京军区、省军区第一政委)。他是我的老首长,我在他领导下工作多年。  相似文献   

18.
1939年6月24日,皖东平原,合肥县青龙厂。一声普通的枪响,结束了一个不普通的生命。 枪声中倒下的这条高大的汉子不是别人,正是高敬亭——红军时期屈指可数的将领,新四军中实力最强的第四支队司令。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1999,(12)
李立三曾犯过“立三路线”错误。但他从不讳言自己的错误,经常向人们作自我批评。一次,他和几位不熟悉的上海地下党的同志见面。有位心直口快的同志一听说他是李立三,马上就说:“啊!你就是立三同志,人家说你犯过错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他同志觉得这样问太唐突,责怪这位同志冒失。可李立三毫不介意,向他们讲了自己犯过的错误,要大家引以为戒。1945年11月,在庆祝苏联十月革命28周年纪念活动时,会议主持人宣布:“请李隆郅同志作报告。”只见一个瘦高个的中年人接过话筒就讲开了。他讲了苏联十月革命的经过和经验,又…  相似文献   

20.
大部份史著都以新四军先遣支队1938年6月17日在江南进行的韦岗战斗,为新四军东进敌后的第一仗,称之为“韦岗初战”、“韦岗处女战”。张陈同志在《党史研究资料》1987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认为新四军抗击日军的第一仗,应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于1938年5月12日在安徽巢县进行的蒋家河口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