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戴传江 《党史文苑》2011,(24):59-61
和谐宗教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宗教自身的内在诉求。从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出发,和谐宗教应该包括宗教教内的和谐、宗教之间的和谐及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和谐宗教建设,先当发扬宗教内在的和谐要素,再求之于科学发展观,从以人为本、矛盾分析、动态平衡等方法论出发,内外兼治,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2.
张桂华 《奋斗》2008,(4):18-19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统一战线要发挥自身优势,正确认识和处理带有全局性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促进这“五大关系”和谐,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统一战线必须抓好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福建理论学习》2007,(12):F0002-F0002,I0001
仅仅在几年前,可能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他们的生活会因为信息化而改变得如此之快。中国电信福建公司成为福建省信息化建设主力军,宽带、固话、小灵通等信息网络遍布八闽大地,商务领航、我的e家、号码百事通等综合信息业务为人们搭建了信息应用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是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礼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之后,  相似文献   

5.
李长健  曹俊 《唯实》2007,1(6):9-12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内部各要素的统一协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基本衡量尺度的民主法治建设,首当其冲地走到了历史的前沿,而宗教正以其自身特有的驱动力对法治建设进行着无形的影响。建构和培育与法治相适应的宗教伦理基础也是法治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之一,在和谐语境下探讨宗教与法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法治建设的影响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劳动关系和谐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和谐是平等基础上的利益协商、调整、让渡,是劳资“共赢”,是企业与相关利益群体“共生”。通过确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价值取向,建立行之有效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能代表劳动者权益的真正工会,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并逐步推行企业劳工标准认证等举措,构筑协调、合作、共赢的劳动关系。实现劳动关系和谐,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与其它社会关系和谐一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民堂 《学习论坛》2007,23(6):69-70
建设和谐基层单位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和谐基层单位实践中应正确处理全面建设和重点推进的关系,建设基础和建设任务的关系,领导者建设和群众性建设的关系,普遍性建设和特殊性建设的关系,共识和谐、共建和谐、共享和谐之间的关系,加强党的领导和依法以德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宗教关系的和谐是新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新疆在以宗教和谐推动社会和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福建理论学习》2011,(7):F0004-F0004
2010年,宁德烟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明创建,继续保持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税利4.76亿元,比增16.62%;市公司获省“五一劳动奖状”;市局获市第五届“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中党群、干群关系疏离导致广大农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存在偏差,农民主体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和疏离,有着深刻的原因,它既与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有关,也与地方政府在农村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有关。优化党群干群关系,应当立足长远,标本兼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面广,牵扯问题多,需要辩证处理构建和谐社会中诸多关系,并做到五个结合。只有这样,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扎扎实实地稳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时代要求。为此,需要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挥人大作用的关系,进而构建和增进党与人民代表大会间的和谐关系。文章从理顺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坚持和改善党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实现依法执政、在人民代表大会之中实现党对立法的领导五个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充分反映了他对和谐世界的热切期盼.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根本保障,各国多样性文明的共存、互补、交流、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和谐国际关系是推动和谐世界发展强大动力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建设和谐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决定》反映了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进展,指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发展理念和治国理念的升华,是一部和谐强国的纲领性文献。认真学习《决定》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毛泽东关于"党风"的涵义出发,阐述了"党风"建设的核心就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并针对我国目前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从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以及深入社会基层,直接沟通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和改善党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至关重要。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委履行领导责任提出的新要求。从整合力量的角度看,有必要研究整合思维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整合主要包括:思想整合、制度整合、组织整合、社会整合、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是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科学发展观是管总的,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必须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考虑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时首先要讲发展;要科学解释和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社会发展路线,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为妇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新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促进妇女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妇女全面协调发展必须置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中,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促进妇女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结合,构成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即科学发展观;二是目标要求,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战略任务,即加快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它提出并强调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力求使这一原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得以彰显;它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从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这是在当代中国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