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汉字说起     
吴心 《黄埔》2006,(1):50-51
人类社会真正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从有了文字才开始的。文字,是人类的文明之光。汉字,则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说到汉字,可说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独具特点的。从文字发生学的角度讲文字分为自源字和借源字。顾名思义,所谓自源文字,是一种独立产生、发展的文字,历史一般比较悠久。汉字是自源字除了汉字以外,世界上的自源字,还有西亚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字,而只有汉字至今还在使用,其余的都已死亡,或只有后裔留存了。借源文字则是指借用或参照其他文字体系而建立的文字。如日文借源于汉字,英、法文等借源于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等。当…  相似文献   

2.
正轴心文明时代,人类关心生存的最基本问题——生命与死亡、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今天我们的力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强大,但却正在失去意义的世界。今天,当我们观照互联网发展时,习惯于把它放在千年尺度上。而如果用千年作为尺度,一定要追溯轴心文明的历史,考察它的本质意义。一、轴心文明谈到文明,人们经常会想到金字塔,埃及有句谚语:"人类敬畏时间,时间敬畏金字塔。"金字塔已然成为文明和历史的象征。但可惜的是,埃及文明已经死亡。  相似文献   

3.
除中国使用汉字外,过去使用过或现在仍在使用汉字的国家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公元1世纪,汉字传入越南。13世纪时越南创造了形声字,叫作"字喃"。"字喃"一直与汉字平行使用,直到19世纪采用拉丁化新文字。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新文字在越南普及。  相似文献   

4.
心灵契合     
《台声》2018,(12)
正近日,中国汉字首登在有着150年历史的国际知名期刊上。这说明什么,当不言而喻。中国汉字,高深莫测;中国汉字,意境高远、意蕴深刻。这是华人之骄傲,是我辈之荣光。人至半百,一路追求多少汉字,多少汉字组合多少内心世界,恐谁也无法用数字计量。但不能否认的是,是汉字丰富了我们血肉与灵魂。这个时段,又一词组令我们激荡开怀,尤其是在海峡两岸。这就是出现频率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两岸同胞内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结晶,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媒介,汉字一直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同时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要肯定汉字、歌颂汉字、学习汉字、应用汉字,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汉字在信息时代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6.
少年时,我由民族聚居区来到了首都北京.那时我很愿意去西四延吉餐厅吃朝鲜冷面.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北京也只有到西四延吉餐厅才能吃到朝鲜冷面--当时好像不叫朝鲜冷面而叫延吉冷面,延吉餐厅也被我们称之为西四冷面馆.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车轮飞速转动着,跨越生命悠远的时空隧道,沿着人类农耕文化的发展轨迹,我们浏览了人类的原始期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当历史揭开21世纪序幕的时候,农耕世纪的传统文化即进入到生态农牧业和其展示绿色文明的历史新时期。发展农牧业,并不断提高养殖业和饲草种植  相似文献   

8.
温凌云 《前沿》2003,(9):154-156
当我们欣慰中国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的辉煌成就时 ,当我们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在历史的新纪元时 ,我们没有忘记 ,在这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 ,无数仁人志士为她的繁荣昌盛付出了艰辛的代价 ,无数热血儿女为她的尊严和主权血洒疆场 ,誓死捍卫。历史已至今天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无论中国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 ,八十四年前的“五四”爱国运动及爱国主义精神 ,永远是感召和激励后人的一面大旗 ,永远是鼓舞和鞭策后人的强大精神动力。翻开历史的长卷 ,爱国志士犹如灿烂群星 ,在民族危机与阶级矛盾中 ,进行着自卫…  相似文献   

9.
汉字的历史演变体现了创造性与规范性的对立统一.当下,汉字书写以危机来形容并非危言耸听,这既有历史和现实原因,又有内部和外部原因,其危害是严重的.对此,我们应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力、重视汉字的研究与普及、遵循汉字使用和演变规律、改革汉语教学方法,将危机化为转机,从而让汉字重新焕发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传承汉字文明,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汉字,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世界人民认识中国。汉字要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实现统一编码,自由转换,解决不同国家使用的子集,以使我们的规范、标准既符合国际化的标准,又切合国内需要。  相似文献   

11.
2003年7-8月,云南大学朝鲜族调查组赴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镇烧锅朝鲜族村进行实地调查。这是一个仅有70年历史、完全由朝鲜族组成的村落,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165公顷,有174户724人。调查组在村里度过了一个月的美好时光,该村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对民族文化的珍视之情,特别是朝鲜族村民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踏入烧锅朝鲜族村大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绿荫掩盖下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整个村子规划得很好,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虽然说不上新,但显得相当…  相似文献   

