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意义重大。当前,中国式乡村治理中部分基层党组织治理效能有待提升、乡村治理物质基础仍有短板、乡村治理法治化仍存“梗阻”等问题,均为阻碍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囿。通过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引领、以强化基础支撑为保障、以乡村治理法治化为抓手等举措,为深度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切实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部分乡村治理功能弱化或完全瘫痪。基层政府治理旧体制是导致目前乡村治理困境的深层次根源,给乡村治理带来“负效应”。农村税费等各项改革不断稀释着基层治理行政性色彩,推动治理旧模式的解构,同时合理体制供给出现断裂,基层积极治理功能呈现“零效应”。村民自治难以贯彻落实、功能难以正常发挥是乡村治理困境的决定性因素,村民自治机制流于“无效应”。本文以重塑基层政府治理体制为前提、以完善村民自治和理顺其运行机制为核心、以推动基层治理组织层次间的功能耦合为重要手段三个方面初步探讨破解当前乡村治理困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新时期如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良好稳定的乡村社会秩序,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领和推动乡村治理工作不断走向深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只有加强乡村治理的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干群主体性建设及构建新型乡村文化体系,才能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在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中,如何阻止农村衰落,实现城乡共赢共生,是中外现代化的一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城乡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还有4-5亿人在农村,农村决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现代化进程中加强乡村治理,创新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5.
略论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历史上,行政权主导国家和乡村社会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将乡村社会纳入国家政权垂直管理范围,构建起强国家弱社会模式,即使是1980年代改革形成的“乡政村治”格局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模式。国家权力通过乡村基层政权继续严密控制村级治理,乡村社会没有获得预期的自治性。乡村基层政权组织日益演变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为乡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大大削弱。完善乡村治理,推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要理顺基层政权组织与乡村社会的关系,推进村民自治进程,建立各种类型的公益性农民组织,增强农民的组织性,从而创设实现善治的内外制度环境、政治前提、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社会变迁对农村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治理工具可以为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提供支持。在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需要推动村规民约在法治、自治、德治等具体领域的功能演化,以此复兴、重塑和优化村规民约,推动传统村规民约在当代社会的时代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一种族群性文化象征符号的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具有多重功能,如增强社会资本、促进社区自治、传播价值观念等。村规民约通过强化耦合式演进机制、内源性塑造机制和均衡性治理机制,能有效推进“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制度化实践、推动“三农”政策在基层自主落实、促进国家治理与村民自治动态协调。为了提高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治理的效能,应从整体规划、功能拓展和机制调试方面,完善村规民约制度顶层设计,构建发展型村规民约体系,以赋权推动多元参与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推进信息化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发展,需要立足大力建设数字乡村的时代背景,从治理现代化视角出发,分析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逻辑理路和功能定位,解决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引领乡村治理信息化发展,为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法律保障和伦理道德遵循,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和创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两个角度对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提升治理效能和治理创新中发挥的功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提出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对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建设及基层治理创新具有独特的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与成效。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有利于缓和参与危机、培育公平正义、促进科学决策、生成制度保障。分析当前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不足,通过培育参与主体的价值理性、提升公平正义、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现代制度体系等,不断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原有的基于农业和农民的乡村治理机制已无法适应变迁中的基层社会,探索一种能够有效适应乡村社会变迁的治理机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政治条件。以自治重心下移为核心特征的乡村治理机制变革是适应乡村变迁诉求的有益探索,彰显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契合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发展理念,也是对共和主义以人民的自治能力和获得感提升为圭臬的核心理念的重要实践,开辟了村民参与和社会自治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1.
国家治理体系构成及其现代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几种国家治理模式。从结构和制度两个角度解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及内容,剖析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是人治走向法治、独治走向共治、管制走向服务、全能治理走向有限治理、专制治理走向参与治理、封闭治理走向开放治理、官本治理走向民本治理、结果治理走向程序治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当前乡村治理必须处理的供给与需求、控制与自治、一元与多元、传统与现代四大对称关系的梳理与释读,文章指出,乡村治理结构的现代转型应在四大基本逻辑基础上进行构建:在空间结构上要以农民的公共需求与乡村有效治理为主线来确定其适度规模;在权力结构上要以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来实现官治与民治的合作互强;在制度结构上要根据乡村具体境域来进行多元化制度安排;在资源结构上要注重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与和谐。  相似文献   

13.
国家治理是国家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遵循一定的治理价值取向,对全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规范、支配和控制的活动过程;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宏观上统筹各个领域治理,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国家治理具有主体多元、方式多样、过程多向互动、结构稳定平衡、价值多元等特点。国家治理能力既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的绩效,也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国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主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制机制现代化、国家治理法律法规现代化以及国家治理方式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回顾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刻。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构建节约型社会首先需要构建节约型政府,而构建节约型政府重在行政成本控制。当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很突出,出现了行政成本控制失灵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控制失灵现象的有效路径就是,既要强化节俭意识,让节俭成为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内在道德素质,又要用制度来约束个人和组织的奢侈浪费行为,加强监督机制,形成系统的多元化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村治理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三农"问题的不断凸显和被重视,我国乡村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为此,必须通过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法制,理顺乡村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乡村治理主体的权限和职责范围,充分发挥乡村主体多元治理的合力,以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 5 0 -60年代 ,也就是咸丰和同治两朝统治时期 ,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初始阶段。它的萌生 ,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开明士人官僚形成的近代化观念的推动 ,同时 ,他们对近代化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化的本质和路向。从观念领域分析 ,咸同之际所萌现的近代化观念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启程的同时 ,也为中国近代化选择了一条难以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命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和高教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高校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价值、制度、行为、主体和内容等诸多要素.文章认为,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要遵循整体性、适应性和开放性三项原则,以高效治理、民主治理、依法治理及促进民生改善为目标导向,并从理念、法制、机制、主体和方式等雏度提出了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它是多层面同步转变的过程,是涉及到人类生活所有方面的深刻变化。在我国,农村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农村经济现代化、农村政治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以及农民的现代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既有承续,更有突破与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现代化目标从“大同”到“小康”;现代化主题从“革命”到“发展”;现代化模式从“模仿”到“创新”;经济现代化从“计划”到“市场”;政治现代化由“人治”到“法治”;社会现代化从“斗争”到“和谐”;生态现代化从“征服自然”到“和谐相处”;国际关系现代化从“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