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孃孃是个什么人?陈孃孃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女人;陈孃孃是一个有着浓厚小资情结的老女人;陈孃孃是一个让你心甘情愿等待下去的老女人;陈孃孃是一个让你恨得牙痒痒又爱得心乱颤的老女人:陈孃孃究竟是个什么人?陈孃孃是一个美丽的老裁缝;陈孃孃是一个为了众多女人很“妖精”的时尚制造者;陈孃孃的工作室就是一个为流行贴牌的“美丽梦工厂”……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09,(5):62-62
2009年4月16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禾刀的文章,长久以来,在人们心目中,“老实”一直是个褒义词。可曾几何时,这个词变了,由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如今一提起某某人“老实”,立马就会有人不以为然,由肯定变否定,由钦敬变嘲笑,由佩服变蔑视,由学习看齐变敬而远之了。  相似文献   

3.
商品的距离     
<正> 距离到底是什么?是南北半球的经纬线还是人和人的思想? 小 A 在外贸公司上班,如果说她是白领,她不会反对;如果再加“丽人”两个字,她就更加不会反对。对了,小 A 是个活泼的女孩,她喜欢表扬与自我表扬,也喜欢虚荣和自我虚荣。譬如一个手包,在内地买是400元,到了香港也要400元。那小 A 是绝对不会  相似文献   

4.
谁有权拍卖“她”? 谁掌握“她”的著作权? 想卖掉的是“她”的著作权还是其中的某一项权利? 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舞蹈作品?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活,每天都有时尚风暖暖吹来。无论是小资BOBO还是时下流行的“小私”。喜欢猎奇的人们日日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乐此不疲地去发掘心头所好。终于有一天,城市先锋们找到了新的宝贝,他们相互询问着——你办护照了吗?明天去哪国?  相似文献   

6.
幽默天地     
不诚实 “我妻子对我不诚实。”一个愤怒的丈夫在酒吧里对好朋友说。 “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昨天一夜未归,当我问她去了哪里时她说是和自己的妹妹在一起。” 那位丈夫喝了一口酒之后继续说“事实上,她妹妹昨天夜里一直和我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中国社会能够培养欣赏纳兰和王家卫的人,的确令我们欣慰,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玫瑰;而那个叫做“BOBO”的新族类,又把“小资”提升为“有艺术理想、人文情怀和叛逆精神的富人”———哦。一个社会新阶层就是这样慢慢崛起的。  相似文献   

8.
蜜月后礼物     
他边走边问:“今天你妈又会给咱们做些什么好吃的?” 她微嗔:“什么?谁的妈妈?光我一个人的吗?那你干嘛跟着我走?” 他便笑:“瞧你!都说‘蜜月一过,老婆吆喝’……果不其然!” 她便伸手打他,他便躲,俩人嘻嘻哈哈地跑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步的勇气     
1983年,伯森·汉姆徒手攀登上400多米高的纽约帝国大厦,创造了徒手攀援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从而赢得了“蜘蛛人”的美称。而他原本是一个站在一楼阳台都心跳加快的恐高症患者!伯森·汉姆是怎样从一个恐高症患者变成“蜘蛛人”的呢?他的成功有何奥秘?我们可以从他的曾祖母的一件轶事中得到答案。伯森·汉姆94岁的曾祖母听说汉姆创造了吉尼斯记录,特意从100多千米外的家中徒步赶到纽约向汉姆道贺。而她此举无意中又创造了老人徒步百公里的记录《!纽约时报》的记者问她:你当时徒步而来时,是否因年龄而动摇过?”老人精神矍铄地说:“小伙子,你如果…  相似文献   

10.
滚烫的冰     
太阳无情地晒着,我束紧腰带,漠然地站在厂门口。心里烦极了。人们出入时主动掏出工作证,我懒得看,便挥手请便。我一个大小伙子来干保安门卫工作,有啥出息,谁看得起呢? “冰棍,雪糕。”一声吆喝,打断了我的沉思。我一看,又是她。前几天她硬给了我几个雪糕不收钱跑了。结果让同伴说是我的相好。怎么她又来了。稍走近,她说:“喂,你别在这儿喊了,去别处卖吧!”她说:“我在大门外边你也管吗?”我没话说了,瞪了她一眼。她却又笑着说:“宝鸡人真有意思。”“你咋知道我是宝鸡人?”  相似文献   

11.
“女为悦己者容”,每看到这句古老的格言,我就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一个女人,她深爱的丈夫在车祸中不幸丧生。她将如何纪念他,为他悲伤哭泣呢?她的方式是令人吃惊的:她撕掉他生前创作的所有乐谱,让它们漫天飞舞,然后她开始寻找别的男人,然后她再谱写自己的新乐章。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那种暗蓝色的压抑的氛围,仍记得那种从阴影中挣扎出来的触动人心的力量。但是这和“女为悦己者容”有什么关系呢?现在看这句古老的格言,至少可以提出两个问题:如果这个人“悦己”但是“己”不“悦”他,那又怎么样呢?格言毕竟是格言,它对这些细碎的条件不屑一…  相似文献   

