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924年.我出生在军阀混战的北京.我的父亲姚继明参加过1926年的北伐战争和1929年的反蒋战争.父亲长年奔波在外.所以六岁之前.我都没有见过父亲.是和母亲一起生活在爷爷家.1929年反蒋战争失败后.父亲回到北平.一家人从北平郊区的姚家坟村搬到了和平门内后细瓦厂的一座二层小楼.从此我们开始了城里人的生活。在绒线胡同小学毕业后.我报考了师大女附中。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6,(12)
正我的父亲叶子龙原名叶良和、叶佐臣,出生在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石湾乡平安洲村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代,父亲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1930年8月,父亲14岁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2月加入共青团,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战役;1932年初调红一军团总  相似文献   

3.
刘秉义 《共产党人》2004,(20):38-38,43
我的原籍是宁夏隆德县好水乡.我出生不久,父亲患病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由于家庭贫困无钱供我读书,只读了两三年小学的我就帮母亲干家务,后来跟母亲挣点工分,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生产大队的十部就照顾我参加了工作,在宁夏公路工程局下属的桥梁工程队工作,80年代初调同原公路段(现更名为公路分局)和尚铺道班当养路工。1984年,段上任命我为道班班长。  相似文献   

4.
正问:请您谈谈来红岩之前的革命经历。答:我生在书香门第之家,也是一个革命家庭。我父亲早年留学日本,后在县政府做书记员。我年幼时,父亲蒙冤入狱,因不堪受辱,自杀身亡。我母亲刘玉璞(原名刘淑媛)1897出生于山西。她父亲刘秉彦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  相似文献   

5.
正我叫尚玉山,家在北安市。我的母亲是北安人民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尚大嫂"。母亲名叫张广英,1907年出生在山东省潍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0年嫁给了我的父亲,在李殿芳屯(现北安市城郊乡革命屯)安了家,从此人们都习惯叫她"尚大嫂"。抗日战争时期,母亲曾冒着生命危险为活跃在北安  相似文献   

6.
李可 《党建文汇》2002,(14):6-6
1943年9月,我出生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医院。父亲匆匆赶到医院看望母亲,安慰了母亲几句,就匆匆而去,这可引起了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的不满,他生气地说:“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怎么可以这样没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我的自传     
我是福建省龙岩县东肖人民公社邓厝大队人,生于1896年。我父亲是个穷秀才,靠行医(中医)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我长大时家庭十分贫苦,我母亲除服家务外,还长年上山砍柴、下田种地,我兄弟、姐妹四人从十岁起也天天跟着母亲劳动,因家庭贫苦,我从十六岁小学毕业后不能上中学,在家从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牺牲之秋白同志。一、小时和家庭情况。江苏常州人(死时三十七岁)。家庭是破落书香的家庭———父母都是读书人———穷得很。父亲出外;常州中学毕业后当小学教员(十七岁);不能养家,母亲自杀。北大旁听半年,免费入北京俄文专修馆(文科)。曾经参加五四运动,译了一些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二、第一次到革命后的苏联。北平《晨报》记者,一九二○年赴苏联———第一次通车———走了一月。功劳:介绍苏联的实际情形;通信;新俄罗斯游记,《赤都心史》①;新俄革命史。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加入了共产党。参加列宁召集之远东民族代表…  相似文献   

9.
参加暴动1909年,王君恩出生于湖北襄阳县黄龙区(现为黄龙镇)胡家嘴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他很小的时候,父亲王明山就因病去世,孀居的母亲省吃俭用,把王君恩送去读私塾。  相似文献   

10.
正我有点"风骨"我出生在一个半边户家庭(指一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城镇居民的夫妇),父亲在世的时候是人民教师,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自己家里无牛无羊,所以尽是在帮人家放牛,很自然地也就东家吃西家喝。1998年家中失火,房屋财产化为灰烬,开始寄人篱下。2003年家父因病罹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在津南区葛沽镇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是个土生土长的村娃子。小时候听母亲说:母亲嫁给父亲是因为父亲有力气、会开车,在生产队是劳动能手。母亲说,“你爸不仅比别人多挣几个工,就是看他会开车,以后日子也穷不了。”就是因为这个,母亲嫁给了“没车没房”的父亲,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之后有了我。2002年我考上了天津财经大学。当时,我成了村里的骄傲,很多亲戚朋友都来我家祝贺,父亲、母亲更是为我高兴,送我上学的头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还捞了喜面庆祝了一番。  相似文献   

