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凌迟刑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迟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残酷的一种死刑,其特点是在行刑时零刀碎割,故意延长受刑者的死亡时间,加重其受刑时的痛苦。本文通过对凌迟刑起源、发展与废止历史进程的全面总结和研究,针对学术界对于凌迟刑入律时代的不同看法,提出了凌迟刑入律在宋代的观点,以期对中国刑罚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薛琴 《法制与社会》2013,(20):28-29
凌迟俗称"千刀万剐",是我国封建社会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从辽代入律一直延续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多年。本文从凌迟的概念、起源、中外发展历史以及行刑方法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凌迟刑。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死刑行刑方式人类有史以来,伴随着统治阶级的需要,出现了30多种死刑行刑方式:用动物行刑、割喉刑、剖腹刑、投掷刑、饿刑、囚笼、长期监禁、十字架刑、活埋、木桩刑、活剥、肢解、凌迟、碎身刑、碾刑、火刑、烤刑与炙刑、锯刑、箭刑与贯穿刑、毒刑、吊刑、鞭刑与棒刑、车轮刑、磔刑、扼杀、以石击毙、溺刑、绞刑、斩首刑、断头机、断头台、枪刑、毒气室、电椅、死亡注射等。据了解,当今世界有99个国家保留死刑,而执行死刑的方式有绞刑、石刑(用石头砸死)、电刑、斩首、毒气、枪决、注射等。其中采用枪决的有86个国家,用  相似文献   

4.
凌迟,又称脔割、剐、寸磔,俗称千刀万剐,是封建统治阶级镇压劳动人民的极为野蛮残酷的一种专政手段.隋唐时代,刑律中死刑只有绞斩二刑.清代史学家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文集》中,认为凌迟成为死刑始于五代,“五代多故,以常法为不  相似文献   

5.
阎巍 《中国律师》2006,(7):77-80
中国古代刑罚较为苛重这是一个早已为大家所认可的事实,不论是从法内刑的墨、劓、刖、宫、大辟到笞、杖、徒、流、死的演变,还是从五花八门的法外刑如:汤镬、菹醢、炮烙、凌迟的存在来看,重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确是一以贯之的。据此,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历  相似文献   

6.
董佳 《政府法制》2013,(14):27-27
在中国历史上,正史记载于刑法的死刑有斩首、绞、腰斩、弃市、车裂、戮尸、抽胁、镬烹、凌迟等名目,其中最残忍的就是凌迟。凌迟,即老百姓所说的“千刀万剐”。  相似文献   

7.
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是我国刑罚体系中的一种附加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罚金刑的适用亟需完善,在我国刑罚体系中的地位也应随之提高。目前,我国罚金刑的适用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我国刑罚体系看,死刑(生命刑)作为一种主刑一向是受严格限制的,自由刑处于核心地位,财产刑和资格刑只是作为附加刑适用,罚金刑作为一种财产刑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从刑事法律条文看,我国刑法分则规定可以适用罚金刑的只有20个条文,占刑法分则内容的20%。从适用对象上看,我国刑法规定有…  相似文献   

8.
制刑是量刑和行刑的前提,是国家整个刑事活动的基础。刑罚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到今天,始终处于不断的进化过程之中。制刑的指导思想也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生着变化,从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变化更加显著。轻刑化、短期自由刑的异化和罚金刑地位的不断上升使制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
调查表明,我国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适用刑罚存在一些问题,如法官在量刑时从未启动管制刑;自由刑居主导地位,财产刑只作为辅助手段;单处罚金刑的情形少,罚金数额的确定性较低且执行困难等。我国在未来改革中应结合具体国情,不断加以改进:逐步完善罚金刑;立法上取缔管制刑,并以缓刑加以替代;改革刑罚结构,实现从传统的自由刑中心主义向财产刑中心主义的转变;增加资格刑;正确处理犯罪结果的数量与处刑之间的定量关系,确立经济犯罪中数量型犯罪的量刑基准,以保障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从古到今我国的罚金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在体例上不断变化,在历史上也曾一度被运用为主刑范畴。目前我国刑法将其纳入附加刑之一与主刑合并成为中国刑罚。在司法实践操作方面虽面临了诸多的挑战,但通过一系列探索改革之后,我国的罚金刑制度必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使我国刑罚制度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所谓管制刑就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的行动自由,是我国现行刑法主刑的一种,为我国所独创。从其在我国刑法典中出现至今已有50年历史,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伴随我国社会形势的发展,在社会文明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管制刑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司法价值和实践意义,因此,建议立法取消管制刑。  相似文献   

