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极化现象是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集群行为理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为基本视角,通过对"我爸是李刚"和药家鑫两起交通肇事事件引发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具体观测与文本分析,论证了网络热点事件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不断积累、动态演进的过程以及影响其形成的综合、多元因素。这对于党和政府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作出预警和研判,推动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以及青年的社会性成长与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燕  孙颖 《电子政务》2012,(7):51-56
首先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中网民正义感的表达存在理智性与非理智性并存的特点,因此,研究群体极化现象不仅与培育网民社会正义感息息相关,也可为进行相关调控、避免群体极化负效应提供有益指导。研究表明,网络群体极化容易产生网民正义感的缺失,并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生成机制和网络群体极化事件中网民社会正义感的培育两个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提出到现在已有七年的时间,但这一体系的实施却差强人意。在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的有效途径便显得十分重要。本文认为,确立价值共识的理性权威、重视价值共识的文化融合、构建价值共识的实践机制,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武峥 《长白学刊》2023,(2):49-57
全媒体时代的网络谣言与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在网络舆论场域,网络谣言呈现出谣言传播强效化、谣言目标普世化、谣言界定多元化、谣言内容政治化等新特质。全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构带来严峻挑战:与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分离”,离散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使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消隐。为了守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我们应从技术、道德和制度三个向度强化工作,从根本上守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平台为其用户提供可视化、可互动、自主发声空间的同时,也带来群体观念同质化、算法推荐信息偏好、意见领袖意识压迫等情形的出现,引发话语权集中现象。话语权力的集中导致群体极化的生成,具体表现为由真实内容缺乏的信息囚笼引发的观点极化、由专业理性缺乏的盲目跟随引发的观点极化、由过度感性驱动的价值依附引发的观点极化。话语权集中和群体极化对我国网络舆论引导、网络空间治理甚至是国家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要有效应对这一风险,应顺应自媒体时代数字化舆论发展趋势,通过强化自媒体平台主流意识形态供给机制,积极构建自媒体舆论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和引导效果评估反馈机制等,增强思想引领,净化自媒体舆论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6.
从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形成成分的研究入手,通过曲线拟合展示群体极化形成因子之间的动力关系,构建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动力模型。通过对模型仿真的结果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公安系统网络监控部门提出决策思路和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和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治理面临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碎片化传播方式弱化意识形态凝聚力、信息算法推荐技术削弱意识形态认同度的风险、西方媒介霸权威胁意识形态权威性等方面,为此需要从构建治理格局、完善治理制度、创新治理技术、增强治理能力等方面加强治理,不断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新浪微博上"秦火火"和"薛蛮子"两个热点事件从出现至消失期间主要数据的分析,发现参与讨论的网民态度均在事件发生后的一周中产生了不断极端化的现象,并且群体态度由积极转向消极,在这一过程中"意见领袖"和"法规约束"对网民态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伴随着国内国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威胁日益突出的客观形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已然是当前网络安全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其关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显著标志。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既是维系国家安全的必要之举,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粹主义作为民粹主义在网络领域的现实表现与拓展延伸,已成为一种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政治思潮。在信息技术的赋能下,网络民粹主义内蕴着“二元对立”“垄断人民”的行为本质,表现出主题多元化、思潮兼容化、事实后真相化、群体蔓延化、话题泛批判化等重要特征。网络民粹主义导致互联网上的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逐渐成为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重要变量。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与战略机遇期,全面审视网络民粹主义的行为本质、显著特征与蕴藏风险,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公民的政治认同教育与优化民众意见表达方式妥善治理网络民粹主义,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游戏主义的滋生与网络游戏的流行有关.新自由主义在网络文化的喧嚣中被放大.技术主义源自于对信息技术的崇拜.全球主义借助全球网络化而泛滥.在宽松的网络环境下,这些非主流或反主流的网络文化渐渐汇聚成流,表达情绪、传播观点,一点一滴地改变着网络意识,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分进舍围.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根本的是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冲突中的自卫能力,这就要求它集中网络智慧,转向网络话语,关注网络心理,改进网络创作方式、包装方式和扩散方式,强化自身的渗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网络意识形态是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网络呈现。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五种新情况:维护和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聚焦民生问题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多元思潮博弈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普遍形式、新技术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关键载体、民众的普遍参与成为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因此,新时代要多措并举应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龙柏林 《人民论坛》2022,(16):26-29
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是时代新人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要求。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西方物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带来的风险挑战。因此,要在党的领导下,从哲社文艺领域、网络传媒阵地、学校教育渠道、纪念庆典活动等方面下功夫,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的原则,加强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引导与安全。  相似文献   

14.
王玉荣 《前沿》2011,(22):51-54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网络时代,它正在遭受一种"分子入侵"式的破坏。网络信息的泛滥导致信息控制的失灵;网络技术的异化使得技术控制逐渐形成;规模性、批判性的网络舆论的蔓延,使传统时期的操纵舆论正在为现时期的舆论操纵所取代。由此,多重网络力量依靠自身的特质,以无知无觉的方式渗透到主流意识形态之中,腐蚀着其文化分子,进行着文化入侵的过程。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应由政府牵头,运用新的知识、技术、文化条件,健全四大领导机制,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及反渗透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主阵地与主战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总体安全的维护、党执政合法性的巩固以及民族复兴伟业之实现,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至关重要。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严峻复杂,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需要借助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分析框架,精准把握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战略的高度,探讨新时代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国之治的理论擘画和顶层设计,赋予整体性治理图景之下意识形态治理的合法性和必要性。新时代的意识形态风险日益表现出对空间的依赖和抢夺,亟待立足空间视域开启意识形态治理研究的新维度。对意识形态的空间性与空间的意识形态性的双向阐释,架构起理解意识形态与空间的交互视域,为洞察意识形态风险空间成像奠定了理论前提。时空压缩的社会结构、社会空间的分化转型以及个体化精神空间与总体性精神空间的对抗,加剧了意识形态风险的叠加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形塑着新时代意识形态风险的多重空间成像。新时代意识形态风险的空间治理,应以空间生产为基础、以空间整合为核心、以空间拓展为保障,构筑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空间布局,掌握意识形态治理的主动权和领导权。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前,我国处理农村群体冲突的模式主要包括教育、说服、强制、协商、非公开、拒越级上访等等类型,采取强制处理与协商处理两种方式往往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两种后果。正确处理农村群体冲突,主要应采取协商共决的方式。为此,必须从三个层面来进行,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使农村群体冲突得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0.
戴烽  黄崇铭 《求索》2008,(12):56-58
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群体心理的影响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群体心理积极效应的同时,亦要注意克服群体心理的消极效应。在管理原则上强调个人和群体并重,在管理方法上强调理性和情感共举,在领导方式上强调权威和民主并行,寻求效率逻辑和感情逻辑动态平衡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