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修齐 《黄埔》2012,(2):10-10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马英九获得第二届连任。他在发表胜选感言时说:“这不是马英九个人的胜利,这是台湾民众的胜利。”对这句话,我个人认为他的潜台词应该可以加上一句这是“九二共识”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马英九一审被判无罪8月14日上午,台北地方法院对马英九"特别费"案作出一审判决,主文只有醒目的五个字:"马英九无罪",理由是马英九无不法和谋利意图。这意味着马英九能否继续"参选"的危机暂时得到解除,司法也还给了马英九一个他迫切希望得到的清白。  相似文献   

3.
马英九先生的就职演说令海内外同胞十分关注,3700多字的演说涵盖两岸议题等7个部分,其中两岸关系论述有600多字。他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应该得到称赞,他没有辜负海外同胞对他的期望,他由衷地盼望“海峡两岸能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今天开始,共同开启和平共荣的历史新页。”  相似文献   

4.
丁仁方 《台声》2011,(7):26-26
最近,前“监察院长”钱复接受凤凰卫视访问时质疑马英九想当全民“总统”,结果反而导致泛蓝选民气他,泛绿选民却也不领情,马英九因此连任选情告急。钱复以台北市的蓝绿选票比分别占55%及45%为例,他说只要让泛蓝选民都愿意站出来投票,自然马英九就会当选。钱复这一说法的逻辑是建立在以两岸政策为蓝绿区隔的主流观点之上,  相似文献   

5.
孙升亮 《台声》2007,(3):17-18
正如前一段时间外界所普遍预料的那样,台检方赶在农历年前侦结马英九的“特别费案”,并对他提起公诉。作为回应,马英九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宣布辞去中国国民党主席一职并投入台湾2008年“大选”。对于马英九来说,此时他既面临从政以来的最大危机与考验.又获得最需要的 炼和重新出发的起点,未来一切将端视他在重压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江平 《人大论坛》2014,(4):52-52
台湾学者陈长文先生送给我一本书,书名为“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写的是台湾政界法律人的现象。这本书的序是马英九先生写的,他在序中谈到他当年报考法律其父不同意,要他报考政治,三十多年谁也未说服谁,马英九的父亲认为儿子学了法律后“法治观念太强,司法性格太重,守经有余,权变不足”。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于2月13日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发表的演说,无疑是马英九在其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全篇演说以宽阔的视野,恢弘的气度,总结了国民党上百年来的历史,突显了国民党在台湾执政50年取得的杰出经济成就,目的乃是要重拾国民党人的信心,重塑国民党的形象,为2008年大选造势。与此同时,马英九也通过这篇演说,充分展现出他作为政治家的气质格局和理想抱负。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篇重要演说略作解读。综观马英九的“伦敦演说”,内中有关两岸政策的论述,大致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即:一个中国,结束敌对,立足台湾,反对分裂。一个…  相似文献   

8.
张修齐 《黄埔》2012,(2):10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马英九获得第二届连任。他在发表胜选感言时说:"这不是马英九个人的胜利,这是台湾民众的胜利。"对这句话,我个人认为他的潜台词应该可以加上一句这是"九二共识"的胜利。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两岸恢复民间联系后,那段时日里很多在台的昔日校友们纷纷回乡探  相似文献   

