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微观经济结构的重建,已经沉寂多年的宗族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又重新凸现出来.地处东南一隅的温州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传统文化影响历来较为深远,因此宗族问题在个别乡村十分突出.为了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我们有必要对宗族文化影响作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一、宗族文化的复兴与乡村社会变迁宗族是以共同的祖先为纽带联结而成的家庭联合组织.宗族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国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长期封闭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温州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历史上曾一度被视为蛮荒之地.历朝以来政  相似文献   

2.
农村派系成长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经济发展和制度安排已构成村庄派系演变的基础.在中国沿海和内地富裕村庄中,一方面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宗族、地缘和业缘派系正在嬗变为具有利益和传统文化双重性质的现代传统派系,另一方面村庄经济发展促使经济精英的产生,他们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本和强大的动员力而发展为现代利益派系,并与现代传统派系进行利益博弈,以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一变化已对村庄治理结构产生了影响.本文主要对村庄派系特别是现代利益派系的演变机制和路径进行分析,并对村级民主治理中利益派系成长的价值、边缘化与农村社会分层、人际关系理性化与道德重构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6,(2):29-31
中国宗族文化传统极深,族权曾被毛泽东称之为束缚中国农民的四大绳索之一。解放后。经过一系列政治运动,宗族势力和宗族文化的影响已被基本清除。然而,最近这些年来,在一些农村,这种产生于小生产条件下的落后文化却又沉渣泛起,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构成了一股破坏性力量,很值得我们警惕。  相似文献   

4.
陕晋农村调查是1941—1942年根据中共中央的要求,中央各单位及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部门组成调查团,对中国西北农村社会进行的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者详细考察了农业经济状况,对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考察了农村传统的宗族组织,分析了宗族关系与阶级关系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宗族在农村变革中走向衰落的趋势;考察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认为40年代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已初具规模。陕晋农村调查力求尽可能全面地揭示农村社会的真实状况,提出的观点为中共抗战时期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宗族问题现状 关于宗族制度与宗法观念在当代中国的影响,我把它概括为宗族问题.由于它的发生源头在农村,集中影响于农村,故又称之为农村宗族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中国农村社会基础再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建立后兴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基础重建和再造的过程。它将农村传统的以血缘关系和宗族关系为纽带的自然村落改造成为人民公社下属的大队、生产队的基层组织。本文阐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村社会基层组织再造的基本情况,以及再造后的农村社会基层组织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樊程 《理论建设》2013,(2):99-104
徽州歙县棠樾鲍氏宗族是以"慈孝"闻名的望族,孝文化维系着鲍氏宗族的繁衍与发展。尤其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外出经商的宗族子弟大量出现,鲍氏宗族更加重视对孝道的践行,并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促进了宗族孝文化的传承与兴盛。徽州歙县棠樾鲍氏宗族作为典型案例,可以概括出其与孝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进一步分析孝文化对徽州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是党的政权建设的一个重大任务。以村委会选举为契机加强党的农村政权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农村换届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换届选举工作虽已进行了多次,但由于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不一,宗族、邻里等因素影响突出,再加上原有矛盾的积累和农村新的精英阶层政治意识的增强,使农村换届选举不可避免地带有利益再分配的色彩。目前,影响和制约农村选举顺利开展的因素有增多的趋势,比如宗族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选举中的宗族利益诉求已经上升到重要地位,以…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我国宗族文化兴衰的历史和近二十年来得以复兴的渊源和特点,分析了安徽省舒城县程氏宗谱重修时对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出了宗族文化是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对其加以改革和创新,就可以成为农村居民创建和谐村社的组织和文化基础。文章还对如何革新宗族文化提出了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与农民传统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层面。1920-4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社会传播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农村的革命活动既要破坏宗族组织以发动农民,同时在短时期内又不可能完全摧毁根深蒂固的宗族组织,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宗族组织来开展农民运动。士绅以其所特有的乡土权威在地方公共事务中发挥着法定权力所不可替代的作用,1920年代之初在农民中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必须争取得到进步士绅的同情、默许或支持,在他们所能容忍的限度内从事革命活动,这样可能减少革命初期的阻力;同时还必须结合农民的心理特点、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从事新思想的传播。农民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要对象,中国共产党与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运动不仅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还要提高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政关系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经长期探索,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思考我国的党政关系必须从新的视角注入新的理念.从政党比较的视角,通过与自己历史比较、与本国现实比较、与苏共比较、与西方政党比较,进一步认清我国党政关系特点、本质和基本思路,是研究我国党政关系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