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坚持各项工作的高标准,是新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各级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片面地理解工作的高标准,认为指标定得高就是工作标准高,“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种想法,初衷也许是好的,但结果助长了形式主义。笔者认为,看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工作标准高不高,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干什么、怎么干。有的工作指标定得很高,但不去抓落实,只能是“空中楼阁”,不但谈不上高标准,而且连起码的工作都不能完成。尽管有的高指标勉强完成了,但结果水分很大。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工作标准的高低,必须…  相似文献   

2.
“着火了!”不知是谁大吼一声。人们不约而同地冲出大门,向着火地点跑去…… 浓烟在灰蒙蒙的天空中翻滚,火苗像巨龙一样窜有一丈多高。燃烧着的房梁、门、窗“呼呼”地窜着火苗,“劈劈啪啪”地炸响,一股股热浪向人们扑来,距火源数米远就感到灼热得难受。人们呼  相似文献   

3.
问:十二大提出的“翻两番”同1958年的“大跃进”和1978年的“新跃进”有什么根本区别? 答:(1)过去提的一些经济建设的目标,往往是在“左”的指导思想下,不顾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情况,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高积累、高速度。1958年要求钢产量当年翻一番,这显然是不行的。1978年要求工业总产值每年增长10%以上,其中钢产量要求从1978年的3178万吨提高到1985年的6000万吨,石油产量从1978年的1亿吨提高  相似文献   

4.
凡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没有人不想当名记者。然而,名记者不是自封的,是业内人士和社会公认的。要想成为名记者,不是资格老,职称高,有几篇好新闻,获几个奖就可以称得上的,它是一个综合指标。很少有一家新闻单位有意识地去评“名记者”,而名记者却又客观地存在着。说老实话,每一家新闻单位都有自己的“名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名记者呢?笔者认为,名记者是个人、媒体、社会互动的结果,而就个人角度来讲,首要的是塑造好“名记者”心态。  相似文献   

5.
1955年下半年,随着党内对农业合作化问题上所谓“小脚女人走路”的“右倾”观点的批判,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不顾客观实际,盲目追求高指标和忽视综合平衡的冒进势头。因而,从1956年年初开始,为了组织好1956年的生产建设和实事求是地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在经济建设上曾一度开展了反冒进斗争。  相似文献   

6.
1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起来,加上1959年错误地开展“反右倾”斗争,使主观主义猖獗,实事求是难行。一些敢于讲实话、说实情的干部受到批判。1958年至1960年,党在指导工作上发生了严重失误,加上连续的自然灾害,使我国经济受到严重  相似文献   

7.
江勇龙 《党建文汇》2005,(12):32-32
邱县是河北省南部一个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弱县,但多年来邱县各项经济指标一直“高增长”,“小康县”的帽子一戴就是近20年。2003年,白清长就任该县县委书记后,直面贫穷落后的现实,勇摘“小康县”帽子,开始给县里经济“虚胖症”实施“减肥”。2003年,邱县农业连续遭受三次大面积雹灾,当年收入损失近亿元,县委经过认真研究和征询意见之后,作出抉择:年终考核如实地上报各项经济发展数字。于是,GDP从上年度的增幅16%骤然下降到1.5%,多项指标在其所属的邯郸市倒数第一。白清长感慨地说:“作为一届领导也想出彩儿,但是不能用假数字抹彩儿。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老龙口酒厂始建于1662年,因位于清朝留都盛京龙城之口而得名。厂内有古井一眼,地占其灵,素称“龙潭水”,水质清澈甘冽,宜于酿酒。清初,所产白酒多贡献朝廷。有“大清贡酒”之称。至今尚有“飞觞曾鼓八旗勇”的传说。 今天,这个有330年酿酒历史的国家二级企业,已是国内生产规模大,技术力量强,产品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大型白酒厂家之一。厂区  相似文献   

9.
1958年夏,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不少地方提出了违反哲学常识的口号,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了。当时.武汉大学学生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时也发现了这个口号标语。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得知后,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是不科学的。9月.毛泽东在“大跃进”中视察大江南北到达武汉,李达见到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工作呈现出任务重、要求高、强度大的特点,面对层层下沉的任务指标和人民群众多维度的利益诉求,基层干部时常处于“加班加点干不完”“忙上忙下干不好”“做多错多不想干”的困惑当中,这直接影响基层工作落实的成效。找到基层干部忧虑困惑的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工作效率、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强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1.
一)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有三年“大跃进”时期,也有四年大调整时期。四年大调整时期指的是1961年到1964年。之所以要四年大调整,是因为我党在三年“大跃进”(1958~1960年)中犯了严重的“左”的错误,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大刮浮...  相似文献   

