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13,(14):F0004-F0004
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上杭才溪开展农村调查,撰写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才溪乡调查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为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80周年,弘扬才溪乡调查精神,贯彻中央关于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  相似文献   

2.
本刊 《福建党史月刊》2014,(6):F0002-F0002
正2013年11月14日,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8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上杭县古田镇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龙岩市委主办,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杭县委承办。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蔡仁照,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修荣,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萍,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黄玲,龙岩市委副书记黄进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邱荣和来自中央部委、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来源于对最底层劳苦大众的深入社会调查,大量的调查研究的素材和成果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主要来源,特别是1933年的《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更是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民生思想。正由于是以扎实的社会调查为基础,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无论对于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特别是对在全党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的教育实践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文既为纪念毛泽东诞生120周年,也为纪念毛泽东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80周年而作。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暨才溪乡调查70周年。毛泽东在福建的伟大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刊发《毛泽东在福建的创新实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实》,意在纪念的同时,更好地继承毛泽东思想这份中华民族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深入才溪进行农村社会调查,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科学、严谨的调查方法上。2013年是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发表80周年,回顾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理论价值,对于新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全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我们召开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才溪乡调查80周年,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发表80周年。日前笔者有机会重返才溪乡,重温《才溪乡调查》,聆听有关毛泽东九赴上杭、三进才溪的故事,愈加感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思想经典论述之一,重温经典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才溪乡的革命发展是中央苏区的光荣代表,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群众路线观的生动体现,才溪精神的灵魂是真心实意地为广大群众谋利益。重温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作风,广大党员干部真心实意地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的那种精神境界,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80周年,弘扬才溪精神,最根本的是牢牢记住共产党的宗旨就是真心实意地为广大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的铜墙铁壁,为任何力量所打不破的。坚持了这一点,共产党就能长期执政,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1990年11月26日,在上杭县才溪乡召开“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57周年暨才溪‘九军十八师’陈列馆开馆大会”。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邱国光将军、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新陆、龙岩地委书记郑霖、地委宣传部长汤龙光、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邱松庆、厦门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胡冠中,以及省、地、县党政军部门的领导、来宾、上杭县乡镇干部、才溪和通贤两乡的老红军代表、群众上千人,参加了大会。王直、王胜将军为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暨才溪乡调查70周年前夕,由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大型画册《从闽西走出的骄子》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40余万字,图文并茂,装璜精美。该画册的出版,  相似文献   

11.
在毛泽东同志才溪乡调查75周年之际,重温《才溪乡调查》和才溪人民创建模范乡的经验,令人深受教育和鼓舞。才溪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以及扩大红军支援前线等方面.创建了光辉的业绩,成为当年中央苏区的模范乡,福建省的第一模范区。  相似文献   

12.
将军颂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才溪乡调查75周年,也是才溪荣获福建省“第一模范区”称号75周年。在“将军之乡”迎来“双喜”庆的日子里,特以诗赞颂才溪籍(包含通贤)诸将军之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毛泽东才溪乡调查60周年,重温毛泽东《才溪乡调查》这篇光辉著作,倍感亲切。他从事革命的调查实践和伟大精神,不仅对过去建设革命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为什么要写《才溪乡调查》呢?因为:第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和开创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独特的、光明的正确道路,建设和巩固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第二、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所取得的经验,脚踏实地地领导广大贫苦农民向封建  相似文献   

14.
△1933年,毛泽东戎马倥偬之余,来到福建上杭才溪乡实地调查。他不耻下问,甘当小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调查后,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一文,为我党的调查研究工作树立了光辉典范。《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实》生动展现了当年毛泽东调查的全景,读来不仅让您深受教益,而且特别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1933年11月,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县才溪乡调查研究,写出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毛泽东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才溪乡这一模范乡的调查,总结苏维埃政府的工作成绩和经验,以此回答在国内革命战争条件下,根据地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能的这一重要问题。才溪乡调查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思想作风,其精神应当永远坚持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正>1933年11月,毛泽东到中央苏区模范乡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作调查,随后写出名著《才溪乡调查》。这一历史记录与这篇著作,折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苏维埃革命的宏大画卷,树立了一个光荣典范。这一典范不仅是苏维埃政权下的才溪乡,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的典范。本文着重就毛泽东才溪乡调查这一历史场景和《才溪乡调查》作一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33年11月毛泽东同志开展的才溪乡调查,成为我党历史上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2014年3月2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同志来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上杭县调研指导,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考察和座谈时,特别指示有关方面要研究并弄清楚关于才溪乡调查的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当时的革命背景,毛泽东为什么要搞才溪乡调查?二是毛泽东来才溪乡是怎么搞调查研究的,调查方法是什么?三是通过这次调查研究解决了当时革命的什么问题,结果是怎么运用的?四是我们今天怎么来继承和发扬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精神和作风?要充分挖掘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在讲解词中充分体现,让每一位来瞻仰者受到教育和启迪。福建省委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党史部门深入研究并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从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精神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能量,更好地服务中心和大局。为此,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有关党史专家进行专题讨论,形成资政报告。  相似文献   

18.
《福建党史月刊》2013,(22):F0002-F0002
2013年11月14日,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龙岩市委主办,龙岩市委宣传部、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杭县委承办的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8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举行。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蔡仁照,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修荣,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萍,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黄玲,龙岩市委副书记黄进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邱荣和来自中央部委、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90余人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会旧址,重温这段历史,重走这条道路,倍感亲切,意义重大。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具有三大亮点:一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二是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调查研究,总结推广才溪乡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F0004-F0004
为了纪念我党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召开80周年,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福建省军区政治部、中共龙岩市委将联合在龙岩召开“纪念古田会议召开80周年理论研讨会”。9月1日,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向全国发出通知,具体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