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维度,服从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旨归.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构成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经济学批判又将哲学批判引入对现实社会的基础的批判,从而实现了哲学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正是基于这两种批判维度之间内在统一的关系,马克思才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总体批判.本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体现的马克思双重批判维度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曾凡跃 《探索》2011,(2):183-186
实践本体论问题是马克思实践哲学中的元话语。试图简单回避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自然无益于实践哲学的深入研究,但是,偏执于马克思实践本体论,或以它种形式的本体论置换实践本体论都背离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真和旨趣。只有基于"改变世界"的立场和宗旨才提供了更高的审视、超越实践本体论问题的维度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理解马克思哲学首先要克服诠释过程中的困境,正视认识上的误区,同时又要善于从"实践诠释学"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哲学把实践作为对事物、现实、历史诠释的起点,其解释理论实质就是"实践诠释学"。通过"实践诠释学"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哲学,有助于达到对马克思哲学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4.
杨晗旭 《求实》2013,(2):22-25
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蕴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马克思首先借鉴了人本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确立了实践哲学关于人的现实本质及其生成过程,又通过异化劳动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现实本质的否定。实践哲学是马克思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出发点,但实践哲学的这一重要内涵却长期遭到忽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本思想研究的传统范式虽然具体表现形式各异、内容多样,但总体上都呈现为一种知识论立场的意识哲学范式。由于其存在的思维局限和不合理,通过这种范式既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真实意蕴,更不能准确把握其思想地位。实践哲学范式才是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合理研究范式。只有达到从哲学范式转换维度思考和研究问题的理论自觉,变革传统研究范式,实现马克思人本思想研究从意识哲学范式到实践哲学范式的创新与转换,才能使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真实意蕴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当前国内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先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再到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二是赞同列宁的两个转变"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观点.文章在分析"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建立是一个从现实出发、以现实为立足点的过程,具体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又分为五步,分别是新哲学的种子、新哲学的胚胎、新哲学的孕育、新哲学的萌芽、新哲学的长成.  相似文献   

7.
文翔  文海鸿 《探索》2012,(6):172-176
作为理论哲学的否定的实践哲学,其实质在于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把握;马克思哲学是辩证的实践哲学,它与自己中国化形态的毛泽东哲学的差异在于如何地辩证思考;区别于马克思的理论辩证法,毛泽东辩证法是实践活动的辩证法,是地道的中国式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立新 《学习论坛》2005,21(9):38-41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充分体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就需要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考察从西方传统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变,把握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考察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凸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阐释。本文概述了二者的核心观点及其相互间的批评与反批评,认为二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流派,都有存在的理由;但相比较而言,辩证唯物主义带有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色彩,实践唯物主义则具有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流派的出现,不是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混乱,而是标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
王东  刘军 《理论学刊》2003,50(3):25-29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起点不是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而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文版将马克思的手稿分为三个笔记本,并将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部分放入"笔记本Ⅲ"的做法并不科学.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应单独成为<手稿>的"第四笔记"或"第四手稿".<手稿>的主题思想应是实践观思想.<手稿>的实践观思想表现为有机统一的四个方面实践的自然前提、实践的本质内容、实践的歪曲形式及实践的未来表现.这四个方面组成马克思实践观思想的理论构件,即自然前提论、对象性活动论、异化劳动论,复归环节是人化自然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