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关于“人文精神”的定位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直接影响“人文精神”概念定位或界定的两个问题,即关于“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础问题和“人文精神”是否可套用某种现有特定模式的问题。文章认为,人文精神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当代中国应当弘扬什么样的人文精神,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现实的国情。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的“人文主义”,也不能套用中国儒家的“人文精神”,而应当在吸取人类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及其精神的基础上,提炼并塑造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先进性和包容性的价值体系,它在继承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克服了以往价值体系在认识和实践上的偏执,实现了对它们的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超越了群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争,实现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超越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之争,实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超越了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之争,实现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统一;超越了民族主义与普世主义之争,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从这个概念出发,组工文化更多的应该是从狭义上来界定的,是侧重于精神文化层面上的,在组织系统内部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特有的、为全体组工干部所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想作风的总称。它是新形势下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思想的升华,也是组织部门特有的传统教育资源,是一种管理文化,是组织工作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4.
人文教育既包括传统意义上人文知识的教育,更在于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精神凝结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正是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文化是大学之魂,大学文化建设应不断追求、创造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以弘扬人文精神为主旨,高校应加强文化育人,将文化力转化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淑娟  张培强 《学理论》2009,(15):190-191
人文精神,是指向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们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也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实质是对人类生存的关怀和追求。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理应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精神的群体。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人文精神的重建也已是当今社会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政治精神、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互动发展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多难兴邦”。一个伟大的民族,没有哪个不是在战胜一次次的人为或自然的灾难中走向成熟、进步的。在这种进步中,最根本的体现是民族精神的不断升华。人类的民族精神的内容,涵盖了人类精神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但从大的形态看,不外乎政治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三种。政治精神是一定时期的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秩序的价值判断、认识状况等精神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董刚 《学理论》2009,(11):154-156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向纵深发展之际,大学人文精神教育愈显重要。大学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发掘蕴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努力提高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张锦文 《学理论》2008,(14):50-54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与积淀的龙文化,以其丰富的精神蕴涵,影响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现在,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强盛,它又开始影响世界,并将成为人类21世纪和谐发展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0多年前,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种健康向上的体育竞技在神圣的奥林匹斯兴起,它就成为古代希腊人奉献给人类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今天,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体育竞技的范畴,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盛会和文明遗产,它的丰富内涵和它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0.
冯骥才  文丁  聪图 《民主》2008,(1):6-6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 所谓人文精神,在我看来,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比如我们常说的科学精神、体育精神、民主精神、爱国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确保人能自由、幸福且有尊严地活着,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 所谓人文精神,在我看来,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比如我们常说的科学精神、体育精神、民主精神、爱国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确保人能自由、幸福且有尊严地活着,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4)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整体形象、水平、特色以及凝聚力、感召力的体现,其内涵具有多维视角。针对目前不少高校大学精神衰退和缺失的困境,吴地高校要设定具有吴文化特色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理念、凝练赋予吴文化特色的校风校训和人文精神、引进富有吴文化特色的文化载体和文化资源,才能真正找到大学精神培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刘昌安 《理论导刊》2006,(9):118-119
作为中国文化经典之一的《诗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渊薮,是古代政治伦理的教科书和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诗歌艺术的典范。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中,《诗经》中的爱国情感、友爱亲情、忧患意识、审美意识、人文精神等,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是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最普遍的科学活动意识。它的本质是理性精神和探索精神。本文通过考察文化传统的诸因素与科学创造精神的相互关系,探讨文化传统及其演变和科学思想、科学活动的发展之间的作用机制,从一个侧面了解科学作为一种人类基本文化活动的内在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界定 所谓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而出现的新文化,是人类文化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衍生。网络文化既然是一种衍生文化,表明它是同人类文化既保持着紧密的“血缘”关系而又具有独有特点。“血缘”关系表明网络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上衍生出来的:独有特点表明网络文化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存在于人类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6.
《理论视野》2008,(8):62-63
《光明日报》8月14日发表王志成的文章指出,从文化变迁的角度看,奥林匹克精神具有典型的人文主义色彩.体现着人类谋求健康、和平、和谐的追求和努力。某种意义上,奥运文化是新世纪文化的一种表达,奥运精神是新世纪时代精神的一种展现。  相似文献   

17.
季建林 《党政论坛》2010,(21):25-26
人类价值体系的发展,是一种文化的历史选择。历史选择中的文化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生产方式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因素,它决定了—个社会的基本特征。构成人类文化的还有其它要素,如地理、民族、人种、制度、宗教、风俗、语言、文艺等,考察人类价值体系的形成与演进,不仅要考察生产方式,还要考察文化的其它功能与特点。这些文化因素的功能与特点,对价值体系的构建发挥重大作用并赋予价值体系的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9)
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办学理念、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它包含自由精神、独立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和启蒙精神等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具有独特性、创新性、批判性和发展性的特征。深刻把握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特征,对于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与以往的任何文化形态相比,网络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突破了地域性时空维度的文化,它提供的平台、渠道和途径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无法或不能独享、独占和垄断的。网络文化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的智慧、勤奋和创新能力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新阶段,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建设是文化建设中的内核,对特定区域而言又是融合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要求的载体。承载着巴蜀文化的巴蜀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外戎内华"的融合性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大背景下,培育区域性人文精神是巴蜀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尺度,它包括三大核心要素,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以培育农民的市场经济新理性为重要任务,以继承和发扬巴蜀文化优良传统塑造区域人文精神个性,是现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