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翠华 《山西青年》2022,(19):181-183
积极心理学注重从积极的角度去研究和看待人的心理,聚焦于培养人的积极特质和创建积极的情感体验,挖掘人的内在潜力,提倡个体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积极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建构积极教育模式,有助于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的自我提升和潜力发挥,并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2.
赵夏芝 《山西青年》2024,(4):178-180
积极心理学是对心理学传统的缺陷和局限性的一种补充和改变,强调人的积极心态和资源,旨在帮助人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借助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行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强化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针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分析,旨在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模式,有效促进大学生教育工作的系统优化,支持人才培养效能的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积极政府"指政府作为积极的行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中国自大禹治水传说开始,就表现出积极政府的特色。这是中国发展的优势。只是这一优势曾经为近代西方主流价值,也为历史上伴随积极政府产生的负效应所遮蔽,甚至被扭曲,未能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理解。基于中国事实场景,可以充分理解"积极政府"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和相伴随的消极效应。从中国历史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看,一个积极有为的政府是必要的。只是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对积极政府以合理的角色定位,建设一个有合理边界、高效廉洁、能激发和调动全体民众积极性的"积极政府"。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4,(1)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展,应该从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创建积极的大学校园环境三个方面来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基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是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的重要任务。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并指引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方向,有效解决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载体问题,同时推出共建共享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措施,以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作为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之一,在其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强调以广大高职学生群体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关注高职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和潜在力量,用积极的理念和态度从积极的角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优化高职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刘松 《山西青年》2022,(5):196-198
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倡将每个人看作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全面关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采取积极引导的方法,促进个体生命力健康的发展。在积极心理学角度下,不仅会关注个体的身体发展,同时也会关注心理健康。现阶段大学生心理韧性是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站在积极心理学角度上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本文主要介绍积极心理学角度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各项策略。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品质不是归一点,也不是离散的变量,是由一系列积极特质组成的,是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是人的长处、优点和美德。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品质培养有一定的关联。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课程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并以自然实验法检验教学效果,旨在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文 《求实》2012,(Z2)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目前正在密切关注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它主张凡事从"积极"角度人手,通过关注人的积极力量和发挥人的积极潜能来帮助人们找到自身的内在力量、善意和美德,从而培养和形成一种具有积极心理学意义的认知品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使积极心理成为大学生的主导心理状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自我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产生内抑性,影响人的潜能的充分发育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入自我教育领域,可以对自我教育进行积极化改造。积极心理学理论为自我教育确立了一个"心理—社会"运行机制,强调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产生的心理机制,但它需要在积极机构或组织系统中运行。自我教育应当以积极人格的塑造为目标,并通过积极教育环境中的积极教育实现过程的完善化。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倡导对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人格特质进行研究,对贫困大学生自信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积极心理视野下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培养需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变归因模式,培养乐观型解释风格人格;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感受积极力量,形成积极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2.
王茜 《山西青年》2022,(1):193-195
积极心理学是在20世纪末的美国最早出现的,它是当代心理学一股重要力量.积极心理学对个体的心理活动中积极情绪的培养研究,积极的关注个人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最终可以让每个人都能达到幸福的彼岸.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93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和安全感水平整体上较高,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与安全感及其各因子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心理资本对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提出培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韧性和希望的方式来提高安全感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余县安 《党建》2010,(1):46-46
为积极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浙江省嵊泗县积极创新干部选拔方式,推行"阳光操作",增强了公选干部透明度和公信度,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  相似文献   

15.
积极应对困难和正确看待成绩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上都认真对待面对的困难和取得的成绩;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积极应对困难和正确看待成绩;在关键时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面临的重大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回顾我们党积极应对困难和正确看待成绩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伟 《世纪桥》2014,(1):24-25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展,应该从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创建积极的大学校园环境三个方面来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掀起的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学的视点转移到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与主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以学生为本,发掘学生积极品质的理念之维;以积极情感面对学生,实施正面引导教育的态度之维;通过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方法之维.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的变革,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处于较低水平和初级阶段,创业教育模式还不成熟。本文在分析制约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障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的积极模式,即增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充分调动大学生创业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创业心理和营造积极的社会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启示我们要关注青春期教育的全面性;关注青春期个体的积极力量;关注青春期积极情绪与人格的培养;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树立辨证观,发挥青春期青少年的积极力量;注重青少年幸福感的培养;开展积极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并注重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刘慧英  王俏冬 《新长征》2009,(12):49-49
四平市铁东区积极整合资源,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平台,从五个方面入手提高和深化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积极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服务工作,在党员群众中引起较大反响,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