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夏成瑜 《公安研究》2009,(11):31-36
强化执法保障是实现执法规范化的必要条件。公安机关要实现公安执法规范化,必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队伍素质保障、严密的组织与制度保障、充足的装备与经费保障、良好的执法环境保障、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保障和有序的外部监督体制保障等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执法观即执法理念。明确现代执法观是公安机关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当前公安民警执法实践中呈现出执法环境复杂化、执法主体素质多样化、执法所需的监督体系弱化的三个显著特征。公安机关应运用现代执法理念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讲的执法管理体系,涵盖了公安机关的执法思想、执法能力建设,执法制度建设,执法行为、执法监督、执法信息化以及执法资源、执法装备等执法全过程及其与执法工作相关要素综合管理的系统体系,具有执法规范化建设基础性、系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伟 《公安研究》2009,(3):42-46
公安机关执法软实力的建设是提高执法素质、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的必要前提,是增强公安软实力的关键,更是衡量基础业务工作、检验基层基础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关系“三基”工程的根基。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软实力应加强公安法制基础建设,切实提高执法素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提高执法亲和力;“阳光作业”,因势利导,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警察的职业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其职业风险高于其他职业和行业,而且具有不可避免性.[1]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不仅影响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阻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进程,导致公众对警察执法的不信任和不支持,以致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阻挠执法、消极抵制、袭警等严重威胁警察执法安全的行为,使得警察在执法活动中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唯有从加强执法规范的角度出发,以健全法律法规、强调规范执法,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提高警察自身防范能力和完善武器装备配备为切入点,提高警察执法安全防控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维护警察执法权威,确保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生命健康不受威胁.  相似文献   

6.
孟昭阳 《公安研究》2010,(11):54-58,81
公安执法管理属于公安社会管理的范畴,加强执法管理、推进执法管理创新涉及到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其中,执法管理与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管理与法治要求、执法管理创新与管理规范的稳定性、执法与执法管理效果评价等是加强执法管理亟需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人民群众维护权益意识逐渐增强,信息网络主体监督成为常态。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在整个公安工作中执法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公安机关应按照夯实执法管理基础、编织执法管理主线、提供执法管理载体的思路,采取理顺执法体制、改进执法机制、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标准的措施,全面加强和改进公安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8.
建立完善科学、系统、高效、规范的执法管理体系,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重点要在建设、应用、保障三个层面狠下功夫。在建设层面,着力健全完善执法制度;在应用层面,着力推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执行;在保障层面,着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9.
执法理念是执法主体对法律的权威性、功能与作用以及法律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其从根本上制约着执法行为的走向,决定着执法的社会效果。在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是一项基础工程,决定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最终成效。法律至上、权利本位、程序正义、服务优先等四个执法理念应当首先确立,并内化为公安民警的自觉意识,潜移默化地指导具体执法活动,从源头上解决现阶段存在着的执法不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安现场执法记录仪使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执法记录仪在民警破案、固定证据、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当前现场执法记录仪在使用中存在着使用不规范、佩戴率不高、执法信息不能及时转化、技术功能未完全开发利用等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民警对执法记录仪使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民警使用执法记录仪的规范性,健全执法记录仪的各项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评述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国际社会救助流浪儿童、应对流浪儿童问题的基本做法,辨析了包括矫正模式、康复模式、人本的救助模式与预防模式等在内的四种基本救助模式.研究发现,世界流浪儿童的救助理念,经历了一个从控制为主到服务为本的明显转变.  相似文献   

1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社会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30多年里,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社会发展仍相对缓慢。导致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限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但要实现更好的社会发展,还需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转变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社会发展方式需要在探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社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的基础上,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社会发展提供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更新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原则,确立以人的转变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活动中辩护人的思维活动有其规律性,从逻辑上加以分析就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一个辩护的"前提审理"和辩护的"层面确定"双维的逻辑结构,各种辩护论点及其分论点即产生于这一基本模式.从辩护人在辩护过程中的谋略选择看,尽管因案情各异而多有不同,但难免脱胎于这一基本的思维模式或逻辑结构.这些可以从经典辩护案例的分析中得以印证.  相似文献   

14.
监狱文化模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文化模式在一般意义上有监狱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划分.监狱的物质文化首要的是满足刑罚执行需要.监狱的制度文化涵盖了监狱行刑的方方面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当代监狱行刑文化思潮和走向.监狱的精神文化由监狱社会文化心理、自发的和经验的精神文化、自觉的精神文化成果等构成.监狱的精神文化内在于监狱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而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都是精神文化外在表现或物化形式.探讨监狱自在的文化和自觉的文化范畴,有助于厘清监狱文化演进和发展的脉络.监狱行刑文化模式是监狱文化的核心范畴.围绕行刑目的这一行刑核心内容,报应主义行刑文化模式、功利主义行刑文化模式和正义行刑文化模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细化了逮捕措施的适用条件,强调了逮捕必要性审查的重要性,有利于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逮捕必要性审查仍存在证明标准缺失、外来人员犯罪之审查存在缺漏、考核机制不合理等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新刑诉法有关逮捕必要性的规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保障人权的精神贯彻到批准逮捕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促成侦查思维方式的变革似乎已成为侦查领域的共识.基于摸底排队认知模型,得以从侦查思维程序与不同信息方式之间的交互中考察不同信息方式的特点及其对侦查思维程序的影响.虽然信息化导致侦查思维中的依据、途径、环节等方面发生改变,但作为侦查思维方式具像的摸底排队模型仍具有必要的理论解释张力,因此,并不构成侦查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7.
对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不少人简单地从客观因素去研究这个问题,而实际上,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从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与特征上考察,其形成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被斯大林抛弃,结果是苏联向军事共产主义回归;工业化运动使斯大林模式扎了根;农业全盘集体化成为斯大林模式体现统制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1930年代的"大清洗"是导致斯大林模式形成与巩固的一个重要因素;俄国长期实行专制制度,集权与扩张的历史传统,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潜移默化地产生着影响;斯大林个人品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是形成斯大林模式的理论根由.  相似文献   

18.
当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应容许国家公诉机关或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保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这直接关系到公益保护的有效和行政权力监督的力度.在我国建立以行政公诉优先、民众诉讼为补充的行政公益诉讼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法律知识、办案经验,调查取证方面的优势,又动员了私权的力量来制约行政权的行使,从而构建监督行政权力的系统,促进行政权依法行使,从而维护公益.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既富有变化又能激发新奇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积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Recovery Mode     
China’s economy has bottomed out and should dispel out any long-term doubts August’s economic data released in early September once again prove that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regained momentum,a slight to naysayers who have long predicted a hard landing for the world’s seco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