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碧华 《法制与社会》2010,(30):138-139
本文分析当前依法行政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推进依法行政、服务海西建设的具体措施。目的在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海西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
《政法学刊》2019,(4):87-98
目前我国法院体制内,总体上男性法官多于女性法官,在基层法院中女性法官比例远远大于中级、高级人民法院的女性法官比例,预备法官性别数据所呈现的女性多于男性的现象、离职法官中的男性法官居多的现象。目前法官群体在总数上男性多于女性,以此为基数,女性法官数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法官离职现象又使得男性法官数量不断减少,法官性别比例失衡现象逐渐形成。在司法审判实践中,男性法官和女性法官会在特定领域发挥其特有的性别优势,针对失衡现象进行积极调试的措施是必要的,唯此才能确保社会需要与司法实践呈现出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政策的出台,海西迎来了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位于海峡西岸,福建省中部的仙游县人民法院,把握海西战略发展机时,善谋司法作为,助推跨越发展,取得了斐然成绩。  相似文献   

4.
向东 《河北法学》2011,29(1):179-181
在简要分析中国目前立法中存在的性别缺失问题的基础上,从增强立法的社会性别敏感度、纠正立法目标与实施的偏差、加强先进的性别文化建设、提升决策层的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提高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等五个方面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中青年女性购房比例增加,打破了传统以男性为主体的性别购买结构。论文基于性别角色视角,采用CFPS 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数据,研究在社会转型和家庭少子化双重背景下,社会性别角色变换对青年女性住房获得的影响机制。中国的工业化和性别平等政策增强了女性的个体独立性,高等教育普及化增强了女性的职业和经济能力,少子化等家庭结构变迁改变了女性的家庭角色和家庭财产分配格局,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青年女性的住房获得。数据分析显示,个人和家庭禀赋对青年住房获得的影响显著。在住房产权获得上,技术精英和高收入青年女性具有显著优势,“独生子”和“独生女”具有优势,“非独生女”处于劣势,父辈教育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个体和父辈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对青年女性住房资产获得有显著正向影响。论文从社会变迁和角色变化的角度解释青年女性购房现象,探究了住房市场变化的社会文化根源,建议政策制定者关注女性的个体化住房需求,并建立更加平等的住房权益分配和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女性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很大。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而女性农民工则因受制于身体和性别的双重制约、承担着生活和生育的双重压力,成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近年来女性农民工所面临的困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应通过改变社会性别观念,制定、修订相关法律,加强民主监督力度以及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等措施来切实保证女性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护。这对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保险政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具性别意识的社会政策,其对于女性生育权利保障,女性就业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力图以社会性别理论对生育保险中性别平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推动性别平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社会性别是学术界分析问题的有效工具,引入这一视角对于人们性别意识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社会性别视角,阐释当代女性参政问题,来透视当代中国女性参政中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浅论媒介与女性形象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性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性别误解,树立正确的性别印象。这就需要用"性别误解"这一概念取代"性别歧视",目的在于变性别等级为性别差异。广告和影视作品中流露的"性别误解",强化或改变了受众的性别印象,而受众的性别印象又是媒介表达的动力和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媒介起了强大的作用,因此也承担着主要的责任。性别误解不仅仅是女性自身发展的障碍,也阻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可以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促进女性性别误解的改变,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女性继承权的制度建构,经历了性别平等逐步消解性别歧视的社会发展进程。原初社会女性神圣及诸子均分德性的道义判断,使女性继承权的初始享有占得先机。而男尊女卑、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与深化,使女性继承权遭遇排挤与遮蔽,引发女性继承权与性别平等的继承权以及崇男抑女的男性继承权的道德疏离与制度疏离。只有重塑人格平等、意思自治、弱势关怀、社会本位的价值基础,才能建构社会性别平等的继承权制度体系,并在继承观念的矫正与继承立法的干预下,实现女性继承权的回归与保障。  相似文献   

