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绵起伏的燕山,在天津市的后花园蓟县捧出了一个京东第一山盘山。那挺拔的山峰、坚硬的磐石、青器的松树、潺潺的溪水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儿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画的名山脚下,有一个如山之坚、如水之柔、如松之伟的检察官群体,那就是蓟县人民检察院民行科。  相似文献   

2.
再论新刑法的局限与缺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拙文《刑法典应力求垂范久远———论修订后的《刑法》的局限与缺陷》在《法学》1997年10月号发表以后,幸读者垂注,来信提出了许多批评或补充意见,非常感谢。有的读者希望我就文中某些问题进一步加以讨论,有的读者甚至直接提出一些问题希望我再加说明。《法学》的编者们也慨允我就前文言而未尽之部分再为一文。感于读者及编者们的厚爱,我不揣冒昧,再发以下议论。一、关于立法指导思想制定刑法典,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而言,是历朝历代最庄严的大事之一,被视为“肇定国基、开创太平”之伟业。铸刑书于国鼎,竭力追求制定一部百世…  相似文献   

3.
Honey 《检察风云》2010,(7):75-75
我力挺《阿凡达》.它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无所谓什么奥斯卡。我承认我—直看好《阿凡达》,除了“史上最卖座”云云的形容词之外,我是真的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觉。诚然《拆弹部队》也的确是无可挑剔。当两个片子都接近于完美的时候,必然会有—个被“杯具”。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我公你母。”显然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的《阿凡达》,在奥斯卡的台下是一只败走的公虎。  相似文献   

4.
黄亚明 《江淮法治》2009,(16):54-54
《约翰·拉贝画传》很好地延续、补充或修正了《拉贝日记》、《南京!南京!》中的“拉贝”形象。书中有学徒年代和漫游年代的英俊的拉贝,有拉贝的画、诗、手稿,有日机轰炸南京、拉贝头戴钢盔工作、躲避在住房附近防空洞里的情景,有大屠杀中日本兵的杀人比赛,也有拉贝返回柏林后被逮捕因而不得不小一D翼翼生活的照片……那些黑白的或带彩的照片,真实地见证了约翰·拉贝一生。  相似文献   

5.
颜明 《中国审判》2011,(7):54-55
如今,思想文化界国学复兴,“尊孔读经”风头强劲,并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司法也不例外。据《法制日报》报道,儒家伦理观念已开始被引入司法,“百善孝为先”等古代人伦格言已出现于北京法院的一些判决书中。这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不可想像的,而今却大方地作为司法裁判的道德根据。此事,是耶非耶?应褒之贬之?我不敢冒昧置评,因为我至今对所谓国学还是雾里看花,分不清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但我看到这个消息,心中油然产生了新颖和欣喜之感,这是由于我觉得当代法官思想相当活跃,  相似文献   

6.
被继承人死亡时,继承关系发生。此时,除确定继承关系的主体——应继的继承人外,确定继承关系的客体——应继财产的范围也成为一大重点,尤其是被继承人死亡前与继承人之间所为的物的赠与,于继承时该如何分配,实为一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大多数国家都规定了归扣制度。所谓“归扣”,又称为“如除”、“合算”、“冲算”、“扣减”,是指被继承人对于继承人为其应继份额之预付,为赠予或遗赠,于算定其现实之应继份时,应予以加算或扣除之制度。而我国现行《继承法》对此没有规定。有学者认为这是我国《继承法》的漏洞,应该加以补充。本文拟对归扣制度作初步研究,并结合国外的立法例,提出构建我国遗产归扣制度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7.
喻晓 《法律与生活》2014,(12):40-41
正翻开《光明行》丛书中的《监狱与服刑》一书第141页,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为服刑人员写了这样一句话:"服刑也是生活,也可活出自己的精彩。"我反复读这句话,脑中悬疑的一个很久很久、难以释解的问题终于有了正确的答案。迷茫我是2005年因涉嫌泄露国家机密罪而被拘留羁押的,经过3年零6个月的审查、起诉、审判,终因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入狱之初,由于我思想深处对自己所犯罪行认识不够深刻,内心总想寻找机会再进行申辩。  相似文献   

8.
我眼中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西施肤若凝脂,顾盼生辉,这是沉鱼落雁之美;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咧嘴一笑,黝黑的皮肤衬着一口大白牙,这是一种憨厚之美;露丝和杰克的爱情随着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而画上了惊叹号,这是一种凄然之美……朋友们:上述诸多美的人和事,你、我、他都感同身受!在当今社会里,生活、工作和事业中美的追求,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和体味。  相似文献   

9.
梁松鹤  张玲 《中国法律》2005,(4):40-40,108-109
大陆法系的学者普遍认为债的发生原因有四种,即合同、侵权、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其中前两个原因是债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比较普遍的两个原因。在我国新的《合同法》颁布以后,有关合同方面的债主要由《合同法》来调整,而侵权之债目前还是由《民法通则》来调整,随着民法典的制订被提上日程、侵权法也看到了独立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
每次翻阅刚送到手的《检察风云》,总觉似捧着一杯香茗,闻之有香,啜之有味,于是连散发出的油墨也变得芳气四溢。这倒是不为别的,只缘于素来喜欢看《检察风云》,总觉得《检察风云》是我百姓的代言人,道我百姓心中所思,浇我百姓心中之块垒。每阅《检察风云》,总有新的收获和感慨。  相似文献   