12.
凌迟,是一种肢解的惩罚,即包含身体四肢的切割、分离.清朝末年拍摄的照片,显爪为真正的“八刀刑”处决.八刀刑,刽子手利用一篓编上号码的锋利刀具:第一刀,切胸口(—律从左侧开始,下列其他部位亦然);第二刀,切二头肌;第三刀,大腿;第四刀和第五刀,切手臂至肘部;第六刀和第七刀,切小腿至膝盖;第八刀,枭首.肢解后的尸体残骸放入篓 子里.头颅则公开示众.期限不定,这是清朝末年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不定期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现代意义上的不定期刑,一般指的是相对不定期刑,它以刑罚个别化理念为指导,以彻底改造犯罪人、防卫社会为根本目的,符合现代自由刑发展的根本趋势.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改造思想的衰落和报应思想的抬头,反对论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了对不定期刑的猛烈批判,导致了不定期刑的有限适用.笔者从不定期刑的历史考察着手,在分析不定期刑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反对论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局限,阐述了不定期刑的合理性,提出在我国的刑罚实践中对少年犯和累犯适用不定期刑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威慑刑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威慑刑是刑罚的第二种进化形态。本文在揭示威慑刑在制刑、动刑、配刑与行刑诸环节表征的基础上,指明了自由意志论是威慑刑的理论基础,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片面夸大是威慑刑的认识论上的成因。相对于报复刑,威慑刑具有其进步性与合理性,但立足于刑罚的基本理性,威慑刑又是一种极端无理的刑罚体制  相似文献   

15.
岁刑,即年刑,亦即通常说的有期徒刑。中国历史上岁刑始于何时?史书中仅有某些零星记载和盖然说法。云梦秦简发现之后,从秦刑徒的刑期问题提起,一些学者相继著文对中国的岁刑起源问题展开了讨论。但是,无论对秦刑徒的刑期还是对中国岁刑的起源,均是各抒己见。从几年来发表的文章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中国的“有期徒刑始自汉文帝改制”。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秦的徒刑是无期刑”,“真正实行有期徒刑,还是从汉文帝十三年的刑法改革开始的”,“东汉初年的卫宏把有期刑追溯到秦始皇以前,从而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第二,汉文帝减刑诏中的“有年而免”,改革的只是废除在此之前的隶臣妾、鬼薪白粲、城旦春等刑满之后的奴隶身分,而不是指服苦役的期限。  相似文献   

16.
陈璇 《法制与经济》2009,(20):19-20
随着人类社会法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人权意识的日益提高,轻刑化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刑事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刑事司法的理性选择。与此相应,在刑罚结构上,随着短期自由刑弊端的日益显露,自由刑一统天下的局面正逐步被打破,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都把扩大罚金刑的适用作为改革刑事制度的重要标志。本文拟通过对罚金刑易科的立法例、罚金刑易科在我国的适用价值等问题的研究。提出我国罚金刑易科制的设想,以促进我国罚金刑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短期自由刑的利弊和存废一直是刑罚学界争论的话题,报应刑论从报应的角度论证短期自由刑存在的正当性价值,目的刑论从功利的角度论证短期自由刑废止的根据,现代刑事一体化思想主张短期自由刑具有正义和功利的双重价值,对其不应废除而应改进。对短期自由刑的弊端应该从替代和完善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涂学斌 《法制与社会》2012,(34):115-116
罚金刑作为刑罚轻缓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罚金刑执行难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在我国,大量罚金刑得不到有效执行,空判现象严重。本文试从罚金刑数额设置的角度分析空判现象的成因,提出完善罚金刑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短期自由刑改革是近现代刑罚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刑法学界在短期自由刑的利弊问题上进行了百余年的争议,我国也面临短期自由刑问题。对中外刑法学界在短期自由刑问题利弊问题上的否定说、肯定说和折衷说进行评析。发现短期自由刑兼有利弊,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因各国的不同国情而别,这有助于我国相应刑事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刑与罪的关系,从立法上讲,是罪因刑生;正是由于刑的存在,才使得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区分开来;从立法上讲,是刑因罪生。正是由于立法上对犯罪的规定,才使得刑罚变为现实。事实上,从整体上看,罪与刑是一种共生关系,同生同灭。无罪,也就无所谓刑;无刑,也无所谓罪。正如上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