12.
汉字在韩国     
汉字是韩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地理交通的便利,与周边其他国家比较,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最为悠久,中国文化正是以汉字为传播媒介输入到朝鲜半岛,汉字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尤为深广,并且成为韩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东汉时期,朝鲜半岛就开始将汉字作为书写工具,记录中国文言文的汉字长期以来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至15世纪中叶,朝鲜半岛才出现拼音式的谚文。在其后的数百年间,汉字并没有因为谚文的出现在韩国消失,而是“韩汉文并记”,互为补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二战以后,汉字在朝鲜半岛被禁止使用了一段时间。韩国汉字回归热潮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金大中任总统以来,打破了韩国数十年来对使用汉字的禁令,韩国政府在总统金大中授意下,宣布恢复汉字教育。措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在公务文件、交通标志等领域,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汉字和汉字标志;二、在中、小学推行“1800个常用汉字必修教育”。韩国教育部于2000年12月发表公告,公布了经过调整的1800个教学用基础汉字,从2001年度开始实行。汉字的恢复使用既有地缘关系和历史因素的作用,又有对现实发展的考虑。一方面是要避免在早期的文献研究方面出现断...  相似文献   

13.
钟联合  陈继芳 《台声》2010,(11):58-63
<正>历时一个月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大陆举办的系列活动,于10月15日在北京落下帷幕。这次活动通过5场风格迥异的主题展览——"追忆·汉字:典藏文明之光"、"雅尚·汉字:翰墨千秋书法"、"意韵·汉字:汉字艺术印象"、"乐活·汉字:汉字创意生活"、"感知·汉字:发现之美",以及众多的系列推广活动——"领秀·汉字:汉字的创意服装秀"、"开卷·汉字:高校汉字艺术讲座"、"问道·汉字:两岸书法艺术论坛"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示了汉字的魅力,既呈现了汉字文化历史的厚重感,也呈现了汉字多姿多彩的当代时尚元素,  相似文献   

14.
除中国使用汉字外,过去使用过或现在仍然在使用汉字的国家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在公元第一世纪传入汉字。13世纪创造了越南形声字,叫做“字喃”。“字喃”一直与汉字平行使用。19世纪起采用拉丁化新文字。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用新文字扫除文盲。随着扫盲工作的开展,新文字在越南普及了。日本在公元第三世纪传入汉字。不久,日本把汉字当成记音的字母来记录日本语言。后来又把记音字母的汉字笔画简化,创造出“假名”。到了第七世纪,就出现了汉字夹用“假名”的日文。现在汉字在日文中,只是当作“定型字”来使用,如果有写不出…  相似文献   

15.
汉字文化     
谭舯 《黄埔》2012,(2):78-80
文字是人类由蒙昧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历史上,各大古代文明都曾创造自己的文字系统,如古埃及圣书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和玛雅图形文字等,但是除了汉字以外,绝大多数古文字后来都没有延续下来。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在古代就已出现、  相似文献   

16.
情系朝鲜──中国人民政协代表团访朝记事庞中华(一)"洪司命"率我们跨过鸭绿江是发自对当年志愿军的无限缅怀,还是对朝鲜二千里江山的依依向往?当接到全国政协的通知,让我作为中国人民政协代表团成员访问朝鲜时.真是兴奋不已。童年时代那熟悉的旋律立即萦回耳际....  相似文献   

17.
祁山 《青年论坛》2013,(5):137-140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在明万历年抗倭援朝期间传到了朝鲜半岛,并引起了朝鲜国王的高度关注.朝鲜王室组织了专门的高级别的领导机构对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进行研究和学习,并按戚继光的练兵之法训练朝鲜军队,收到了极佳的效果.朝鲜“壬辰战争”之后,戚继光的军事著作在东亚各国得以广泛传播,并作为军队的必修教材.  相似文献   

18.
云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它的历史是如此扑朔迷离,它的文明与落后是如此对比鲜明地并存着.当我们面对云南沉默的大山,屈原"天问"似的远古历史迷雾仍困惑着今天的我们.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术界在研究材料的挖掘上非常重视域外文献,通过域外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熟悉"的中国,这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明清时期朝鲜李氏王朝作为汉字文化圈的一员,由于存在共同的文化基础,对中国社会的每一步变化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因此,朝鲜朝燕行文献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观感,更值得我们关注和考察。我们通过燕行使笔下的清代满语和汉语,探讨清代汉语在不同时期的地位及使用,并钩稽了燕行文献中有关清代汉语的材料,突破了传统以西方透视中国的单一模式,以不同文化视角考察朝鲜燕行使对清代汉语的认知与观感。  相似文献   

20.
何迅 《乡音》2013,(6):49-49
我们在中国看朝鲜,有我们的看法,有我们的解读。而作为朝鲜半岛局势当事国之一的韩国,对朝鲜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当韩国人遇到朝鲜人天津大学的韩国留学生宋载民在同记者谈到朝鲜的时候说:"对我们(韩国人)来说,对于朝鲜的感情是很微妙的。"宋载民说曾经在大学校园中遇到过朝鲜来的留学生,走在校园里,看到有那么几个人长得和韩国人一样,但通过穿着和口音总能认出他们是朝鲜人。第一次看到朝鲜同学的时候,宋载民回忆说:那时候第一感觉很兴奋,觉得看到了自己远方的家人,想走过去打招呼却感觉到不知道该说什么,虽然是同一个民族,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像是一堵巨大的墙横亘在同胞的心灵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