11.
上次,我们说到诉讼中的起诉,状纸是起诉的凭证。如果确定了犯罪的嫌疑人,那么官府就会发出予以逮捕的指令,旧衙中用作拘捕犯罪嫌疑人凭证,就叫“签牌”,或简称一个“签”字。“签”指的是竹片或纸片上写有文字符号的一种标识,如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四引用汉服虔《通俗文》云:“记识日签。”签,也是签注处理意见的一种公文名称。或直接指对公事签署处理意见。由于它用竹质制成.并且成细长之杆状物.故官府用来拘捕惩罚犯人的东西.也被称为“签”或“签牌”。清余怀在《板桥杂记》卷上写到“司(指教坊司)有一官以主之,有衙署,有公座,有人役、刑杖、签牌之类”。  相似文献   

12.
欣闻刘老为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而收集、整理、编撰的大型文献收藏本《邓小平画典》已由《人民日报》和红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2005年秋季的一个周末,我们采访了这位集律师、画家和收藏家于一身的刘家齐老人。年已古稀的刘家齐曾是吉林省司法厅负责宣传工作的干部。离休后曾先后出版过由他编著或参与编著的大型文献《毛泽东画典》、《长征画典》、《军史画典》、《珍藏党史画典》、《红色丰碑》等。眼下除了刚刚完成《纪念邓小平画典》还有正等待出版的《一代伟人孙中山》。刘老之所以有如此丰厚的著述,这源于他从少年就开始的艺术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监察》2014,(4):25-25
《人民日报》以节庆为突破口,一抓到底 春节对国人来说,是一年里最丰盛的日子。曾几何时,年节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狂欢,餐桌上的公款浪费之风更盛。今年却有不同,中央连出十余道禁令,制度笼子正被细细编织,惩治违法乱纪者的力度也堪称空前。“抓完中秋、国庆,再抓元旦、春节,一抓到底,  相似文献   

14.
沈平 《中国监察》2009,(19):64-64
我是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读《中国监察》也有五六年的时间了。现在每到月初或月中,我都会不自觉地惦记着《中国监察》该来了。  相似文献   

15.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以画家、书法家、散文家与翻译家集一身而闻名于世。他的散文淡雅、含蓄、亲切、幽默,看似平淡朴实的字里行间,往往能让人悟到一种饱含哲理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近日笔者读到《丰子恺作品集》中一篇短小的佳作———《斗牛图》,深感耐人寻味。文中称,唐朝有位叫戴嵩的名画家,以画牛见长,被称为当时独一无二的画牛专家。到了宋朝,有一位叫杜处士的,家里收藏了一幅戴嵩的真迹《斗牛图》。这几百年前的古画自然令杜处士视为至宝。一天,杜处士拿出这幅古画来欣赏,被一个牧童看见了。牧童笑着说:…  相似文献   

16.
义理大道,与人怎说?——法律方法问答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方法本是法律者的职场生存技艺,但在中国法学界却邂逅少数人知多于行,众多人远之,还有一些人在质疑。2006年6月的首届全国法学方法论论坛,再现了这三分景色。有幸被归入清谈者之列,笔者经年观景,也跋涉其中。今欲弃论文文体,放轻笔调,改以问答形式,摘录平时写生写意,或举轻至重,或去浓入淡,集中表达本人对法律方法的主要看法。一、基本立场之辩1·法律方法,抑或“法学方法”一谈方法,常被问及是法学方法还是法律方法。我曾于三年前写专文作答,但仍有人问个不休,愿在重申旧文立场之余,再作些补论。习惯上,法学方法与法学研究方法同义。一…  相似文献   

17.
张卫平 《中国法律》2007,(5):11-13,64-67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颁布于1991年。距今已经有十六个年头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社会变化如此之快的国家来讲,即使十六年前制定的《民事诉讼法》,也显得颇有些“历史”了。以现在为背景审视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典。无论从法典所表达的诉讼体制。还是各种具体制度的设计,都显露着一种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8.
成莫愁 《检察风云》2011,(18):90-90
书画界有一句俗语:“好字不如烂画”。但我以为,有的烂画不如好字。一幅好的字也如一幅好看的画。如吴冠中大师写的汉字,画意甚浓,字亦存六法:气韵、骨法、应物、随类、经营位置与传移摹写,搭配有致。字的可看、好看、耐看,具有了画的相应效果。而烂画,读之则味同嚼蜡,没看头也没收藏意义。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的刊物我看过很多,但当接过重庆市永川区检察院检察长张明友同志送来的《永川检察》时,还是十分愉悦的。据我了解,这是全国基层检察院数一数二的定期出版的彩色封面刊物,且已经连续出版了24期,达6年之久。每到年终,我会看到一些基层院出的一本集子或书或刊,集结一年或数年本院干警的精品佳作,也值得祝贺。  相似文献   

20.
步入社会,先后在法院、行政机关工作数年,虽然一直都从事法律工作,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律师这个众说纷法的职业,并从此结下不解之缘。角色的转换也曾让我有过短暂的不适与困惑,但所有经历过的,早已在不经意间,或升华或积淀,成为一盏盏温暖的航标灯,矫正、照亮并指引我前行的路。因为在校读的是法律,于是,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我选择了法院。做法官,使我超然于诉辩双方当事人的唇枪舌剑之外,洞察彼此庭前准备充分与不足,庭上辩驳的从容与紧张,乃至庭下流露的得意与懊丧。而我,一如足球场上那位日含金哨的主裁判,再精彩的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