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兰 《党的建设》2011,(3):63-63
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省通江县建立妇女独立营,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  相似文献   

2.
赵文 《党的建设》2008,(3):60-60
1933年3月,在反击敌人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三路围攻"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了集中主力前线作战,并保障后方的稳定,抽调机关妇女工作人员和随红军收紧阵地后撤的妇女积极分子,在四川通江城组建起妇女独立营。该营共300余  相似文献   

3.
《广东党史》2011,(9):25-25
中国工衣红军历史上有一支赫赫有名的海南琼崖纵队“红色娘子军连”。说起“红色娘子军”,还有一支队伍也应纳入我们的视野,它就是1933年在四川通江县组建的“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较早的正规妇女武装。  相似文献   

4.
1936年冬,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中,有一支英姿飒爽、能征善战的娘子军队伍,这就是红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它的前身是1933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县组织的妇女独立营,1934年扩编为妇女独立团(以下简称妇女团).妇女团辖3个营9个连,共有一千余人.队伍组成后,她们就踏上了悲壮的西征路.西渡黄河后,她们首战吴家山、大捷一条山、坚守永昌城、攻克高台、山丹城.  相似文献   

5.
在我军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支完全由女指挥员和女战士组成的正规武装.先为独立营,进而独立团,后发展为独立师.这支妇女武装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以其悲壮惨烈的事迹彪炳于史册.1933年初,反动的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了“三路围攻”.为了加强后方的警卫,四方面军军委总部和川陕省委决定在各区、县妇女零散武装的基础上,建立一支正规的妇女武装.同年3月,在四川通江县县城的一个学校的操场上(当时被称为红场),红四方面军  相似文献   

6.
《广东党史》2013,(5):53
1933年4月,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张琴秋率500余名女红军奉命转运伤员和运输物资。走到苦草坝(今四川通江县境内)时,她们与军阀田颂尧部刘汉雄独立师一个团遭遇。躲,已经来不及,敌人已发现了她们,并成扇形状逼近;打,500余名女红军都基本没有战斗经验,也没有多少枪支弹药。张琴秋紧张思考后决定采取心理攻势对付敌人。她指挥干部战士迅速占领制高点,要求没有她的命  相似文献   

7.
顾保孜 《湘潮》2005,(5):18-21
第一次“让官”:由团长改任副团长徐海东是一员出了名的猛将,在战场上,他常常挥舞着大刀率先冲入敌阵,战士们见了勇气倍增,敌人见了胆战心惊。后来“徐老虎”的威名也就不胫而走。1932年2月初的一天,漫天大雪,寒风凛冽,在河南潢川县附近的豆腐店一带,红四方面军与敌人展开了恶战。敌第二师、十二师、七十五师、七十六师等部共20多个团,从河南向红军压来。当时陈赓任红四方面军十二师师长,徐海东当时任三十六团团长。陈赓早就听说徐海东是一员猛将,特别能打仗,于是,他把徐海东团摆在敌人主攻方向。令徐海东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斗打得异常残酷,…  相似文献   

8.
朱世卿,1911年6月7日出生在安徽金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4月,他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红四方面军第10师第30团机枪连任战士。“智多星”智讨盐巴1932年冬天,朱世卿所在的部队一路辗转拼杀,来到了位于川陕边界的通江县。自鄂豫皖进人川陕以来,部队沿途奔波浴血奋战,加之供给严重不足,战土们个个饥饿难耐、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9.
在老红军刘洪才的讲述中,那段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历程格外令人震撼,动人心魄。我是一名红军战士。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入川时驻扎在我家乡——通江县毛裕镇。那天,还是放牛娃的我在街上溜达,一位红军首长问我:"小鬼,当兵不?"我说,行。就这样,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五年二月敌人派重兵猛扑连罗地区,这一地区唯一的红军部队——闽东“西南团”(红军第十三独立团编入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之后,连江县委将地方武装赤卫队、肃反队、警卫连等组成连罗独立营扩编起来的,约有五百多人枪)。决定分兵两路奔向山区和沿海突围。其中连江县委领导机关及西南团的两个连撤到沿海一带,经与西洋岛上闽东红军海上游击独立营取得联系,于二月十八日连夜率部二百余人乘船前往西洋岛、浮鹰岛。但在途中又遭敌人追击,大  相似文献   

11.
正征程趣事多朱世卿,1911年6月7日出生在安徽金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4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冬天,朱世卿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十师三十团一路辗转拼杀,来到了位于川陕边界的通江县。从鄂豫皖苏区入川陕以来,部队沿途奔波浴血奋战,加之供给严重不足,战士们个个饥饿难耐衣不遮体。当地老百姓看见这支红军队伍,都觉得很奇怪,看着他们虽像"叫花子",却又人人扛着一条枪。说是像部队,又个个衣衫褴褛夜宿街头。于  相似文献   