11.
法律的社会性别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建军 《法学论坛》2007,22(2):137-141
法律的社会性别分析是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建构的法律进行分析评判,发现并指出法律对社会性别偏见和女性屈从地位的塑造和建构,重构充分反映男女两性特别是女性正当诉求的法律规范.这种分析研究和建构是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法律观和方法论的必要修正,是对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不平等法律制度的一种积极变革.  相似文献   

12.
由迪 《法制与社会》2010,(7):237-238
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中,女性主义艺术在此契机下开始其起源。本文从性别意识形态的社会学角度,通过对男性艺术家和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鲜明对比以及对近现代几位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作品的剖析,阐述和说明了女性艺术的发展历程与性别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中国人高度残碎下颌骨的性别判定方法。方法测量了国内 8个省市的已知性别的 16 0具尸骨的下颌骨 (其中男性 10 8例 ,女性 5 2例 ,年龄范围 18~ 75岁 ) ,选择了下颌骨左侧的下颌角、下颌支两部位的 15项指标的测量值 ,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筛选出性别差异显著的指标 ,使用判别分析方法 ,建立高度残碎下颌骨判定性别的判别方程。结果得到高度残碎下颌骨性别判别方程共计 4 4组 ,下颌角 3组 ,下颌支2 5组 ,下颌角和下颌支联合判定 16组。下颌角性别判别方程的最高性别判别率男性 6 9 4 % ,女性 75 % ,综合70 6 % ,下颌支最高性别判别率男性 77 8% ,女性 80 8% ,综合 75 6 % ;下颌角与下颌支联合判定的最高性别判别率男性 75 0 % ,女性 84 6 % ,综合 75 6 %。结论本研究可适用于刑事案件以及火灾、飞机失事等自然灾害事件以及考古工作中的高度残碎下颌骨的性别判定。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女性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女性人才特别是女性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状况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当今世界潮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社会对女性的偏见是影响女性成长的不可忽视的障碍,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先进的性别文化,抵制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营造有利于女性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基层法院女法官作为我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她们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事业中具有特殊地位。本文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就女法官任职现状、身心健康、法官权益保障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已知性别的190副中国汉族成人干燥髋骨的复合弧形态进行观察,发现该弧男女性间存在着差异.利用该弧的形态进行性别鉴定,男性性别判别准确率可达97.56%,女性性别判别准确率可达85.07%.  相似文献   

16.
张瑾 《法制与社会》2014,(5):181-182
近年来我国女性农民工比重有所增加,农村未婚女性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具现代意义的外出务工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传统的性别制度与性别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未婚女性的权力状况、自由程度实现了最大化。本文以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判视角对三个案例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外出务工的农村未婚女性受到父权和资本的双重管制,此外还受制于国家体制的权力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践行四个对要求,服务海西建设"这个主题,本文就如何对审判领域的监督制约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美国女性主义法学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丽萍 《法学论坛》2004,19(1):88-93
女性主义法学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剖析法律问题,提出女性问题方法、女性主义实际推论方法、提高觉悟方法以及用社会性别视角观察历史、文化、社会现象,从而展现出与以往法学理论研究的不同进路。女性主义法学是一种对女性及性别进行全方位认识的法学流派。其"硬核"已经并非单纯要求女性在婚姻、家庭、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享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它更要求在分配和界定上述权利的过程中,乃至在以法律为核心的整个现代法治结构中加入女性的视角和女性的生存体验与思维方式,要求立法中的社会性别意识,从而使两性关系、婚姻、家庭乃至社会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实现社会公平,性别正义也是其重要内容。本文从我国公共政策中社会性别视角缺位问题,把社会性别视角引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为切入点,要使社会性别意识在政策中主流化,必须在政策结构中增加女性的比重,强化性别意识,改善各平行领域中性别政策的衔接。  相似文献   

20.
吕倩  穆洁 《法制与社会》2011,(21):202-204
在当前这样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媒体对于女明星嫁入豪门这一现象的大肆报道中,隐含了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其本质就是对女性的性别歧视,贬低了女性的社会价值,不利于两性的平等和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同时也反映了娱乐圈的一些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缺乏。本文从女明星嫁入豪门这一现象入手,揭示背后隐含的性别刻板印象,并探讨了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