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东 《桂海论丛》2009,25(4):38-42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事实上正在面临形成党内既得利益集团的现实可能和危险,如何防止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加强教育奠定思想基础,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理顺干部管理体制限制公权私化,从严治党提供组织保证是彻底消除既得利益集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肖滨 《同舟共进》2010,(10):15-16
既得利益集团并非近年才出现的现象。事实上,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既得利益集团就已存在。有回忆文章表明,上世纪60年代初的大饥荒时期和物质资源极为短缺的“文革”时期,百姓的生活极为困苦,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依然衣食无忧、待遇不错,招待首长甚至能喝到茅台、吃上狗肉,某些部级官员还可以抽从国外用公款弄回来的“三五”牌香烟。  相似文献   

3.
“党的一元化领导”问题由来已久。考察它的历史演变,理解其中是非曲直,再对其做词义辨析、理性反思等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把手综合症”对党的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深远而广泛,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把手”被赋权过重,对社会资源控制过多。防治“一把手综合症”,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问题。同时,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一把手”的制约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党、怎样建设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中两个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论述作出了科学回答。两者之间在本质上一脉相承,存在着内存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真正的既得利益者是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利益集团”这一名词成为大众的流行话题,每每谈起中国改革的止步不前,多归咎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但对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具体所指,大家像约定似的,即使是专门的研究,也语焉不详或欲言又止。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说明利益集团势力太强大,但亦愈加反衬出,对谁是改革的真正既得利益者的问题不能再回避了。  相似文献   

7.
党的作风建设包含了极其广泛的内容,但特别需要提倡的,那就是“做重于说”的作风。因为在我看来,目前在我们党内有部分人还存在言行不一的问题,也就是说处理不好“意”、“言”、“行”的基本关系。自己想的是这一套,说的是那一套,行的更是另一套,由此使我们党的很多优良传统和作风付之东流,使党的良好形象受到严重影响。“说”的意义在于要求,在于号召;而“做”的意义则在于指引,在于导向。经验与实践证明,要使一定的团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风尚,从根本上来说,需要其团体以及社会精英人物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在党的作风…  相似文献   

8.
刘彦昌 《岭南学刊》2007,31(1):19-22
用传统的斗争思维方式治理既得利益集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消极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在治理既得利益集团方面卓有成效,是他们以和谐思维方式处理这个问题的成果。这在一定意义上,给我们治理既得利益集团提供了启迪和目标借鉴。  相似文献   

9.
陈朋 《群众》2023,(2):70-7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大抓基层”既是对基层治理重要性的正视,也提出了基层治理必须坚持的导向。然而,由于基层事务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再加上一些问题的突发性和外部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当前有些地方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了“局部空转”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兴起及其合法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利益集团,除了在传统体制和市场化改革初期不规范体制中已经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外,还有正在生成、成长的、代表相关社会群体之利益的自为性“社会利益集团”。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利益集团呈现多元化趋势。当前,中国的利益集团,无论是其开展的活动,还是其存在本身,都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合法性问题。任何利益集团要生存并谋求发展,都必须首先获取政治合法性,为诉求、维护或重构其合法性基础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一)在学习、研究和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提出“如何理解‘两个先锋队’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回答的重大问题。笔者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陆陆续续形成了一些体会和文字,现应《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编辑部之邀,权且作为学习笔记整理出来,供大家研究参考。理解“两个先锋队”的关键在理解“先锋队”(二)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所必须解决的首要的根本问题。因此,大家很关心这个问题。十五大的党章对党的性质的表述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  相似文献   

12.
郑景昉 《前进》2002,(1):15-17
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以及内在联系,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性任务。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的历史课题。这是继邓小平同志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之后,又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提出这样的观点,一是因为我党八十年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是党的本质与党的形象的统一 ,是衡量和评价党的形象的客观标准。“三个代表”对新世纪党的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在全党牢固树立形象意识 ,夯实形象建设基础 ,努力把党的形象提高到“三个代表”的时代高度。  相似文献   

14.
杨锦麟 《创造》2008,(9):84-84
香港信报任慧文今天的文章,专门介绍了中国官场新一轮的问责风暴问题,指出,北京人士认为,最近一段时间多位高官相继落马显示,中南海如此“快刀斩乱麻”地在问责上“动真格”,显示出整顿吏治的决心,也希望在这个“多事之秋”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北京高层也意识到,整治“特殊利益集团”或“既得利益集团”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从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要求出发,集中回答了“中国执政党向何处去”,其实质是“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三个代表”思想依托历史规律、饱含时代内涵,解决了新时期党的阶级基础与社会代表性的统一、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新的社会阶层”中“先进分子”的界定,以及如何围绕基本纲领建设党、防止蜕变等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进程与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十分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快城镇化进程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个“什么样”的外在表现就是党的作风和形象,而其内在的、根本的因素还在于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迎接新的经济腾飞,实现铁路跨世纪的宏  相似文献   

18.
于成文 《前沿》2004,7(2):7-11
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和巩固其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是坚持“三个代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党自身状况的变化 ,使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着新的挑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地把握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为我们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5月17日开始,《人民日报》连续四周发表聚焦“收入分配”的文章,这一举动将收入分配改革再次推到前台。实际上按计划,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应该在10年前就开始进行了,而迟迟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是“效率优先”观念的影响和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再加上“发展中的问题靠发展来解决”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利益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敏感的话题。长期以来,由于理论和宣传有意和无意的忽视,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形成了党建研究的一个盲点。承认、正视党内和社会一样存在利益问题,并认真地去研究它,我们才能更好的防范党内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使我们的党更有战斗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