12.
我军在金化西边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战士邱少云,为了保全整体,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壮烈地牺牲了自己。邱少云是志愿军伟大的战士,是祖国人民值得骄傲的子弟。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敌人阵地附近去埋伏,等第二天晚上发起战斗的时候,好突然去消灭敌人。他们埋伏的地方,在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离山顶上的敌人只有六十公尺。要在这里埋伏二十多个钟头,实在是不容易的。昨天,从这里飞出一只野鸡,敌人还连格夹炮地打了半天。邱少云等趁着天黑,摸到了这里,他们分成小组,散布开来。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茅草,凉风…  相似文献   

13.
正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文庙街29号。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城,总指挥部设在通江县城文庙内,直至1935年春。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徐向前等指挥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地方武装、广大群众以通江为依托,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剿",成功进行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陕南、强渡嘉陵江等战役,同时加强根据地各方面建设,使川陕根据地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红军发展到8万多人。  相似文献   

14.
“王疯子”本名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桃花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被迫给地主当长工。1980年3月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一军第一师三团(后改为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九团长、二十八团团长,第十师副师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王疯子”这一称号的来历,还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那还是王近山在红四军十师三十团当连长时。一次,在战斗的紧急关头,部队与敌人展开了肉搏。王近山虽已负伤,但他全然不顾自己的伤痛,扑上山头,抱住一个敌人从山上滚下了悬崖。崖石  相似文献   

15.
光荣的红4军     
正本文所写的红4军并非指中央苏区刚成立时的红4军,而是于1933年7月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成立的红四方面军的红4军。红4军是以原红10师师部和10师28团、11师31团、11师32团为基础,连同两个县的独立团和两个县的独立营扩编而成。下辖第10师、11师、12师三个师八个团,全军共1.2万余人。红4军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劲旅,对我军的发展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提到红4军,必然要提到其创建人和首任军长——海军上将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战斗英雄曾南生,新邵县雀塘镇夏家村人,1932年3月16日生,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参战。1951年3月的一天的下午1时,曾南生所在该连完成了阻击任务,奉命撤离吾野坪北山阵地。七班战士曾南生和李克先由副班长于廷起带领接受了掩护部队撤离的任务。部队开始撤离吾野坪北山时,曾南生他们突然发现前沿阵地上的3个小山头已经被敌人占领了。他们立  相似文献   

17.
1933年春天,由张国焘、陈昌浩领导的以徐向前为总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到了我的家乡四川省沧溪县.红军的到来,给我们这些世世代代受地主剥削和压迫的穷苦人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红军在我的家乡打土豪,分田地,宣传贫苦人要团结起来打倒旧军阀,推翻人压迫人的旧社会.我们被红军革命精神所感动,我和父亲、姐姐都投入到革命洪流中来了.我父亲被村里人选为第一任村苏维埃主席,后来又担任村川陕苏维埃总社的社长.我也参加了赤卫队.1933年8月,我与父亲、姐姐分别参加了红军.我当时只有14岁,参军后被分配到红四方面军89师独立营当战士,在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一年多后,于1935年初开始了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为了北上抗日而会合的艰苦长征.  相似文献   

18.
正1935年3月20日,国民党湘军李觉十九师从大庸县城进至枫香岗、龙盘岗一带,意图攻击我红二、红六军团。得知情报后,我红二、红六军团在鸡公垭设伏。时值早春,又逢天雨,气候寒冷。战士们衣服湿透,加上连日行军,十分疲劳。见敌尚无动静,天黑时,红五十团仅留一个连坚守阵地,其余撤至后坪一带村庄宿营。3月21日凌晨2点,李觉派遣一个搜索团偷偷爬上了鸡公垭。接火后,因兵力悬殊,早晨7时,敌人抢占了鸡公垭北面的高地。天亮以后,红十七师从正面进攻鸡公垭及其对面团包垴和人头垴的敌人。战斗打得非常惨烈。  相似文献   

19.
1935年3月,为了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于塔山湾主渡口打响了强渡嘉陵江的战役,这是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的第一场战役,也是我在整个长征过程中经历的最大、最艰苦的一场战役。渡江时,在国民党部队的层层拦截和48架敌机的狂轰滥炸下,我眼看着很多战友牺牲在江中。但当时我没有想到的是,接连不断的危险正在前方等待着我们。在长征路上,比敌人的枪炮更可怕的是饥饿。  相似文献   

20.
红四军入闽     
1929年3月,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和军部特务营、独立营计3600余人,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下,由赣南进入闽西。14日,在长汀县长岭寨歼灭守敌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2000余人,击毙闽西三大军阀之一的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