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弛 《群众》2020,(7):69-7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正式施行。这部被誉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五年多来,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和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作用十分显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总体要求。在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依靠法治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乡村治理时期会对不同的治理主体产生特定的结构性需求。在乡村治理步入现代化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显现出其巨大的基层治理优势。随着乡村事务逐步被纳入体制,基层治理同时遭遇行政内卷、自治乏力,以及行政与自治互为负担的困境。乡村治理亟需一个强有力的治理主体发挥组织村庄社会和回应村民需求的功能。基层党组织因其内含的组织性和政治性制度潜力,可以回应乡村治理实践要求,发挥精英重构与组织赋权、分类治理与分层动员以及政治引领与主动回应的作用。其弥合行政与自治裂缝、达至上下治理耦合的过程,也是在不同治理维度上将自身型塑为新时期乡村治理主体的过程。基层党组织借助其实现体系效应和国家力量在场的优势,获得了不可或缺的主体性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时期,基层党组织将获得更大的治理效能释放空间。  相似文献   

3.
李叔君  李明华 《前沿》2011,(8):188-190
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个案,结合安吉县的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互促共建的实践,从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的权威引导机制、乡村自组织对生态秩序的维护以及给社区能人赋权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安吉县生态文明建设中社区协同治理的路径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当前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美丽中国梦就是绿色中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目的。论文在分析美丽中国梦内涵与地位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坚持和开拓生态文明道路;行动指南——坚持和丰富生态文明理论;根本保障——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最后得出只有坚持生态文明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统一才能实现美丽中国梦的结论。旨在为我国深入认识美丽中国梦及其实现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者,应该自觉承担生态经济责任,发展生态经济。然而,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政府生态主体责任缺失,政府牵引生态经济的产业体系相对薄弱,生态经济发展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欠缺,地方政府政策体系不完善,政府生态管理体制不健全。为此,我们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落实政府生态经济责任;制定地方配套政策,提高地方生态效益;加强生态管理体制创新,发挥政府生态职能;建立政府生态经济责任机制,打造生态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系统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转型的"临界点"。生态文明和社会治理同属于这一系统下的子系统,它们之间应该存在协同的基础。从以协同论为视角进行的研究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中社会治理必然发生转型,生态文明所倡导的多元共存、合作共赢和和谐共进是治理转型的基本价值导向;社会治理转型将较大程度上落后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步伐;社会治理将表现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理念的和谐性,治理方式的合作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陈加元 《今日浙江》2009,(22):10-11
2004年以来,按照建设生态省的战略部署,我省先后实施了两轮为期三年的“811”环境保护行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省委、省政府在部署第二轮“811”环境保护行动(2008--201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  相似文献   

8.
陈新 《今日浙江》2015,(1):30-31
2015年,衢州市将围绕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坚持蹄疾而步稳,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的新路,努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衢州实践。坚持生态为先"五水共治"走在前列衢州是钱塘江源头地区,肩负着打造美丽浙江建设重要生态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在"五水共治"上争先创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前列。标杆再拉高。省委、省政府取消了对衢州GDP、工业增  相似文献   

9.
黄春英 《传承》2013,(9):125-127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了探索苏南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经验与启示,通过对江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硬约束”必须要从加强生态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和严格落实生态责任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用制度推进生态文明"的具体制度要求。作为国家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吉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形势严峻,生态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生态治理效益不明显,地区生态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制度和机制"建设具有根本性、  相似文献   

11.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备受关注。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解读,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实践要求,总结以生态治理现代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实践路向,无疑会对我国“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的利益与权利意识逐渐觉醒,乡村纠纷也日益涌现。在纠纷解决过程中,人民调解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云南一个村庄的调解卷宗为例,从组织结构、权力基础、行为过程三个角度来阐释其背后的权力塑造与输出,并将塑造过程划分为非正式权力、"国家"的出场与调解过程行政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乡村调解放在基层社会治理视角下进行延伸分析,认为在基层社会治理的视阈中,乡村调解不仅是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工具,更是一种基层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如何强化城市基层社区党组织建设,才能在提升社会治理质量的同时确保党的领导权威?顺德党代表工作室制度的运营实践表明,提升城市基层社区党组织权威的有效方式不在于扩大组织规模,或者强化组织的政治动员、吸纳功能,而在于如何激发基层组织的行动能力。在转型时期,积极地推动以服务为导向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确保党在新型治理体系建设中扮演协调者、领导者角色,是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种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4.
市场在自然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应当仅限于兼具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民用自然资源"。发挥好市场在自然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完善政府行使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制度,明晰市场与政府在自然资源配置中的关系;要完善自然资源用益物权流转制度,促进自然资源"所有权—用益物权"的有效衔接;要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权益交易机制,为培育成熟的自然资源权益交易市场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江楠 《人民论坛》2011,(10):70-71
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建设生态文明被提上了日程。辽宁省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存在着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公共意识不强、缺乏合理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等问题。为促进辽宁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应积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产业化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政绩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6.
努力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得以实现,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坚守的初心、应担当的使命。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安排部署、政策决议得以贯彻落实的基础,同时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建设生态文明被提上了日程。辽宁省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存在着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公共意识不强、缺乏合理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等问题。为促进辽宁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应积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产业化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政绩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公共治理范式研究难点之一是超越公共事务自主治理制度的供给困境。增进自主治理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是超越自主治理制度供给困境的必由之路,而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应有之意,积累自治组织的社会资本能够提升自主治理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度,从而超越公共事务自主治理制度供给困境。公共事务领域自治组织的社会资本积累首先要求国家在自治组织的内部社会资本积累中发挥间接作用,其次要加强自治组织间互动,为自治组织的外部社会资本积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李汉勤 《政策瞭望》2014,(12):36-37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长远性,更体现了法治思维。而制度建设必须立足于每一个地方的实践基础和发展阶段,结合当地的生态基础和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物质基础,这样的制度安排才有生命力。只有具备了经济基础、产业基础、文化基础和环境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可能持续、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陶国根 《桂海论丛》2014,(3):104-107
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现象的共存表明,仅靠市场,仅靠政府,亦或是仅靠非政府组织都是不够的,协同治理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多元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使得生态文明协同治理格局的形成遭遇了重重困境。从利益协调的观念途径、经济途径和制度途径共同入手,建立健全各方利益相协调的机制,实现多元参与主体利益和谐共生,成为当前化解生态文明协同治理困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