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作为具有独特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社会转型背景下,必然会出现由经济快速转型而导致的社会失范,尤其是道德失范。而在社会道德失范情况下,道德的社会维系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并作用于青少年,导致青少年行为失当。该文拟对社会迅速转型所引发的道德失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道德失范与青少年行为失当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从预防青少年行为失当角度对道德重建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互构中的社会失范与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处在社会失范与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共生期;同时,社会失范与社会矛盾又是相互建构的。必须以一种整体主义的思路来矫治社会失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寻求一种善治意义上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注入了无限活力,健康向上,全面发展无疑是发展主流,但由于市场经济尚未成熟,滋生了许多消积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导致当代大学生行为失范倾向日趋严重。 故剖析现状,透视原因,探寻对策已迫在 眉睫。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韩国相关文献的梳理,对韩国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进行概述,进而揭示韩国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相关政策及其成效。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业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工作面临的难题,深入研究韩国的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及其对策,对解决我国的青少年网络使用相关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静 《传承》2014,(2):140-142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然而这把"双刃剑"为社会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青少年往往是掌握互联网信息最快的群体之一,因多方负面因素的作用,网络虚拟环境变成了青少年网络道德缺失的场域。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和东方在社会转型中都遭遇着精神的迷茫和信仰的失落。但人不能毫无信仰而生活。信仰的存在具有深刻的人性根据。理性和信仰的张力意识,绝对和相对的辩证意识、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和谐意识,成为当代人类重塑信仰精神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7.
道德失范以及制度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 ,多元价值观的形成 ,各种伦理价值观念之间发生冲突 ,因此 ,社会道德失范现象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制度伦理的提出为我们寻找出路提供了一条致思路径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青少年信仰方面表现出的迷茫、模糊、教育欠缺,价值取向冲突等现实问题,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强党团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化青少年信仰教育的环境,引导青少年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从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492名当代大学生进行了信仰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信仰明显呈现出群体趋同性大干差异性特征,趋同性是整体的,差异性是个别的;趋同性是宏观的,差异性是微观的.社会发展的过程应是个性不断彰显的过程,尤其这代90后大学生,是带着异常鲜明个性登上社会舞台的,这种信仰的群体性趋同仿佛产生了一种文化学意义上的背离.文章尝试对这种趋同性归因进行思考,以期更真实把握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代际特征.  相似文献   

10.
梁芷铭 《前沿》2012,(6):113-114
中国正处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领域的改革中,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规范政府行政权的裁量活动。从政治、经济、行政、立法等多维度审视社会转型期的行政裁量失范,能够在更深的层面上较为全面地认识行政裁量现象及其失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不良行为青少年是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家庭教育失误,学校教育“失真”,大众传媒失当,同龄群体不良亚文化,社会化主体冲突是不良行为青少年现象产生的根源.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视野下,围绕青少年“失范——规范”,运用教育、舆论、行政、法律等手段,多层次、多渠道综合治理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教育力量,建构新的社会规范管理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8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倍受长辈溺爱,由于部分家长的错位施教和受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青少年逃避生活现实孤僻懦弱,缺乏抵御挫折和社会不良行为的的独立性与辨识力,反映出部分青少年生命观、幸福观、仁爱观、义利观和公德观核心价值的缺失,这将对民族振兴及发展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新旧体制的交替和对外开放加大的背景下,经济结构、社会阶层、伦理观念道德准则的巨大变化,都在促使社会文化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对我国公民个体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动摇其原有的信仰,使其深刻地体验到了信仰缺失带来的困惑与迷茫,导致民众的自律力和判断力削弱,道德准绳和善恶标准模糊不清,加剧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了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对公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分析,提出重构对策,期望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海军  路建华 《传承》2011,(2):36-38
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日益严峻,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对其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够规范,在生活中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根平 《前沿》2006,4(11):181-184
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运行,既依赖于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程度,更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有效程度。本文着重指出了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失范现象,分析了失范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巧 《青年论坛》2004,(5):34-36
任何国家和民族 ,在任何时期都重视信仰的塑造和引导 ,都要通过不断的思想灌输和实践磨练 ,培育出一种社会主导理想和信仰 ,使之成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仰的塑造和引导要做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青少年的信仰教育直接关系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 ,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对青少年进行信仰教育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符合青少年学生思想规律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道德失范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一部分大学生情感认识的没落及道德行为规范缺失.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表现方式多样及形成原因复杂,促使研究者深刻思考当代大学生心理生活世界及心理生活质量,探讨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分析失范成因,即从生命质量、幸福体验、心理健康、价值判断和心理成长五个层面,深入探索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开始,人教社将汉语拼音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作为一年级学生入学之初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内容至今五十余年没有改变。当前《汉语拼音方案》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失范现象,如:汉语拼音字母名称音读法混乱;字母书写规则强调不够;y、w的使用不规范;zh、ch、sh和ng的省写形式束之高阁;v与ü的替代略显混乱;声母本音教学缺失等。针对这些失范现象,本文提出了相关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梳理行政伦理概念的基础上,阐释现代化转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伦理诉求,剖析行政伦理的失范形式及其文化、体制根源,并提出从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两个视角重构行政伦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令人担忧.本文从社会转型期的角度审视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和心理因素,提出必须从社会入手,破除社会、学校和家庭在青少年教育问题上的"三角债",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青少年教育问题,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