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发表金雁同志的读书札记《谁最先提出“社会主义模式”问题?》。她读到苏联1972年出版的B·B亚历山大罗夫著《列宁与共产国际》一书中译本(郑异凡、杨光远、郑桥译,求实出版社1984年5月版),书中引证并批判了布哈林于1922年11月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所作《关于共产国际纲领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宏图 《瞭望》1990,(Z1)
周汝昌先生《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书(“大陆版”已由工人出版社出版),较比周氏代表作《红楼梦新证》可谓“胜义间出”,更上一层楼,惜白璧未免微瑕。 如,忆及数十年来专攻“红学”,动辄得咎时,周氏写道:“不用说来自其它方面的千钧压  相似文献   

3.
“智能动力观”与“智能历史观”──对黄明理《现代科学的大历史观》的评论、引申和商榷徐才一、"大历史观"的要义和贡献黄明理先生的《现代科学的大历史观──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以下简称《大历史观》)一书,绘出了一幅跨越人类已知时空...  相似文献   

4.
读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1年第1期张蔚萍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学》一文(以下简称《文》),结合参阅他编著的《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一书(以下简称《书》),受到诸多启发。但是,其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含义、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学关系的理解和表述,似有欠妥之处。为了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基础理论建设,特提出商榷,并求教于众。《文》和《书》在说明“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的科学含义”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最初……是一个实践性概念,后来就逐渐演变为一个应用科学概念”;并且认为“作为一个应用科学概念,它已经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既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又包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三段论时曾谈到过:“每一个证明和每一个三段论都是借三个名辞进行的。”(《工具论》中文版,第115页)西方逻辑之父的这个规则性论述被后人所继承。中世纪时,彼得在他的曾出了166版之多的《逻辑纲要》一书中明确地把“一个三段论只能有三个词项”作为三段论的逻辑规则。这个思想对后来的逻辑学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悖歌”意在表示对人道主义歌颂中的保留和超越。细读《人道悖歌》一书(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我深深感到,对人道主义(人文精神)唱“悖歌”,不仅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大量论述作理论依据,有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新实践作评判标准,而且,作者的理论展述及其方法也确实使人心服:妙哉,人道悖歌!胡先生何以选择了人道主义这个老话头呢?书的后记说,他曾写过一篇《试论人性》的文章,后来便被作为“宣扬人道主义”而遭到批判,这激发了他下功夫钻研人道主义的兴趣和决心。十年磨一剑,霜刃今朝试。胡先生认定,人道主义乃是马克…  相似文献   

7.
正当世界各国先进人士以各种方式隆重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之际,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建研究所研究员百川选编的《共产主义明灯》一书。这是一件深得人心的好事。《宣言》从1848年发表以来,已被译成二百多种文字,有一千种以上的版...  相似文献   

8.
暄斋 《瞭望》1996,(50)
全国解放后,各出版社经过多次改组、分化、合并后,已经各有专业,在出版图书的品种上大致有了分工。以出版古籍来说,最负盛名的当是中华书局。往年。我对中华校点的书,买时比较放心,因为相信“业有专攻”,经过古籍整理专家之手印出来的书,总可以避免若干讹误。事实也确是如此。我已有两部《三国志》,一为清武英殿刻本,一为石印本。七八年前在书肆见到中华书局重印陈乃乾先生校点的排印本,我又买了一部。陈乃乾先生是著名的版本学家,辑印过《经典集林》、《清代学术丛书》、《古佚小说丛刊》、《曲苑》和王国维的《观堂遗墨》等书。经他校点的《三国志》,由于利用了梁章钜《三国志旁证》、卢弼《三国志集解》等专著的成果,纠正了前人不少失误,确实是可以被视为“定本”的。 去年翻读这部《三国志》,偶尔也发现了几处误字,如《魏书》卷十九曹彰传“临难不顾,为士卒先,尝必行,罚必信”,其中“尝必行”当是“赏必行”之误。卷二十八毋丘俭传中,“毋”有时误作“母”。《蜀书》卷七庞统传中“陆勣”应作“陆绩”。《吴书》卷一孙坚传的  相似文献   

9.
关注文明     
朱玲 《瞭望》1999,(27)
我想推荐两本书,两本谈论文明的书。一本是陈乐民、周弘所著《欧洲文明扩张史》(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人另一本是盛洪所著《为万世开太平:一个经济学家对文明问题的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陈乐民和周弘的专著线条分明、逻辑一致,所有的论述都以他们对文明的定义及注解为基础。两位作者把文明这一总概念划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功能性文明”。物质文明不必多解释,精神文明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果实,例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思想等等。作者借用康德的区分来说,文明是外在的,文化是内在的;文明是看得见的…  相似文献   

