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州时事]我国科学家首次在珠峰6300米以上地区进行微生物取样5月3日,珠峰科考队的科学家们首次对珠峰地区海拔6300米以上的冰雪进行了微生物采样,来进一步了解该地区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特征。此次通过冰雪采样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获得人类活动对于珠峰的影响有多大,这些污染物到底来自何处。  相似文献   

2.
温血鱼之谜     
卓然 《党课》2012,(21):91-93
人类、狮子、老鼠,包括海洋中的鲸都是哺乳动物和温血动物,而鳄鱼、鲨鱼等鱼类,基本上是冷血动物。美国海洋科学家发现,美国阿拉斯加海湾的马哈鲨具有温热的游泳肌肉。难道地球上真有像温血动物一样能保持体温的鱼类吗。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首次公布人类基因组草图"基本信息"继去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完成后,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美、日、德、法、英六国科学家2月12日共同宣布,经过初步测定和分析,人类基因组共有32亿个碱基对,包含了大约3万到4万个  相似文献   

4.
文哲 《支部生活》2004,(1):41-41
2000年6月26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六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涵盖了人类基因组97%以卜的信息,标志着科学家基本完成了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2001年2月12日,上述六国科学家和美国寒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科学家认为,“人类坫刚组计划”是继“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自然科学史上的第一大计划。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曾经为南航师生作过一场关于太空科学的学术报告。按照惯例,一小时的报告过后,丁教授回答同学们提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  相似文献   

6.
1998年6月2日美国东部时间18时10分,随着指令的发出,发现号航天飞机直上蓝天。美、中、德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科学家研制的用于探索宇宙“反物质”的阿尔法磁谱仪也随之进入太空。阿尔法磁谱仪中最关键的部件是利用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制成的大磁铁。稀土材料...  相似文献   

7.
一、美、英等六国科学家合作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工作,基本上测定了人类基因组上的碱基序列。中国科学家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任务。这一成就标志着人类在解读自身“生命之书”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与基因测序有关的成就还有果蝇基因组和植物(拟南芥)基因组图的绘制成功。 二、生命有可能始于RNA(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而非DNA(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这条新闻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但是,科学家今年对RNA的研究支持了“地球上生命有可能起源于RNA”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一、12月1日,由英、美、中、日等国216位科学家组成的人体基因组计划联合研究小组正式宣布他们已经完整破译出人类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 二、俄罗斯科学家首次研制出通用流感疫苗,各种流感有了共同“克星”。 三、美国科研人员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宇宙中一个距地球130亿光年的古老星系,这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年代最久远的天体。 四、美国“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失败。 五、美英科学家宣布在太阳系外又发现六颗行星,使  相似文献   

9.
《党风建设》2002,(12):25-25
据科学家估计,在过去15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改变了47%的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3,(11):56-56
摘录:脑容量可以判定物种聪明程度吗?不行,例外太多。蓝鲸大脑是人类五倍大。用大脑身材比例呢?老鼠的大脑比例比人高。用同身材的物种比较呢?尼安德塔人脑容量比人类多出30%。结论?聪明程度主要是看结构,不能只看容量。  相似文献   

11.
<正>24年前,一位96岁的老人平静离世,他叫赵忠尧。他是我国核物理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如果不是诺贝尔奖评委会的失误,他本应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1902年6月,赵忠尧出生在山清水秀的浙江诸暨,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毕业后任东南大学助教。他工作踏实,  相似文献   

12.
时至今日,人类登陆月球已有数十年历史,但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因为从留在月球上的仪器获得更多的不解资料,让科学家对这个星球愈加迷惑……  相似文献   

