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五四运动”一词的最早出现及其涵义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被称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哪里,是史学界值得弄清的一个问题。 1999年5月14日《文摘旬刊》第683期以《谁最先提出“五四运动”一词》为题,摘录了黄志文发表于1999年5月3日《新闻汇报》上的一篇文章,提出:“1919年5月26日罗家伦用笔名‘毅’在《每周评论》第23号上发表。《‘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是第一次在印刷品中采用这个提法,以后这个名词就成为这次运动的正式名称。”不久,欧  相似文献   

2.
正95年前五四运动当天,游行的组织者之一、北大学生罗家伦发了一个印刷品,叫《五四运动宣言》,提出了"五四运动"这个词。第二年,1920年5月4日又提出了"五四精神"。90多年来,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党的领袖、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国的群众都年复一年地纪念"五四"、评说"五四"、回忆"五四",可见"五四"对近现代中国,也包括对未来中国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相似文献   

3.
“五四”期刊中的一颗“流星”——《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张均兵方增泉《北京大学学生周刊》(以下简称《周刊》)是五四运动以后北京大学学生会出版的、“作全体同学共同发表思想的机关(刊)”,创刊于1920年1月4日,停刊于1920年5月23日。因受北洋军阀政...  相似文献   

4.
关于半个世纪以来五四运动史研究的若干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以后,论五四的言论和书籍就出现了。在学联的通电等文字里就有了“五四运动”的提法。罗家伦在《每周评论》的一篇文章里也使用了这个概念。后来罗家伦去了台湾,曾是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的主任。但在五四运动中他做的有些事情,我们并不否定。当年五四游行扛大旗的是博斯年(总指挥);五四当日的《宣言》有两个,文言的是许德南起草的,白话的就是罗家伦起草的。五四运动过后不久,关于五四运动的书马上就出来了,《青岛潮》、《学界风潮纪》等一些小册子,大都是…  相似文献   

5.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后,消息传到辽宁,山城本溪也卷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惊涛骇浪之中。时任本溪县知事(即县长)李心曾的长子李秀实,系北京大学学生,在参加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曹汝霖的住宅的行动后,于同年6月上旬回到本溪,向家乡人们介绍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的具体情形,宣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反对在巴黎和  相似文献   

6.
<正>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爱国学生运动已经过去90年了,然而这一运动中的不少重要史实却一直没有能够搞清楚,"共学会"便是其中的一例。大多数五四运动的论著在叙述5月4日学生爱国运  相似文献   

7.
正有人说,如果五四运动是一部北京出品的大片,那么浙江一师风潮就是一部杭州制造的大片,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深入,它的影响也波及全国。在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时期,进步青年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对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时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职的陈望道,就是其中一员,他翻译《共产党宣言》,主持编辑进步刊物《新青年》,筹建共产主义小组,为党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恰逢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本刊记者在首都北京访问了当年曾经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世纪老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在北京市中心一座公寓楼里,雷洁琼热情接待了我们。时年已经94岁的雷老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步履稳健。采访话题自然是从80年前的五四运动开始。 提起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那场规模巨大的爱国运动,雷洁琼那深邃的目光显得更加明亮。她首先讲起五四运动爆发的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于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导致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相似文献   

10.
陈晋 《新湘评论》2010,(9):56-59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仍永久存在”。 说这话的,是1919年上演的五四运动的思想界领袖之一李大钊。五四运动恰恰是“只演一回”却能贯注于后世的历史大戏。它如同一团不灭的火,从20世纪的那一头燃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它也像是一条前涌不息的思想河道,从20世纪的那一头流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  相似文献   

11.
陈晋 《学习导报》2010,(9):56-59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仍永久存在”。 说这话的,是1919年上演的五四运动的思想界领袖之一李大钊。五四运动恰恰是“只演一回”却能贯注于后世的历史大戏。它如同一团不灭的火,从20世纪的那一头燃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它也像是一条前涌不息的思想河道,从20世纪的那一头流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  相似文献   

12.
邓颖超同志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积极宣传爱国、民主的进步思想,成为天津青年和妇女运动的领袖之一。一、积极发起组建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1919年5月5日,北京学生上街游行的消息传到天津,天津学生立即响应,以纯真的爱国热情举行了集会和游行。当时,邓颖超正在天津女子师范学校上学,她当晚即参加了各班级长和积极分子会议。在会上,她们决定:1、通电要求北京政府拒签凡尔赛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曾两次回忆自己青年时期读《共产党宣言》的情况.根据推测,在1919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前,他应该已经接触过北京有关报刊上所刊登的《宣言》译文;根据有关回忆,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后,应该读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翻译的油印本《宣言》和《国民》杂志刊载、李泽彰翻译的《马克思和昂格斯共产党宣言》两种版本;1920年5月,毛泽东到上海拜访陈独秀时,很可能通过陈独秀阅读了陈望道翻译的正在核校过程中的《宣言》全译本.陈译本《宣言》正式出版后,毛泽东曾多次认真研读,受到深刻影响,以致毛泽东在日后的回忆中均强调自己青年时期所读的是陈译本《宣言》.  相似文献   

14.
贺伟 《党史博采》2007,(3):43-45
1937年7月至8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名流参加的“庐山谈话会”,共同商讨国事。7月17日上午,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战宣言》,拉开了伟大的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毛泽东指出:“《抗战宣言》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庐山谈话会”也因为《抗战宣言》的发表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五四运动98周年。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  相似文献   

16.
正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全文传入中国的人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他是浙江义乌县人,1915年留学日本,1919年6月回国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正五四运动是1919年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值此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特把曾在北京参加过五四运动(专指在1919年5月4日那天)的风云人物的归宿类列如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毛泽东五四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位名人,他们都曾经亲身经历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并对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们也都对这场运动、对五四精神有过阐发与说明。比较一下他们五四观的异同,分析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不仅有助于理解他们对这一事件的评价,而且对于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不无神益。一、陈独秀、毛泽东都肯定五四运动的巨大功绩。1919年10月12日,陈独秀出席《国民》杂志成立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致词,谈到了五四运动:“窃以为此番运动,实为国民运动之嚆矢,匪可与党派运动,同日而语”①。…  相似文献   

19.
<正>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71年时间里,不同语种的译本在欧洲广泛流传,这为《共产党宣言》的汉译提供了多样的文本依据。自1920年首次出版全译本算起,中国人学习运用《共产党宣言》已历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除了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外,《共产党宣言》还有多个中译本,  相似文献   

20.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11):F0003-F0003
刘仁静,湖北应城人,生于1902年,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刘仁静参加过五四运动,参与发起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的成员,领导组织了北京社会手义青年团,作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一大”以后,创办并主编了团刊《先驱》,1922年与陈独秀一起出席了共产国际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