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魁 《前线》2023,(3):21-24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特质体现为模式特质、标准特质和道路特质三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特质表现为:人民至上的宗旨、远景蓝图的引领、事前的战略规划和对市场的自觉把控;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准特质表现为:推动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特质表现为:坚持党的领导、自主发展、自觉发展以及和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丰富多彩,集中表现为多元一体、包容开放、规制有序。中国式现代化特色与特质的有机融合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统一于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实践。一、“三个文明”的基本内涵广义上,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总体上讲,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统一体的整体推进。与之相适应,人类文明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有机系统。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的总…  相似文献   

3.
佟凤英 《世纪桥》2004,(3):36-3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规定,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这是一个重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将其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大目标.这是在实践基础上对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永恒 《实事求是》2002,1(6):33-35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政治文明的核心按照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社会存在来看 ,有社会经济、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 ;从理论层面上讲 ,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是基础 ,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 ,而政治文明则是二者的桥梁、保障和目标。政治文明包括政治制度文明、政治思想文明和政治文化文明 ,其核心和精髓应当是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文明。在政治文明的主体地位上 ,社会主义第一次使民主真正意义上成为国体…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江泽民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发展了邓小平的民主政治理论;江泽民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了邓小平的民主法制理论。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4,(10)
对生态民主的关注源于人类对自然生态破坏后导致生态危机所引发的思考,借鉴生态学原理来研究民主,是民主研究的新视角。同自然生物一样,民主也蕴藏在多种生态关联之中,而生态民主的研究对促进人的科学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意义深远。本质上,生态民主将通过实现人与自然、自然物种、人际代际间的民主关系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平等包容、多元系统、动态开放是其特征,认识、制度、实践层面的践行使其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具有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敏 《发展论坛》2003,(6):20-2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在我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并把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起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意义,而且在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如何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并结合实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是当前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中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我国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9.
刘占良  黄长才 《求实》2002,3(9):44-4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前提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根本内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发展道路是从我国国情出发 ,坚定不移地、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主要任务是着重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 ,规范化和程序化。文章还简要地阐明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公立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和有效运行模式,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现代公立大学所独有的鲜明特质,其鲜明特质正是其优越性所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澄清理论上的误解,明确实践上的指向,这样才能做到领导更为有力,管理更为科学,学术更为自由,民主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2.
韩慧 《发展论坛》2003,(5):26-27
一宪政,是指宪法或民主政治的操作与运行过程,包括创造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等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就政治与宪法的关系看,宪政实质是指政府的一切行为是以被授予的权力为范围的,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是被宪法所体现的民意限制的,在政府权力之上有一套更高的法律对政府权力进行规限,政府在法制下行使权力,才构成宪政。宪政与民主、法治一样,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宪政以宪法为前提,宪政是宪法的有效…  相似文献   

13.
制度视野中的党内民主就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吸纳和接受人民政治参与的空间和能力,有赖于党内民主向制度范式的转变。党内民主生成的制度安排应置于突出的地位,用制度所具有的约束、强制、保障等刚性特点,完善和健全党内民主的运行机制,保证党内民主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4.
黄世虎 《唯实》2007,1(11):30-32
政治家通常是指那些在政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才能,掌握国家和政党的领导权,并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物。而一个人能否成为政治家取决多种主客观条件和现实政治中具体的选择机制。此外,政治家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特质,不仅影响其自身的政治行为,而且也会影响到民主政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公立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和有效运行模式,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现代公立大学所独有的鲜明特质,其鲜明特质正是其优越性所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澄清理论上的误解,明确实践上的指向,这样才能做到领导更为有力,管理更为科学,学术更为自由,民主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6.
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在指导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的又一理论创新,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认识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全面继承与发展。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又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关于“三个文明”建设的著名…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尽管取得了明显进展 ,但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相比显得滞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在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方面存在事实上的不对称。要解决这一问题 ,应该分析二者不对称性的原因 ,搞清楚我国政治发展理论创新的基本问题 ,在此基础上建构理论创新机制从而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也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十六大前主要提“两个文明”建设,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表明我党今后将更重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政治文明是社会政治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民主和法制是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当代中国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活相对滞后,尤其是腐败和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必须提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层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这是落实科学发展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9.
发展党内民主涉及的内容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在当前最为重要和根本的是加强党内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种有关制度,做到以完备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这样才能使党内民主的结构和功能更加科学、合理,使党内民主的制度更加规范、有效.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尹学朋 《唯实》2008,(11):26-27
制度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意识是落实党内民主发展举措和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的内在动力,它们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