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文秀 《前沿》2013,(19):24-28
隐性冲突话语是交际双方在交际目的冲突的情况下以隐蔽的方式表达各自目的时所使用的话语,亦简称为“戴着面纱”的冲突性话语.本文通过分析影视文学作品中的实例,发现了隐性冲突话语常见的“面纱”,即各种修辞手法.本文最后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及其理性概念,解释了隐性冲突话语产生的理据.  相似文献   

2.
宪政建设与警政思想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以宪政思想统帅警政思想、以宪政建设统领警政建设,以警政思想丰富宪政思想、以警政建设推动宪政建设。宪政存在的价值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人权。2003年公安机关明确提出促进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警察价值观,与宪政保障思想一致。警政是与民众互动最广泛、最深刻的政府职能,警政思想革命是警政建设的先导、成败的先兆。  相似文献   

3.
从1905年清政府派遣五大臣赴外考察宪政,“以期择善而从”,1906年清政府“仿行立宪”,中国政治的发展就被纳入到了宪政的不归之路。2004年,我们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中国的宪政整整历经了100年,百年的宪政之路可谓几多欢乐几多愁,盘点百年积淀的宪政资源,对我国进行政治制度创新,建设宪政民主将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宪政是以良宪为基础,民主为基石,法治为载体,人权实现为宗旨的一种政治理念、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中国正走在通向宪政的路上,可是要实施宪政,必先要研究宪政意识,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宪政意识;因为宪政意识是实现和实行宪政的思想基础,也是进行宪政建设的思想条件.本文着重分析了党政领导干部宪政意识薄弱的四大表现,并对其深层原因作了较为深刻的探寻,最后,对如何培育和提升领导干部宪政意识提出了富有实践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国民党宪政建设缘起于日军侵华的外在压力,各反对派挑战的内在动力,以及经济萧条的刺激因素。国民党的宪政建设状况主要包括宪政思想和实践两方面,在宪政思想上,国民党内部宪政思想极不统一,大致可以分为民主派、私利派和实权派;在宪政实践上,国民党的宪政建设很不彻底,在宪法制定和政治制度建设中都有极大的保守性。国民党宪政建设的启示有三点:首先,宪政建设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作为前提;其次,宪政建设需要有一种统一的思想作为理论指导;再次,宪政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民主和集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宪政问题的探讨散见于其不同时期的理论著述中,但他们对宪政基本问题的探讨却是十分深刻的,形成了较系统的宪政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的初步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关于人权、法治、民主制等宪政基本问题的理论探讨,厘清了社会主义宪政与资本主义宪政的本质区别,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宪政观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沟通行为理论对英国宪政进行重新理解,英国协商式民主宪政在结构范式上是程序主义的,其观点主要基于三方面英宪是一种重在建设性、平衡性的政治沟通共识程序;在行动主义的程序宪政框架中为诉诸议会主权提供辩护;在程序宪政机制中实现的是一种程序正义的动态权利观.  相似文献   

8.
人本宪政是对以人为本和宪政思想的有机统一,它包含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层面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人本宪政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人本宪政发展经验。当前的以人为本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遭遇到了不少的现实困境。解决这些困境的办法就是加快人本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9.
经济宪政:宪政与经济关系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合意与宪政支持是一项合法性集体经济行动所不可缺少的,经济宪政的核心在于设定政府经济行为的正当程序。经济宪政能够为社会经济行动提供一整套合宪性的经济命令。经济宪政是一个有别于宪政经济学、经济宪法学、宪政的经济分析的新命题与新体系。经济宪政致力于建构符合宪政要求的经济规则与市场规则。  相似文献   

10.
宪政建设对我国来说本来就是舶来品,完善我国的宪政建设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国外思想家优秀思想的指导。对哈耶克的法律思想进行浓缩,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试图从理论上为我国宪政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