10.
苗体君 《各界》2010,(6):80-83
艾思奇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大众哲学》。于1936年1月出版,不到5个月就连续出了四版j10多年中创下了连续32版的奇迹。毛泽东对他有极高的评价,“老艾同志不是天下第一好人,也是天下第二好人。”让我们揭开他神秘的面纱,还原一个真实的艾思奇。  相似文献   

11.
程同顺所著《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一书,已于2000年3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作者运用现代政治学的观点和方法,从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化、政治民主和政治效能等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特点,重点研究了影响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四个因素:农民、农村基层干部、乡镇政权和村民委员会。该书还论述了未来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生长点与制约因素,展望了今后农村政治发展趋势。全书共8章24万字《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出版@罗威  相似文献   

12.
东京专电 《开展一村一品运动》一书出版发行后轰动日本全国,两年间已再版十三次。该书作者就是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倡导者——平松守彦先生。 夏末秋初,我们特意从东京赶到“一村一品”运动的发祥地——九州东北部的大分县,访问了平松守彦先生。  相似文献   

13.
沙赫 《瞭望》1988,(30)
《扫叶集》是舒諲的一本杂 文集。 说来好笑,我先是从舒芜的《书与现实》知道有这本书(由于其中有《舒諲作〈扫叶集〉序》),等了一年多这才看到它的。从书编好到书出世,几乎经历了四年。这就是今天书与现实的一面——出版不易!序当然应在书前,而这样的序在书前面世倒真是“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肖文 《瞭望》1985,(17)
印数少的书,出版界俗称为“短版”。从印刷的角度看,总是希望做“长版”的活,换一次版可以印上几小时、十几小时,效益较高。而“短版书”的印刷,换一次版只能印几十分钟甚至更少,  相似文献   

15.
兰文飞 《团结》2011,(6):51-52
邓聿文是我的同事.同为《学习时报》的编辑,但他更广为人知的一面.是频频出现于境内外报章上的评论家身份。《幸福的权利》(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一书就是从他“近年发表的大量文章中选取和政府权力以及公民个人权利有关的数十篇文章编辑而成”.  相似文献   

16.
童心 《瞭望》1996,(35)
日本政府正式发表的1996年版《防卫白皮书》是自1970年以来的第22期。与往年所不同的是,新版白皮书在书名后首次增加了“面向新时代”这一醒目的副标题。在前言中强调“自卫队迎来了新的时代”,给人一种很强的时代感。从文字内容上看,它以去年11月出台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和今年4月日美首脑签署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为基础,全面阐述了新时期日本的防卫政策和军队建设指导方针。若站在分析新时期日本军事战略调整和军事力量发展趋势的高度来研究白皮书,就不难发现书中许多值得思考、甚至令人感到怀疑和警惕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和谐”的新社会,在社会主义思想先驱们那里就一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如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大家傅立叶写了《全世界和谐》(1803)一书。他预言,不合理不公正的现存制度,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或称“和谐社会”所代替。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夲论》发表150周年。一位西方学者曾这样评价《资夲论》:“书有不同的命运,有的书它一问世就立即被遗忘,有的书起初取得了成功,但最终变成了历史文献。这部著作尽管发表很久了,它不但没有被遗忘,没有被埋葬,相反,今天它闻名于全世界,并比任何时候都更有生命力,这对于科学书籍是十分罕见的,未必能找到另外一本书,有如此令人羡慕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屡禁不止的现实有人说,近来的图书市场有点“疯”了。就在今年3月全国“扫黄”工作会议开后不久,仅今年3月中旬至4月2日,在全国6个省市自治区竟发现43种低级下流的淫书。有的是几年前被明令查禁的非法淫秽出版物《情场赌徒》、《邪仙陆飘飘》等书的翻版,有的是“文革”中黄色手抄本《曼娜回忆录》、《少女的心》的缩写或续补,大批是当代黄色作者的新作。这些淫书没有一本是国家正式出版社的出版物,但有的书却冒用某国家正式  相似文献   

20.
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发表到现在已一百周年了,人们在“被称之为国家的那个力量”下已生活了几千年。国家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对国家为什么有服从的义务?在这些问题上剥削阶级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法学家,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从他们本阶级的政治需要出发提出过“神意说”(theory of the divine right)、“契约说”(social contract)等等的学说。这些学说都是对历史真实的歪曲,没有任何科学依据。1884年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发表,才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