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除受社会条件的影响外,也还有它自身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主要表现为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各种理论、观点和不同学派之间的矛盾,分化与综合的矛盾,以及继承与创新的矛盾,等等。正是这些矛盾运动,推动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 一、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研究自然辩证法,一定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一定要紧密结合四化建设的实际来搞自然辨证法的研究;一定要与其他学科建立广泛的联系;一定要加强学习,及时掌握国外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动态。本刊为了广泛开展自然辨证法的学习和研究,使一切部门都能很好地运用自然辨证法,从本期起将连载我省自然辨证法研究会为本刊编写的讲座。  相似文献   

3.
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李庆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古代是融合在一起的。有时很难准确地分辨出哪是自然科学,哪是社会科学。在近代,实验自然科学产生以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逐步分化,相互独立,其内容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自...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历史之谜"的解答,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详细阐述了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实现人的本质的确证,而是产生极端的异化;并没有认识到自然科学是来源于又服务于实践的真善美相统一的社会事业;在实践中,感性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激情是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要实现自然科学成为人的本质确证以及人文与科学的统一,马克思认为要建立一门关于人的科学。这就是马克思早期视野下的自然科学思想,仍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然·社会·生产力─—再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李庆臻20世纪后半期,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逐步由分离走向融合。而这种融合的内在根据,便是自然和生产力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因此,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自然和生产力,换句话说,就是充分...  相似文献   

6.
自然科学的任务在于探求自然的本质属性和规律,这就必须借助正确的方法。正确方法对于获得自然知识、发展自然科学具有重要意义。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难才能的发挥。”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方法正确与否,往往是决定科研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谈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创造了一系列全新的自然科学原理和方法。这不仅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而且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这是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这种渗透是相互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要相互学习和吸收。自然科学在18世纪就开始取得科学的形态,而社会科学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才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作为科学的形态,自然科学有更长久的历史,它在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创造,也更为成熟;在定量研究方面,它也处于领先地位,并创造了一系列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自然科学诸领域借以先进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而日新月异地发展,且取得令人不暇思及的辉煌成就。而社会、人文科学也正借鉴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史,用新的科学方法论作为本学科的发展动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隶属于教育科学,这就使引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方法论而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可能。而且,在不排除合理的现在依然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和理论的前提下,它更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和可行性。本文就试图以“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来探讨改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交叉科学概念什么叫交叉科学?钱学森曾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交叉科学是指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地带生长出的一系列新生学科。过去我们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类,但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些自然科学中的特定概念日益被社会科学所吸收和运用;同样,一些社会科学的传统思想和观点则为自然科学家所借用,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原理上、方法上相互移植、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和大交叉。正如日本一著名学者所指出的:自然科学可称为“自然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也可称为“社会的自然科学”。这一见解是颇有见地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交叉科学”本身有两个含意:(1)指包括众多交叉科学在内的新生学科群。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叉科学是所有具有交叉特点的学科的总称。(2)指对学科交  相似文献   

10.
自然科学离不开观察和实验,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观察和实验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是形成、发展和检验自然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因此,观察和实验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康有  狄立勇 《求实》2006,(Z3):116-117
认识自然的活动发展为科学认识活动,便出现了自然科学。科学认识逐渐从日常认识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典型的、系统的、高级的认识活动。与近代实验自然科学不同,当代科学技术表现出一系列特异之处。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当代科技认识具有以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既要应用自然科学的定性分析方法,又要应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中,必须实现“内涵转换”和“内涵变异”;在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中,必须做好变量选择、建构模型和建立方程等基本工作。这种研究,并不是照搬自然科学的方法,而是创造社会科学的“适用方法”。在这种创造中它要求把自然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统一起来,进一步揭示社会对象特殊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立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机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振宇 《探索》2004,(2):92-95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要。但是 ,在社会科学领域里 ,在对社科工作者的劳动成果的评价中 ,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阻碍着学科发展和人才脱颖而出。为此 ,从赏罚机制上找出阻碍社会科学发展的原因 ,排除学术成果中的非科学因素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是社会科学管理部门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何谓知识《现代汉语辞典》中说:“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辞海》中说:“知识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关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各种专门知识即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对自然改造和生产活动的认  相似文献   

15.
自然科学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要受到社会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 一、生产实践是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它是人们生产斗争知识的结晶。没有人类的生产实践,也就不会有自然科学的知识。恩格斯在分析自然科学的历史时指出:“科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不同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一个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根本信仰,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关键是要弘扬科学的精神,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在自然科学发展取得最先进的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考察和研究了社会发展的基本…  相似文献   

17.
一、哲学是不是科学?有的学者认为,任何一种哲学学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今天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科学的成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概括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最新成就,又为各门具体科学及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世界观和  相似文献   

18.
自然主义者亨普尔提出了社会科学中的“覆盖律”,认为社会科学也是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并无差别,社会领域的研究也存在自然科学中的规律。反自然主义者认为,人类行为活动与自然事物根本不同.应该从行动者自身的角度出发,使用理解的方法从行为者本身出发来探索人类行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兴起,使得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索取自然的能力不断拓展和深化。然而,当人类利用科学技术的先进手段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的时候,大自然却以种种方式“报复”和“惩罚”我们人类,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增大,冲突逐渐加剧。首先是由于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消费水平迅速提高,资源消耗量日益扩大.人均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使得人口与资源矛盾越来越尖锐。目前,全世界人口已经超过58亿。世界人口的过快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对资源利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是土地资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发展”的解读 发展是人在自然与社会的制约下进行的社会活动。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客观必然性、内在规律的进程。人只有不断地认识客体的本性,遵循客体的发展规律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基于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本质给予了科学的界定。第一,人类社会来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