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行政、政治、公共管理创新活动在地方社会层面大量涌现,治理结构逐渐形成,地方政府创新向地方治理的平稳过渡成为主要问题。基于此,从地方政府创新内部层次、地方政府创新到地方治理过渡层次结构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促进"双层次"结构互动的联动机制,以期为地方政府治理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异地商会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学术界对异地商会地方治理功能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主要体现在异地商会的生发机制、异地商会的功能定位、异地商会内部治理、异地商会地方治理功能缺陷及完善策略等四个方面。异地商会地方治理功能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今后,应通过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丰富研究方法、开阔研究思路等途径推进异地商会地方治理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网络是公共行政研究中分析治理概念的核心所在。治理的网络内涵意味着“治理”并非政府所独享,而是与其他组织形成一种政策网络,共同分担治理的责任。与地方政府相比,地方治理有着明显的改变,从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意味着地方政府角色在治理上的转变。当前许多地方治理是政策网络的形式,政策网络作为一种治理模式是相对于市场和科层体制而言的,但其自身也存在局限性,因此,从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科层制。  相似文献   

4.
"软实力"理论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软实力"的视角就当前地方治理理论研究下我国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地方政府软实力的缺失,并提出系统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建议:培育地方特色文化体系和政府服务性公共理性,强化地方危机管理能力和加强与第三部门和公民的合作,并不断加强对外宣传,扩大与国外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的交流与合作。以期通过软实力的构建,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治理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软实力"的视角就当前地方治理理论研究下我国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地方政府软实力的缺失,并提出系统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建议:培育地方特色文化体系和政府服务性公共理性,强化地方危机管理能力和加强与第三部门和公民的合作,并不断加强对外宣传,扩大与国外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的交流与合作。以期通过软实力的构建,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治理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地方治理的框架中,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是两种并存的不同治理主体,也是两种相互依赖的权力和利益主体。对于行业协会与政府的互动的探讨,不仅为地方治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改善地方政府的治理提供经验。本文通过对行业协会在地方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分析和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的互动现状的分析,认为行会与地方政府之间有效的互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全球和区域一体化、经济知识化、社会信息化、政治民主化的背景下,地方公共问题的压力与挑战与日俱增。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治理体系,提高地方治理能力,是地方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地方政府要努力成为战略家、卓越领导者、民主参与的推动者,才能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上与多元主体合作,共同完成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对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测度。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级市政府的治理现代化程度从某种层面上表征了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本文以内地所有292个设区地级市为样本,建立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标准离差与指标法测度2016年地级市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具有3个主要特征:一是,我国东、中、西、东北等区域之间地级市政府治理现代化推进程度不均衡,各地差异明显,从高到低排列,地级市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分布趋势;二是,个别来自中部及西部的地级市,其治理现代化水平很高,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一大亮点;三是,地级市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需要综合施策:既要积极借鉴东部等地区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共性经验,又要充分发挥治理现代化水平较高地级市的示范作用,还要加快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地方治理模式的探讨是建立在治理理论兴起的基础上的。治理理论要求多元参与和自组网络的建立,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公民社会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由于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困境使得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运用也存在着诸多困难,所以我们目前的地方治理模式可采用政府主导——多元治理型模式。既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以达到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协所具有的多元、合作、民主、协商等特质与地方治理的特征同构,二者构成内在的关联机理。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专门机构,必然是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通过人民政协实现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依法有序参与地方经济社会事务治理。为此,在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人民政协通过担当咨政角色、民意角色、监督角色和统战角色,来参与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治理,增进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安定,切实保护和维护广大民众的合法正当权益。利用提案工作、视察工作、专题调研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和民主协商等参与方式,实现与地方治理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