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生活准则。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呼唤着建设社会公德的良性运行机制,社会公德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离不开公民意识、公德意识、法治意识等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形成的,保证社会正常秩序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客观标  相似文献   

3.
谢金林  陈冬梅 《求实》2004,20(5):75-78
社会公德问题的本质是社会制度合乎正义的安排与伦理建构。社会公德是公共生活的道德要求 ,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解决了公平与效率问题 ,另一方面又培育出社会公德的忠实遵守者 ,为当代社会公德生成、培育创造了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问题才可以得到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湘潮》2007,(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社会公德缺失的状况呼唤建立新型的社会公德规范。儒家伦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虽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但儒家"约之以礼"、"乐群贵和"、"严己宽人"等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儒家重礼的精神,为今人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构建社会公德新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华林 《新视野》2003,(2):66-67
在社会公德的建设问题上,过去我们把社会公共生活的领域只局限于人类社会,把社会公德调整的对象只局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层面上。事实上,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空间在不断扩大,它已经从人类社会发展到自然环境领域和虚拟网络社会。社会公德调整的对象在不断的扩展,它已经从主要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展到调整人与人自然界、人与网络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应由人际关系道德、自然环境道德、网络道德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公德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公德概念,需要以对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的精神重新再界定。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或特定公民群体在社会公共生活或共同生活及其交往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特征有:普适性、集群性、持续性、准法律性。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红军 《唯实》2003,(5):66-68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因此 ,加强全民的社会公德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历史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需要运用道德、政策、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加以实施.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系列的运行机制,以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公德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因此,对社会公德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民主政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法治型政治运行机制来保证民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构建农村基层民主运行机制,首先需要明确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客观对象和运行环境。在此基础上,重点从提高民主意识、维护民主权利、激发参与热情、推进自我管理、深化体制改革、畅通参与渠道和促进健康发展等方面着力构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林、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德观念及其教育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得出<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道德和公德教育理论的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快乐的状态,是共产主义形式的公共道德原则.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公德的观念及其教育观,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公民社会、民主社会下的公民社会公德及其教育观.  相似文献   

13.
公德意识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期,道德规范在转换,很多制度、规范尚在形成、发展与成长之中,公共道德规范还没有定型、完善和刚性化,公德理念还没有内化为社会的集体认知,还只是在社会的表层上游走,公德的惩戒与修复存在制度真空.公德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公共规则意识教育,以塑造人的规则意识和行为方式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目的的系统工程,需要来自社会、学校、个人多方面的协力合作。而社会公德教育因为其教育对象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因而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必然具有差异性。面对存在差异性的教育对象,社会公德教育模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达到社会公德教育目的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瑞娟 《世纪桥》2011,(1):135-136
中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影响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为提高中学生的公德素质,应努力使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得到优化,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为中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提高创造全面的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公德建设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治文明为社会公德提供成长土壤和有力保障,是形成良好社会公德的外部保障;良好的社会公德又必将促进政治文明的高度发展,二者协调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供给机制主要是由决策机制、供给机制以及监督机制构成的系统工程。当前,在我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中存在着一系列机制缺陷的问题,因此,构建中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就必须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公共服务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民的社会公德素质与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福州市民的社会公德状况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完善社会公德规范,采用奖惩并用的方法强化市民的规则意识,政府要主导着力解决公德建设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不断提升市民的社会公德素质。  相似文献   

19.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运行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探究和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对正确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孝文化在社会公德建设中仍具有重要价值。“养”,有利于培养公民的赡养老人的思想道德。“敬”,有利于培养公民尊老敬老的思想道德。传统孝道不仅提倡“亲亲”,也要求培养社会成员的博爱之心,这有助于养成公民互爱互助的品德。“忠”,有利于培养人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