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统战须做人的工作,应了解中国素朴民本思想。其合理立意,“君民”互动,“信”“诚”“礼”“刑”与“民”之关系,民本的目的性、主体性,“君”“民”区别对待等理论对统战都有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之学以“心”为本体,工夫论也是他心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在不同的具体言说情境下,又有轻重缓急之别。他的为学之工夫也无不体现出这一点。为学工夫主要体现在本原与认识的渐进性,告诫我们为学不可急于求成;“知行合一”的为学工夫论是王阳明针对朱熹“知先行后”和“行重知轻”的命题提出来的。他主张为学中“知”和“行”相辅相成,合一并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在商鞅的法治论中 ,实现治的目的的基本方法是“禁使”。使就是使民为上用 ,用民从事的主要是农战 ;禁是使之不为 ,主要是禁民从事农战以外的各种活动 ,其中主要的可以概括为 2 4禁。使的具体措施包括 :引导、激励 ,创造良好条件排除蠹民之政两种。禁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四种 ,包括 :不任、不高 ,堵塞非农战者得爵受赏的通道 ;夺其资 ;设置障碍 ,加重负担 ,降低地位 ;禁止和惩罚。  相似文献   

4.
“使民”思想历来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很多的典籍中都留下了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如《商君书·更法》中称:求使民之道。”《孟子·尽心上》中说: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荀子·正名》中讲:……故其民悫,悫则易使,易使则公。”如此等等,可见历代对“使民”命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法制文明与政治文明中有许多进步因素 ,如以民为本 ,综合为治 ;立法为公 ,缘法而治等。也有许多东西需要批判 ,如专制主义、封建家长制 ,“法律工具主义”以及“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的传统统治观念等。如何以古为鉴 ,打造今天的现代法制文明和政治文明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宝库中,民本思想是其中最为精粹的部分之一。所谓民本思想,就是指以民为社稷之本,以民众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与标准的一系列政治主张与学说的总称。民本思想最早发端于商周时期,《尚书·盘庚》中就有“重我民”之语。西周政治家周公吸取商亡的教训,提出了“用康保民”的主张,开启了民本思想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延续并进一步发展了商周以来的民本思潮。自此以后,经汉代贾谊、唐太宗李世民,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张居正、黄宗羲、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无不强调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孙中山更是赋…  相似文献   

7.
说觉悟     
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提出“觉”的观念的,是孟子。孟子述伊尹之言云:“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孟子·万章上》)赵岐注:“觉,悟也”。许慎《说文》:“觉,寤也”。寤即从睡梦中醒来之意。所谓“以斯道觉斯民”的“斯道”,照孟子所说,就是“尧舜之道”。所谓“先觉觉后觉”,就是使人民都有关于尧舜之道的觉悟,即都有对于尧舜之道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觉,所谓悟,即对于“道”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儒家、道家都  相似文献   

8.
公共行政学研究是指向真实实践的研究,其核心在于强调如何运用符合学术规范的、恰当的研究方法去发现政府实践中的真问题和新问题,去验证和求解对当前中国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公共行政学通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分别体现了公共行政学的学术视野、问题意识、理论共鸣和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极具原创性的政治命题,大党独有难题的具体内涵有六点:“初心之难”“统一之难”“能力之难”“干事之难”“问题之难”和“生态之难”。新创设的法学一级学科——纪检监察学致力于从理论思维层面,系统剖释大党独有难题这六个方面的破解之道。作为新兴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纪检监察学的知识体系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研究对象的本土性、研究内容的自主性和研究方法的自觉性。纪检监察学主要有纪检监察理论、中共纪律学、监察法学和廉政学四个二级学科。对于大党独有难题六个方面的难点,纪检监察学的四个二级学科分别承担着破解其中一点或两点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0.
尊重、平等、民主的“对话教学”理念 《礼记·学记》中有言:“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李埏一直倡导尊重、平等、民主的“对话教学”理念。他认为,导师指导学生,不只是在学业上进行指导,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要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密切师生间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摆脱“教师端居圣坛之上,学生匍匐讲台之下”的固有教学理念。否则,我们的教育就没有了民主、平等,失去了亲近、自由,缺少了和谐、欢愉。  相似文献   

11.
加强干部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1956—1966年,为适应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我们党开展了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培训中坚持“又红又专”的干部标准,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脱产培训和劳动实践中培训相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支可靠的党员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2.
法律职业者在具备法律知识、法律技巧的同时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促使他们将体现公正理念的法律加以完美地实施和体现。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中法律职业道德学科地位不明确、职业道德未作为法学教育目标,而且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落后、教材研究不足。因此,要在大学法律教育中开设专门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编写专门的法律职业道德教学教材并创新法律职业道德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台湾“中央”警察大学是实施与警察有关的专业教育的单科性大学,为了避免专业教育所导致学生片面发展的弊端,推行通识教育,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通识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增进他们对社会的爱心与关怀。使学生在警察专业教育外,还能拥有广博的知识、深切的人文社会关怀和宏观的视野,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现代优秀警官。  相似文献   

14.
面对人类知识量的大量积累和剧增,通识能力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一道,都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知识革命"的理念为开启学生通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行的思路.面对新的理念,教育工作者应当吸收其合理的内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本管理教育理论是由"管理者--教师--学生"组成的一个相互支撑的人的结构系统,它的起点和归宿始终是"人为"和"为人".学校实施人本管理,必须树立服务意识,着眼学生、服务教师,提倡个性化教育思想,确立依法治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公安院校的哲学教学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公安特色、针对教师的公安专业知识来提高,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7.
文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融到"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来。深入挖掘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思政元素,主要从"选、用、激、育、留"等5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自然融合到课程思政中,贯彻"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有效结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职民警培训教学面对的是处于不同专业成长阶段的民警.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针对民警不同专业发展特征,采取适时而有效的教学,帮助学员建构新知识,形成以转化、反思和激发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民警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学生厌学、违纪等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偏差。其中,学生自律意识淡薄是重要原因。加强自律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是高职院校健全学生人格、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文科学报编辑作为编辑活动的主体 ,应具备政治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才能胜任学报编辑工作。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 ,编辑素质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学报编辑人员应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加强自觉学习的意识 ,在编缉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创新 ,提高自身的编辑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