12.
乡情和往事     
龚育之 《湘潮》2004,(3):56-57
我的母亲生于宁乡,在我很小的时候逝世,归葬于宁乡。父亲是长沙人,籍贯从父,但我过去填的是湘潭,因为我出生在湘潭。1929年我父母在上海怀的我(所以我的学名叫振沪)。那时父亲在党中央机关做地下工作,母亲“住机关”作掩护,秋天父亲被中央派遣跟邓小平同志一起去广西,策划百色起义,就把我母亲送到湘潭姨母家中去分娩。百色起义的日子是1929年12月11日,半个月后,我就出生了。以后,母亲又随父亲奔波在外,病死于长春。我在长春上的小学。后来又到天津,恰逢七七卢沟桥事变。父亲带着我逃亡。因为日军侵占,平汉和津浦铁路北段已不通车,只能乘船绕…  相似文献   

13.
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怎样面对儿女情长?邓小平的家庭生活作了肯定的回答。他对父母孝顺,对子女关心爱护,互相照顾,安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母子情深重如山1926年,邓小平的母亲病故了,邓小平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姓夏的妻子,即解放后一直跟随邓小平在一起生活的夏伯根老人。夏伯根出身于嘉陵江上一个船工的家庭,田无一垄,一贫如洗。她有一个哥哥,很小就病死了。她的母亲因悲失娇儿,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她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十几岁时就嫁了人,生下一个女儿,不幸的是她的丈夫不久就病死…  相似文献   

14.
正问:冯白驹将军家喻户晓,他是怎样开始革命的?答:我父亲是1926年参加革命的。爷爷是个石匠,靠打石头供父亲上了学。后来爷爷的石场被富人霸占,就失业了,没钱再供父亲上学。1925年,父亲就读上海大夏大学预科。读书期间,他参加了秘密共产主义小组,经常看《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和一些同学开秘密会,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思想比较进步。1926年,父亲停学回乡(海  相似文献   

15.
正英勇壮观、举世无双而又艰苦卓绝的长征距今已有80余年了,我的母亲作为这一历史壮举的亲历者和幸存者,在世时经常跟我谈起那些枪林弹雨、凄风苦雨的日子。每当回忆母亲,我便想起她那段红军历程……参加红军和妇女运动我的母亲王秀英出生于四川古城旺苍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王万升、母亲李家女,家中兄弟姊妹5人。苦于饥饿,外公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2,(14):26-27
左太北说,我是1940年5月生的,8月份就开始百团大战。所以我实际上跟父亲就呆了三个月,那时候我刚刚三个月大。我并不太了解父亲。到了1982年,母亲突然把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写的11封信给了我,这些信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觉得我有一个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名叫刘寿松,母亲姓鲁。他们都是以农为业。父亲虽然受过相当长期的教育,但他很勤劳,仍参加并指挥生产。我们兄弟姐妹共六人,我是最小的。他们都是很勤劳的农民,在我父亲指挥下工作。我父亲有祖父遗产田地60亩,自己耕种30亩,出租给别人耕种30亩(因这30亩地离开我庄屋很远),但又在我家附近租来别人的15亩土地耕种。不请长工,但有时雇请零工帮助。由于父兄勤劳节省的结果,家庭经济逐年有很少的剩余。我的父亲在我13岁时即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历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自从我的父亲沙飞和母亲王辉1933年结婚以后,就有了我们这个家庭。父亲母亲曾经幸福地生活了几年,他们有一对可爱的儿女,是一个有文化、有情趣的温馨的小康之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碎了这个温暖幸福的家庭。从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月24日是我父亲黄公略的百岁华诞。父亲是1931年9月15日与反动派军队作战时光荣牺牲的。他当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长,总前委委员,殉职时才33岁。我生不逢时,父亲去世时我出生才8个月,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婴。父亲是革命的带头人,成了反动派的死对头。在那暗无天日,惨无人道的反动统治下,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敌人是要斩尽杀绝的。全靠母亲临危不惧,在水深火热中与我相依为命,才使我虎口余生。父亲牺牲后,由于非常保密,祖母和母亲在五六年内都不知道消息。在这几年中,祖母和母亲牵肠挂肚,经常坐立不安,食不甘味,盼望父…  相似文献   

20.
有感家风     
正"家风"指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记得小时候家里贴着一副《朱子家训》,那算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治家格言,虽然我的家风少了母亲的"唠叨",却有父亲的教导,从小父亲对我们兄弟姊妹,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都要求认真踏实。我的家算不上是书香门第,但父亲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情怀和思维。记得我和哥哥刚参加工作,父亲曾谆谆教导:做人要本分,要懂得勤俭持家,不能损人利己,要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