9.
声音     
《台声》2014,(8):14-15
马英九: 抗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国家御侮战争,是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区最广、牺牲最大的一场战役。历史的错误或可原谅,但历史真相不能遗忘。举办抗战纪念活动,对台湾来说绝对非常重要。——7月7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出席“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特展”开幕记者会时作出上述表示。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5,(23)
<正>很多台湾大学生原本对马英九评价并不高,但经过此次历史性的会晤后,大家对马的印象出现改观,学生认为大陆对台是有气度的。在这次两岸领导人会晤后,可以让台湾学生知道未来该往哪个方向走。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在此次会晤后,已经变相地演化成"蓝绿对决",演化成"九二共识"对决"台独"党纲。马英九在此次会晤中找到了他的历史定位。而幸运的是两岸领导人会晤成功举行也让台湾学生看到了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1,(2):49-49
2011年新年第一天,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发表元旦祝词,题目为《壮大台湾振兴中华》。如何解读这番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说:“元旦讲话可以看做是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来最重要的讲话之一,单单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马英九的关注不是局限于对台湾内部事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7,(11):40-40
马英九从宣布竞选开始,就打着一场和过去蓝营全然不同的选战。自7月起.马英九正式展开的下乡“长住计划”.已走完大半个台湾地区。从他下乡以来的行程安排,可看出低调抢攻绿盘的企图.包括医界,社运界.地方文艺界等传统亲绿团体.马英九均深入接触。马英九有别于传统国民党的风格.能否打破台湾地区传统蓝绿分际.已成新的观察点。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5,(5):124-127
7月16日.在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中,马英九以72.36%的得票率击败另一位候选人王金平,当选为中国国民党新一任党主席。7月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致电马英九,祝贺他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主席。  相似文献   

14.
5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民党吴伯雄主席和由他率领的访问团,这正是国民党在岛内重新获取政权、马英九上台一周年之际,也是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性转折一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5.
“一中三宪”:“一国两制”的新认识 《同舟共进》:您对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如何评价?台湾民众支持这种政策吗? 张亚中:台湾民众基本支持马英九的“维持现状”。但是,“维持现状”只是一种讨好式的政策。马英九主张“不统、不独”,是对统派说“不独”,对独派说“不统”,大家都满意;而不是对统派说“不统”、对独派说“不独”,让大家都不高兴。  相似文献   

16.
潘飞 《两岸关系》2008,(9):22-23
8月12—19日,马英九奔赴中美洲“邦交国”巴拉圭、多米尼加展开“敦睦之旅”,途中过境美国和巴拿马。这是马英九就职以来的首次出访,主要目的是巩固与中美洲国家的“邦交”关系。马英九此行极为低调,希望以全新的“外交”姿态修补台美互信,并赢得大陆对其“外交休兵”主张的善意回应。  相似文献   

17.
<正>5月20日,马英九利用就职6周年之机在台湾台中市"中国医药大学"发表题为"倾听青年心声、实现世代正义"的演讲。这篇长达5200字的讲稿,处处充满柔情喊话,同时不失一贯立场,可谓柔中带刚。马英九在演讲中,围绕当前岛内青年的焦虑,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牛肉",同时对当前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等问题提出明确主张。这篇演讲突出表达了马英九希望破解民进党攻势,重新争取选民认同,化解施政压力等方面的良苦用心,但能否达到目标,尚有许多难题待解。  相似文献   

18.
马英九主政台湾后两岸关系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英九先生已于5月20日宣布就职,并发表了就职演说,他的讲话,总体上是好的,各方对他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9.
不变与不辩     
《台声》2015,(4)
<正>最近岛内有两件政治大事和马英九密切相关,他都表现异常平静,又异常执着。一是陈水扁"保外就医",二是王金平党籍案上诉。这两件事,如今他都成为败方。陈水扁贪腐案,马英九本有权"特赦",但他坚不采用;王金平党籍案,党内撤告之声排山倒海,他仍坚持走完"司法程序"。结果是陈水扁的贪腐案"保外就医"了,王金平的党籍案也在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化解之下有了解套之方。他的对手都胜利了。这期间,马英九遭受党内外冷嘲热讽,媒体批判者多,申援者少,电视名嘴、网络乡民,把他骂得犹  相似文献   

20.
8月28日,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新领导人满100天,在这段被称为“黄金百日”的时间里,马英九这位岛内的“媒体宠儿”备受争议,马英九当局寄望的“热带气旋”似乎尚未成形。“马上”的这百日间,台湾经济是怎样的情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