12.
施慧蓉  刘志华 《党课》2008,(8):51-52
每天早上,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人民法院的徐志明都会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办公室,准时打开电脑,上网登录“港闸区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视频课件进行学习。“现在工作要求这么高,不学习肯定是不行的。”从事法律工作多年的徐志明深有感触地说道,“你还别说,有了在线学习平台,我们学习新知识真的方便多了!”从徐志明工整的学习笔记中我们发现,从今年4月“在线学习平台”开通以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他已经学习了20多个专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多大     
这也算是个问题吗?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会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有多大.那岂不跟不知道自己的家里有几间房、几亩地、场院有多大差不多………且慢,“国”虽然跟“家”连在一起,但“国”并不等同于“家”.也许不知道“国”有多大的还大有人在呐.  相似文献   

14.
墨扬 《唯实》2000,(12)
与到基层调查的朋友相聚 ,谈起时下有的地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朋友形象地概括为“放三炮”。出于好奇 ,细细讨教 ,照录如兹 :一曰批评自己放“空炮”。其要义是 :说大话 ,讲似是而非的缺点 ,所谓“是”即自我检讨的问题应是“通用问题”。诸如“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差距”、“世界观改造还不够主动”等等。如此问题 ,用在谁身上庶几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只因“有差距”和“不够主动”,均可以认作是谦谦之词 ,即使多亮几条 ,也不痛不痒。所谓“非”,就是问题绝非“独此一份”。比如 ,“廉政的标准还不够高 ,下基层有接受超标准招待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那些靠“数字泡沫”来“创造”政绩的行为目前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而那些依靠过高成本堆积“负政绩”的行为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干部政绩考核中缺乏成本意识和成本指标,对干部政绩的评价一般不计行政活动的成本,主要看重的是行政活动的结果。至于这些结果的形成有多大投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是多少则注意不够,或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大跃进”期间,毛泽东和武汉大学哲学教授李达有这样一场争论。李达问毛泽东:“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旬话通不通?  相似文献   

17.
科发宣 《支部生活》2009,(12):55-55
从“租子重利息高”到“各项上交取消了”,从“文盲瞎眼多,卫生医疗少,生病死的多”到“读书不收钱,生活有补助;合作医疗建起来,人民负担减轻了”,从“生活无着落”到“政府有低保”,从“上无衣穿下无鞋”到“差个烧火炉,政府送来了”……从旧社会到新社会到改革开放,家住镇雄县雨河镇龙井村穆家湾村民小组78岁老人穆道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从一个偏远小山村所发生的历史巨变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折射出党的惠农政策深人人心,正不断给欠发达的云南广大农村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相似文献   

18.
许是 20多 年 来 我 们 对 经 济 建 设 这 门大 课 的 高 度 重 视 、 深 入 钻 研 的 原因 ,笔 者 总 有 一 个 感 觉 ,且 是 越 来 越 突 出地 感 到 现 在 中 国 物 质 生 产 领 域 的 各 种“家 ”、“者”、“员 ”(战 略 分 析 家 、 企 业 家 、设 计 者 、开 发 者 、  相似文献   

19.
从1958年底到庐山会议前期纠“左”说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后,毛泽东和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全国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了严重后果。毛泽东和党中央从1958年底到1959年7月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察觉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些错误,并曾努力领导全党进行过纠正。然而,把这时对错误的纠正说成纠“左”,是很难成立的。首先,“左”和右都是有严格界线的,即质的规定性。所谓“左”,就是指思想和行动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性,陷入空想盲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官员“雷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物价高吗?有官员称.国人就得承受“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的“三高”:房价贵吗?有官员反复称.中国的房价其实不贵:反感强行拆迁吗?“没有拆迁就没有新中国”.“不强拆知识分子吃什么”:对待违反计生政策的公民.有官员咆哮“我想怎么剁就怎么剁”。凡此种种.令公众感觉到.这类官员说话.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