13.
1、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对超新量的研究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反引力,正是这种力与引力相抗衡使得宇宙不断地加速膨胀。这种观点不同于某些天文学家提出的理论,即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最终会走向“大收缩”。 2、科学家发现果蝇、老鼠和细菌具有类似人体生物钟的守时基因,也许正是这种基因决定了许多有机体包括人类为什么能在白天醒来晚上入睡。 3、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里有能够使化学信号以每秒100个离子的速度从一个神经元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结构。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理解神经系统如何工作。 4、日本进行的实验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这一发现与传统的理论相悖。天文学家认为夹杂在宇宙射线里来到地球上的中微子,在构成宇宙的质量中可能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完毕并公诸世界。参与这项研究工作的美、日、德、法、英、中的16个科研机构,1100多位科学家向人类献上了一份厚礼: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被基本破译。正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联系人、中科院遗传研究所杨焕明教授指出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基本破译,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尹怀勤 《党课》2010,(5):93-95
2009年8月17日,美国媒体报道,科学家首次在彗星尘埃样品中发现了组成蛋白质最基本的物质氨基酸,从而为地球生命源自太空说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也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在太空探索上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6.
第一军医大学教授舒斯云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1月 18日入选“ 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十大新闻”。第一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舒斯云教授继 1987年发现老鼠大脑里有一个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新区域——“边缘区”后, 2000年又在人类的大脑中发现同样的区域。这一重大发现可与轰动一时的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相提并论。   这个具有特殊形态的区域已被美国的专家称为“舒氏区”。它的发现对某些学习记忆障碍的疾病提供了发病机理的新线索,并将对推测学习记忆减退的疾病 (如老年性痴呆等 )起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家发现人脑记忆处女地…  相似文献   

17.
近日,看了一幅题为《一场虚惊》的漫画,颇有感受。画上,一只老鼠给猫送去了一只肥美的大鱼,猫看到老鼠和鱼之后,扑了过来,吓得老鼠瑟瑟发抖。但猫扑过来后,没有捉老鼠,而是叼起了鱼,扬长而去,老鼠受了一场虚惊。原来,天职抓鼠的猫也有弱点,即嘴馋,爱吃鱼。从猫的眼光来看,鼠,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有鼠送鱼,舍鼠而取鱼也。如果鼠鱼并吃,那么下一次哪一只老鼠再敢送鱼来解馋。正因为猫有吃鱼的嗜好,老鼠们便乐得投其所好。一来可以保命;二来可以继续为害人类。于是乎,作为老鼠天敌的猫,就变成了老鼠的好友。写到这里…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有关破译人体基因的科学报道甚多,看了很受启发,很长见识,增加了对人体科学的了解。可是,也有一些报道和说法,却让我不以为然。 比如,有报道说,加拿大的医学专家研究发现,自杀行为与一种控制情绪的基因出现突变有关。专家预测两年后可以找到一种基因检测方法,辨别出有这种变异的“自杀基因”的人,从而早作防范。 又如,某传媒披露,美国一家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大草原田鼠的DNA链中有一种基因,专门负责使它们一辈子只忠于一个配偶。当科学家把这种基因移植到普通的实验鼠身上后,这些原本见异思迁的老鼠居然也“浪…  相似文献   

19.
宇宙创始——130亿年前当一切事物——全部物质、能量、甚至空间和时间——在亿亿亿℃温度下爆炸形成时,宇宙时钟开始走动。几分之一秒后,又一个里程碑来到了。这时,宇宙决定了物质而不是反物质将占统治地位。宇宙诞生时富含反物质,但每20亿个反粒子,就有20亿零1个物质粒子。物质和反物质在伽马射线的闪光中相互湮灭,只有物质留了下来。照耀——129.997亿年前最初,宇宙如此稠密,以至光不能穿越空间。自由电  相似文献   

20.
《党建文汇》2011,(11):23-23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对加拿大130万个湖泊进行的卫星调查发现,2000年至2009年间,加拿大的湖泊面积萎缩了6700平方公里,减少1.2%。而根据科学家了解的物理过程,加拿大的湖泊面积应该呈增加趋势,而不是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