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调查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通过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公安院校3280名大学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警察职业认同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6.49±5.72)分,职业认同总分为(11.55±1.6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总分、职业认同总分在...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警察工作的特殊性使其比普通人产生更多的职业倦怠。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其心身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情绪受损,同时还阻碍警务人员工作绩效、创新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警察工作倦怠的现状不言而喻。影响警察工作倦怠的主要因素有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工作负荷。缓解警察工作倦怠的具体措施有:提高警察的自我效能感;加强对警察的社会支持,减少警察的工作负荷;加强运动和休闲活动。公安机关缓解警察工作倦怠、提高警察心理健康,对推动公安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EEP模式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个人与机构绩效提升的人性化服务模式。在警察幸福文化建设中应用EEP模式,可在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开展增进警察文化与警察心理资本之间"契合"度的文化活动,实施自觉的人格管理,激发内在工作动机;重视情感需求,增强团队凝聚力;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以提升民警的希望、信心、坚韧性和乐观等心理资本,增强民警间的相互信任、合作和群体效能感,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进而提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5.
由于执法规范化的高要求及警察工作的高承诺,警察队伍管理中的组织结构和气氛,警察工作本身工作量、工作时间的超负荷,警察自身在职业发展、自我效能和家庭、组织人际等方面的矛盾,造成警察心理的多方压力。警察个体必须对工作压力出现进行正确的归因,同时,进行心智模式的调整,发展积极自我品质,主动掌握心理调适技能,形成有效的情绪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
激励永远是管理的主题,自我效能感是心理行为学的重要概念,将两者结合应用于公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综述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公安院校教师自我效能感,指出了其构成要素与激励价值,设计了基于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公安院校教师激励机制,最后结合公安院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表现形态与现状,提出了改善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建议,以促进师资队伍行为激励管理。  相似文献   

7.
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是指警察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危及警察生命安全及健康事件的可能性。与其他众多职业相比,警察工作具有高强度、高风险,积劳成疾以及执法过程中偶发的暴力抗法甚至袭警事件都是警察职业安全面临的风险隐患。德国在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的保障工作上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如强化职业心理素质训练,注重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等。加强我国公安民警职业安全与健康保障需要从立法和制度保障上下功夫,同时各级警察机关以及民警自身也要重视相关训练。  相似文献   

8.
警察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职业倦怠是警察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严重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警察职业倦怠的产生有职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方面的根源;警务管理部门和警察个体应从提高警察薪酬待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建立身心保健机制、提供岗位变化和升职机会以及改变内部心理元素、关注工作兴奋点、增强工作效能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调控消极情绪、培养业余爱好等方面来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安工作是容易引起疲劳现象的职业之一。当前因为警力少、任务重、压力大等原因,警察疲劳现象非常严重。将自我效能理论运用到警察应对疲劳现象方面,可以帮助警察个体在疲劳现象的不同阶段正视存在的不同问题,在针对不同领域或不同任务的时候都能够保持自我效能;同时公安系统从上到下建立良好的机制,用集体效能来共同应对、最终战胜疲劳现象。  相似文献   

10.
探讨基层人民警察自我控制资源损耗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原市某安局120名警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基层人民警察自我控制资源的损耗和自我效能感进行分析。结果: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自我控制资源的损耗对自我效能感有负向影响,且损耗程度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呈U型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