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明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冒险主义和抗日战争时期“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以他为代表的“左、右”倾错误曾经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王明也曾为革命事业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观其一生,可谓“过”远大于“功”。  相似文献   

2.
“七大”前后31年前的1974年4月,在苏联莫斯科郊外列宁山下的“新圣母公墓”里添了一座新坟。坟里埋的是一位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王明。王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抗日战争时期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已是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3.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13,(10):34-39
毛泽东曾经对师哲说过这样的话,“王明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所谓“别人的事”,指的是中国之外苏联的事,真是精辟之至,一针见血。大革命时期,王明的出发点、着眼点是共产国际,这才产生出教条的“左”倾冒险错误;抗战时期,王明又为苏联着想,惟恐得罪国民党,才产生妥协退让的右倾错误。  相似文献   

4.
武雁萍 《世纪桥》2010,(14):56-60
<正>提起王明,许多人对这个名字有所了解,王明是中共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他曾因"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给革命造成严重的损失。抗战时期,王明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时期他踏上了留居苏联的不归之路,并著书立说攻击共产党。这样一位大浮大沉的历史人物,其青少年时期无疑是他思想塑型最重要的时期,然而他的早期经历却鲜为人知。国内求学,唯圣唯书的思想植根于脑中  相似文献   

5.
项英与皖南事变问题,是1991年4月在洛阳举行的“新四军历史事件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一个热点。代表们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①项英在事变中酿成的错误是否与王明路线有关?有的代表认为,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是他在皖南3年时期内所犯的一系列错误的总暴露,是王明右倾投降主义在新四军的具体表现。有的代表则认为,把项英在皖南的错误完全认为是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产物不符合历史事实;把项英错误说成与王明路线毫  相似文献   

6.
《党史文苑》2014,(5):51-51
关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中国共产党的两个重要历史决议中都作了明确的结论: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造成的。但是,遵义会议决议中却未提出反对“左”倾的问题,且强调指出:“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一种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因此,必须要在“全党内”深入开展“反对党内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为什么遵义会议决议中只提反右倾问题,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7.
在邓小平长这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防“左”、反“左”可谓贯穿始终。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同李立三、王明两次“左”倾路线进行过斗争;社会主义时期,又对毛泽东晚年“左”倾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反对“左”右倾错误问题上,曾作出过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代表了一条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使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使民主革命迅速取得了胜利.他的关于反对“左”右倾错误的正确理论和实践.对我们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如何反右防“左”,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但是,无可否认,毛泽东在反对“左”右倾错误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失误.正是这种失误,既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蒙受了重大损失,也使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长期难以消除.这种失误表现在:第一,没有正确地分析“左”右倾错误的性质和危害,认为犯“左”倾错误的人动机是好的,是要革命的,而犯右倾错误的人则比较危险.  相似文献   

9.
王明是中共党史上“左”、右倾错误路线的代表人物,但毋庸讳言的是,他的家庭却是一个革命的家庭。追溯他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到:少年时代的王明继承了父亲的严谨、勤奋,母亲的要强、好学;同时,王明青年时代的革命经历又反过来影响着父母和弟妹,使他们一一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04年5月23日,王明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镇(今属金寨县)一个城镇贫民家庭。王明是家  相似文献   

10.
王明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执行“左”倾冒险主义,以及在抗日战争时期执行右倾投降主义而闻名于世。与此同时,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负责人,在这期间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对于他所作的一些工作,特别是他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和宣传,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肯定。王明在1945年4月20日写给任弼时请他阅转毛泽东并扩大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各位同志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苏区时期,邓小平始终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王明“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被诬为“江西罗明路线”的主要代表,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打击。本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与王明“左”倾错误的英勇抗争及反“罗明路线”给党所带来的危害,展示邓小平在这场错误的党内斗争面前所表现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王明右倾错误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三点看法:一是通常以王明在1938年3月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确定和普遍地实行以运动战为主,配合以阵地战,辅之以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和7个“统一”为例,说明王明坚持右倾主张,但实际有误。二是王明右倾错误,主要不是在理论、认识方面的问题(虽然也存在认识方面的错误),而是在处理统一战线和国共关系的具体问题上,他不能坚持原则,应对乏力,表现右倾。三是王明在抗战初期的最大错误是把个人凌驾于中央之上,在组织上闹独立性。这是王明抗战初期错误的主要问题,也是其犯错误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内曾先后发生过三次“左”倾错误,尤其是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这些错误的产生、发展及其结束,都同共产国际有着密切和直接的联系。研究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特别与王明“左”倾错误的关系,是党史研究中不可遗缺的重大课题,对拓宽研究领域和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31年1月,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了党中央领导机关。此后的整整4年内,王明“左”倾错误在全党贯彻,给革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都受到极大损失”。在这个时期内,福建白区党组织同样贯彻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同样执行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白区工作方面那些错误方针,即“采取为当时情况所不允许的进攻的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七十年的奋斗中,犯过五次全局性的“左”倾错误,他们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三次“左”倾,包括第一次“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社会主义时期的两次’左”倾错误是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这五次”左”倾错误是有其共性的,对其加以分析研究,会对今天防“左”有着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探讨。克一,这五次“左”倾错误,都是领导者对当时的中国国情了解不透,对形势估计失误,对革命和任设的规律缺乏认识,因而思想超过了现实,行动上表现为急于未成,犯7急性病错误.1927…  相似文献   

16.
1931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占据了统治地位。同年2月4日,中共福建省委表示“完全同意四中全会对目前工作的指示,”完全同意四中全会关于“右倾依然是党内目前主要的危险”的论断,依据这一指示检阅各地的工作。王明“左”倾错误从此开始,逐渐贯彻到福建党、团组织的各项工作之中,对福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造成了严重危害。其中,在苏区共青团方面,危害最烈和最突出的莫过于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1937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朱德等来到延安机场,给隆冬的延安机场增添了热烈喜庆的气氛。在盛大的欢迎仪式上,毛泽东致词说:欢迎从昆仑上下来的神仙,欢迎我们敬爱的国际朋友,欢迎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们。你们回到延安是一件大喜事,这就叫做“喜从天降”。毛泽东说的这些“神仙”和国际朋友,就是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王明、康生等人。从“左”倾教条主义到右倾错误的萌芽在1931年1月7日召开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粗暴干涉中国共产党的内部事务,全力支持王明,使得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王明,一步登天,不仅成了中央委…  相似文献   

18.
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阶级斗争一直是毛泽东关注的焦点。在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误的一面。 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在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上,既犯过“左”的错误,也犯过右的错误,而毛泽东则是正确路线的代表,特别是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他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与“左”右倾错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扭转时局,引导全党走上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在1937年“十二月会议”上,刚从莫斯科回国的王明根据共产国际意见,系统阐述了他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核心思想即“一切经过统一战线”。许多与会者受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观点表示认同,而此前一再强调必须警惕右倾投降危险,保持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独立性的毛泽东却相对比较“孤立”。毛泽东与王明在统一战线及国共关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尽管他并没有在会议上对王明的主要观点明确加以“抵制”或“斗争”,但还是坚持了自己原有的观点。由于王明有长期在共产国际工作的特殊身份,并且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曾起过积极作用,加之此前的洛川会议讨论八路军作战方针时中共领导层内部存在不同看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是新事物,造成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一时“孤立”。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即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不断同“左”倾和右倾等错误作斗争,紧密围绕和服务于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建设,不仅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党风,而且对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