12.
赴台探亲记     
终于盼到海峡彼岸有关部门的批准,得以让我成行,跨海赴台探望我那阔别了四十年的“家”了。当我怯生生地走出桃园机场,走进接待大厅时,立刻,从迎候的人羣中走出一个中年妇女,一路嚷着“哥哥”向我扑来,我惊呆了。这是谁?就是我朝思暮想的小妹么?乡音依旧,人却完全不相识了。我们分别时,她还只是一个小姑娘,我常牵着她的手去上学,老嫌她走得慢。可如今,她已经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罗影 《台声》2004,(3):74-76
真 相电视台是台湾第一家有线电视台,是全 球华人社区第一家有线电视新闻网;还是 惟一拥有每月一次国台办记者会转播权的 台湾媒体……如此多的“惟一”、“第一”,不禁让人 感到好奇:只有区区十年历史的真相电视台和它的创 办人周荃女士,是如何做到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在工体边一个安静的咖啡 厅约见了周荃女士。下午的阳光透过咖啡厅的玻璃墙 静静地洒在我们的桌上,听着周荃女士娓娓道来,她 的优雅、她的敏锐、她的率直,以及她在谈到梦想时 的热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真相”于民 Q:为什么会想到“真相”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我年轻的时候,第一次读《共产党宣言》,对“幽灵”一词,总有些不解,觉得那不是使人感到喜兴吉祥的词儿。“幽灵”不是指很现实、很具体的生命,而是指未出生或已死去的魂灵。马克思、恩格斯何以要使用这样的词汇?后来我明白了,这是一个褒义词。一个婴儿,在尚未出世、尚未具有实际形体的时候,只要在母腹中他已经有了脉搏、呼吸,有了潜在的生长发育机能,就算有了生命属性。此后,就一定有出现,存在并日益壮大和必将挺拔于世的前途。  相似文献   

15.
特别的日子     
女朋友芬终于答应了我,今年夏天请假一起回我家,得到这个承诺可真不容易,因为她不愿意我请假,况且一个月的时间,她说“很长很长”。这个理由使我一度怀疑她是否真爱我,真爱一个人,是巴不得天天与他在一起呢。不过,现在好了,她总算答应,我心头一块巨石落地,心情无比快乐。刚才站在岗亭上还一不留神从嘴里哼了句歌儿,被班长训了一句,但训得我乐呵呵的。“嘟嘟嘟”,手机响了,低头一看,芬发短信过来:“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请你过来陪我吃晚饭。”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呢?她的生日?不会,她是腊月初十生日;我俩认识的纪念日…  相似文献   

16.
对《红楼梦》中袭人的评价,历来存在不同意见。封建时代的文人站在封建道德的立场上,或对她忠于宝玉大加称赞,或对她改嫁大加斥责。从前者出发,“脂砚斋”称赞她是“孝女”、“义女”;从后者出发,高鹗斥责道:“虽事有前定,无可奈何,但孽子忠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诿得的。”“五四”以后,出现过为袭人的改嫁辨护的观点。佩之撰文指出:‘再嫁是她的罪名么?依旧道德说,她只是一个丫头,又没有堂皇正大地许给宝玉做妾,便是有什么关系,也没有守节的理由。从新道德一方面说,这是不成问题的。嫁人  相似文献   

17.
倾听内心的声音:青少年自我认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自我她第一次来咨询室找我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是:“我想了解自己,更多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尽管我不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问题,但一个面临高考的女孩,在即将高考的前夕,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还是有些吃惊。我对她点点头,并给了她一个鼓励的微笑。“我觉得我很固执,而且不是一个好学生。”“能说的具体一些吗?”“比如,我经常在一些小事上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不穿校服;在学习上,总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从不听从老师的意见;平时学习也不用功,学习成绩很一般,但在重大考试中,总是可以发挥得不错。”一切就从离她们最近的学…  相似文献   

18.
杭州自古繁华,之所以被誉为“天堂”,还因为她有一个美丽的西湖。在这美丽的湖畔,有一个“老年聋人角”,她挂靠在浙江省老年活动中心。 每逢周三和周日,总有许许多多的老年聋友从四面八方兴致勃勃地来到“活动中心”。大家辗转着玩够了棋牌、麻将、乒乓、台球、健身器械后,再到茶室去“泡”山海经,半日下来,心旷神怡! 小小一个“角”,何来如此大的凝聚力? 君不闻,“老人怕寂寞”?而老年聋人则更怕寂寞。听又听不见,说又说不出,哪怕是近在咫尺的亲人和  相似文献   

19.
她,出生在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林徽因是她的姑姑;她是美国“越战纪念碑”的设计者;她被美国《生活》杂志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她以绝对优势当选了耶鲁大学新任校董……  相似文献   

20.
《卜居》是写楚怀王末期“屈原既放年三,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时的景况。屈原遭遇不幸,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实是一个重要原因。故于《卜居》内,屈原愤然曰:“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口足)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此“妇人”当指郑袖无疑。郑袖者,怀王之宠姬,为时人目为“幸夫人”(《战国策·楚策二》)。她是个权变而又愚顽的女人,是屈原的政敌。屈原把她作为自己主要对立面而加以指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卜居》里另两问,“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历来注家多以为指贵人、诸侯。其实“大人”可指女性,此处即谓郑袖;故五臣注:“云‘大人’,谓君之贵幸者。”(洪兴祖《楚辞补注》引)对郑袖,屈原一称“大人”,乃揶揄之;一称“妇人”,更轻贱之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