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群 《公安学刊》2009,(2):14-17
构建现代警务机制,实现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的跨越,是公安工作发展的长远之计。嘉兴市公安机关着眼于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积极构建“四警一化”现代警务机制,即以信息警务为主导、以主动警务为突破、以合作警务为依托、以人文警务为支撑、以队伍职业化为保障,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的创新力、执行力、拓展力、软实力和职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警法类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关键举措之一。实行警务化管理,有利于学生树牢忠诚为民的政治品质,提升军人素质,增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健康发展。警法类院校要依据《教育法》《人民警察法》《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针对警法类院校管理现状,遵循"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凝聚师生共识,强化警务化管理,以更好地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服务实战视角下的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公安院校毕业生初踏工作岗位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存在的不足。应从服务实战的角度探索创新警务化管理的路径,从管理基本规律和学生教育成长规律出发,探索完善警务化管理的制度、规范,使警务化管理的各项具体制度得到贯彻和落实;将警务化管理与学风建设工作有机契合,以警务化管理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同时,以警务化管理推动预备警官职业生涯规划落实。  相似文献   

4.
实行警务化管理是警官职业院校进行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为培养高素质的警官人才提供了很大帮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近年来此类院校招生体制的改革和人民警察招录体制的改革,警务化管理在实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难以解决。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它的一些观点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实行"警务化管理"模式,是由其学院性质、培养目标、院情等因素决定的.警务化管理是手段,培养优良校风和保证教学训练任务的完成是目的.警务化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教职工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项目警官制是以"服务经济发展"为警务创新切入点,以"项目推进到哪里,警务跟进到哪里"、落实"一项目、一领导、一民警"工作责任为要求,以主动警务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一种警务创新模式。浙江省新昌县公安局提出并实施项目警官制的实践表明,项目警官制是公安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样本,展示了人民治安防控策略的新思路,丰富了"枫桥经验"的新内涵,体现了热点警务理论在我国基层公安工作中的新运用。  相似文献   

7.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公安机关要把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积极借鉴现代管理理念,创新警务管理,推进警务流程再造,加快勤务转型、执法转型和服务转型,着力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警务机制,努力实现公安工作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率先发展,不断提高打击犯罪、服务人民、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8.
论警务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务机制具有产出的规范性、同质性和规模性的特征,它当属警察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之一,也是公安机关理应追寻的工作方式。鉴于警务机制的这些属性和功能,如果试图降低其成本并且提升其效率和效益,就必须对其进行创新,而警务机制创新需要依据其构成要素的改善或优化来实现,即只要首次通过要素的优化或改进能够促使警务机制的产出绩效得以提升,都可谓警务机制创新,包括人员素质的提升、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设备与器械的改良、法律法规和公安政策的优化以及绩效测度体系的完善等等。  相似文献   

9.
电子警务视野下信息化引领警务机制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剑 《公安研究》2009,(7):54-60
国内外关于信息化引领警务机制创新的实践证明,警务信息化对于提升警务效能,引领警务机制创新,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信息化引领警务机制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信息化对于警务理念、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力,也与警务机制创新自身的牵引力有关。在建设电子警务目标下,为克服信息化引领警务机制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公安机关应按照建设服务型公安机关的要求,以信息化为手段,在建立符合电子警务要求的决策指挥机制、打防控一体化机制、队伍管理机制、管理服务机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体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院校学生将来从警的特殊性要求使警务化管理成为必然。严格的警务化管理能规范学生的言行、思想、身心,促使他们成才。但单向强调警务化管理存在一定片面性、不稳定性、非理性等弊端,不利学生全面发展。警务化管理要拓宽管理维度,注重学生能力、个性、身心培养,确立开放管理理念,发挥管理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个人、团队和组织的知识存量及相互之间的知识流量决定了组织的竞争优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这些方面明显不足,正面临严峻挑战。如果能逆流而上,一方面在创新科研团队的个体网络中,建立起适中的直接关系和大量的间接关系,尽可能汲取外部资源;另一方面,打造创新科研团队,沉下心来,使科研团队逐渐向实践社区型的管理靠拢,进行知识技能积聚。这样卧薪尝胆数年,两方面相互促进,科研创新能力定会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12.
金诚 《公安学刊》2010,(5):25-31
当前维稳工作形势严峻,维稳工作陷入一个怪圈,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犯罪率居高不下,新高危人群不断制造极端事件。公安机关角色的困惑,警力的困境以及警务战略的两难选择,是影响当前公安工作顺利开展的三大因素。始终不渝地坚持社区警务战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推行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采取"零容忍"战略,始终保持对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是当前警务战略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司法警官院校担负着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特别是监狱、劳教系统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监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司法警官院校德育工作越显重要。所以,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司法警官院校德育工作,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警察院校网络素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探索研究、起步实施、全面推进三个阶段,当前正步入第四个阶段:创新提升阶段。实现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不仅要提升警察院校学生的网络素养,还要创新制度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与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警察院校的"适应素质"教育,是指学员适应社会发展的素质教育,具体是指学员适应国际化、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素质教育。为适应国际化、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警察院校应在基本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国际教育的内容和原则,科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着力探讨信息化对学员素质教育的影响,大胆尝试并采取适应素质教育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16.
特色形成是高等学校办学的基础与源泉,目标定位是特色发展的方向与动力。办出特色不仅能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能大大提高高等学校的竞争力。文章以公安院校办学特色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论述了公安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与特征、影响公安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公安院校应着力打造鲜明办学特色的途径等。这对公安院校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相较普通院校,司法警官类院校承担培养人民警察后备人才的重要任务,教师承担着警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其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司法警官类院校师德建设存在职业素养、职业认同、考评标准等突出问题。因此,该类院校加强师德建设可采取如下一些举措:聚焦政治建设以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教育以增强身份认同,加强党建以党性促师德,完善师德考评机制以提升实效。  相似文献   

18.
科研工作在司法警官院校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全面提高司法警院科研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使司法警院科研建设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为司法系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及提供理论服务。目前,司法警官院校科研科学化建设存在着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并找到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途径,提高司法警官院校科研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程序主要涉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法律适用包括管理、调查取证、行政强制措施等程序规定。在对流动人口的法律保障方面,我国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中仍然存在着立法上的空白和限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执法理念在于警察调查权与流动人口基本权益的平衡。因此,针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域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活动,对其基本理念、范畴和职能定位的系统梳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公安幸福文化视阈下警察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幸福文化是公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人民警察职业幸福感,提高民警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内容。建设公安幸福文化,完善警察激励机制,需要树立公安幸福文化理念,激发公安民警工作热情;建设幸福美满警察家庭,解决公安民警后顾之忧;完善警营各项设施建设,营造温馨幸福警营环境;完善警察晋升奖励机制,实现公安民警自我价值;建立警察权益保障机制,依法保障民警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