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园是故乡     
家是一个很温馨的概念,所有切实的人生幸福大约都可以包容在其中了。  故乡的家是有院子的,院子里栽有杏树、桃树,还有核桃树、桑椹树等。总之在院子里的树都是结果实的。到了季节,累累的果实拽弯了树枝,孩子们放了学就猴上树去,直到吃痛了肚子酸倒了牙,方肯下来。  院子里还有小菜园,长着自种自吃的蔬菜,不必去买菜,也没有地方可以买菜。刚刚还长着的菜,拔几棵起来,拍打几下泥土,一洗,鲜嫩嫩地下了锅。还有南瓜豆角黄瓜西红柿等等,都可以等着它长到最好的时候才去摘取。  满院子跑着鸡,而其中总有一只羽毛鲜丽的大公…  相似文献   

2.
2011年9月21日18时许,白银市平川区村妇宋某年近七旬的婆婆巴某在院子里劈柴烧水,宋某两个年幼的女儿在院子里玩耍,不料小女儿的大拇指被大女儿不慎砸伤痛得大哭起来。听见孩子的哭声后,宋某从厨房里跑了出来,见小女儿手指流血,遂埋怨婆婆巴某没有照看好孩子,为此婆媳之间发生争吵。争吵中,宋某将婆婆巴某随手一推致其倒在地上,随后就抱着小女儿去村诊所包扎伤口去了。  相似文献   

3.
赵倩 《当代党员》2014,(8):49-49
2014年4月10日,江北区五宝镇院子村。村党总支书记夏刚走进会议室,低头宣布:“院子村被排查确定为江北区的‘后进基层党组织’。”这个消息,顿时让党员们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议论开了。“财务管理混乱。”“产业发展上不去。”“矛盾纠纷多,不够团结和谐。”经过上级点、自己找、群众评,问题浮出水面。“有问题不怕,怎么改才是关键。”江北区委组织部为院子村党总支献上三条妙计。  相似文献   

4.
我是广州军区联勤部政治部主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是所有从政掌权者人生必过的一道坎儿,必答的一道题。俗话说:“人过留踪,雁过留声”。“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凡当官的都有一个届满换位、升迁免降以及年高退休直至生老病死的过程。某领导一离位,人们对其官品、政声自然有一番评说。莎翁说得好:“无暇的名誉是世间最纯粹的珍珠。”人们的赞美如同延长了生命的音响和光华。所以,我国历代的官员都十分看重“人去后”留下的美好“政声”,特别是“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的民心民意。党的三代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5.
郑正 《共产党人》2004,(10):54-54
清早起床,依照往日的习惯,先在小院里转上一圈。自从搬到新家,有了一个十数平方米的小院。喜爱绿色的老伴,只要有片刻的闲暇,就抓紧时间捣鼓,种了满满一院子绿色。有翠生生的荷兰菊,有黄灿灿的向日葵,有粉嘟嘟的牵牛花,有红艳艳的指甲草。一院子勃勃生机,一院子五彩缤纷。一院子欢欣鼓舞。在这绿丛中,不知何时,从小伙房滴水檐的砖头缝隙中,冒出来一棵小椿树,与翠生生的荷兰菊为伴,不显山,不露水。我对老伴说:“小椿树混在荷兰菊中,不伦不类的,除掉算啦。”  相似文献   

6.
4.毛泽东生前曾叮嘱唐闻生和王海容:“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听总理的!”1970年让唐闻生终身难忘,这是她政治生涯里崛起的最初岁月。唐闻生至今还记得,进入人生暮年的毛泽东生前曾不止一次地细细叮嘱自己和王海容:“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听总理的!”也许他老人家已隐隐感到去日无多,他神色  相似文献   

7.
人生一世,天天摆弄钱,但不少人总觉得揭不开它那云遮雾罩的神秘面纱,看不清它那另类的庐山真面目,因而不免发出了一声声哀叹:钱是什么东西?有人说,钱是“先人”,和祖宗一样神圣。因而,人类创造了一种“主义”,叫“拜金主义”。这个“主义”,好像人生的枷锁,使人迷信,使人神往,使人肝脑涂地、虔诚恭顺地拜倒在金钱的脚下,甘心情愿地做金钱的奴隶。有人说,钱是“神”,“钱能通神”,神通广大。正如西晋鲁褒生所著《钱神论》中说的:“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复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而且“岔争非钱不胜,幽…  相似文献   

8.
“死”,是人生最终的一幕布景,而又是无上的乐境;所以人们有的惧怕“它”,有的愿意和“它”亲吻。 如果要评判一个人的死价值是比泰山还重,或比鸿毛还轻,就要先明白他致死的原因,和濒死的情境。因为那是人格表现的终极。  相似文献   

9.
在繁华的菜市口百货商场对面,有一个闹中取静的小四合院,门匾上书“北京空竹博物馆”。刚迈进博物馆的大门,就听见院子里传来悦耳动听的“嗡嗡”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老人正步伐轻盈地与空竹共舞。  相似文献   

10.
蓄水 《廉政瞭望》2010,(7):54-55
晴天霹雳,小妹猝死憨厚妹夫判无期 1997年11月的一天早上,吉林省公安厅下属报社记者宋淑杰,突然接到吉林省长岭县公安局打来的电话:“你妹妹死了!”从天而降的噩耗,使得宋淑杰火速赶往长岭县。在公安局的院子里,宋淑杰第一眼看见了瑟瑟发抖、泪流满面、年仅10岁的外甥冯一男:“妈妈自己上吊死了!爸爸被抓起来了!姨姨,我害怕呀!”  相似文献   

11.
有位干部下乡调研,忽然内急,就问一老农:“洗手间在哪里?”老农说:“哦,要洗手,外间屋有洗脸盆。”同去的一位赶忙解释说“他要去厕所”。老农说:“是茅子呀!在院子的西南角上呢。”弄了这位干部一个大红脸。  相似文献   

12.
“叮铃铃……”2004年9月的一个夜晚,铜梁县巴川镇接龙村村委会主任尹志海正想上床睡觉,电话响了。打电话的人着急地说:“喂,尹主任,你快点来何家院子一趟,这里要出人命了!”尹志海连忙披上外衣,对妻子姜富群说了一句“我调解纠纷去了”,便急冲冲地出了门。  相似文献   

13.
重义与重利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虽然说的是下棋,但移植于人生,类似情景亦不鲜见。因为人生的紧要处往往不过几步,倘若选择差之毫厘,结局则会失之千里,以致误入歧途,大错铸成。人间万苦人最苦,其苦其难就在于恪守正确的价值选择、道德选择和人生选择并非易事。在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选择时,特别是在“义”与“利”面前,是以义为先还是以利为重,从理论上说早已有圆满的答案,而实践上远未达到尧舜境界。于是,想起了宋太祖在听到“有吏受赃,事觉赴井死”之后,对群臣说的这样一段话:“彼知利之利,而不知利之害,徒知爱利,而不知爱身,人之愚…  相似文献   

14.
作家赵树理的幽默是出了名的。他的幽默,既是其智慧的结晶,也源于他对生活的提炼。赵树理主编《说说唱唱》杂志时,每晚都要在灯下审阅稿件,到了夏夜,小飞虫不时向灯扑去,撞死的小虫都落在稿纸上。赵树理一边轻轻把死虫吹去,一边幽默地说:“啊,有尸(诗)为证。”赵树理一向不赞成用粗暴的态度任意删改传统剧目,搞得不伦不类。有一次,他去看新编历史剧《柳毅传书》,这出传统戏里被强加进了许多“新”内容:主人公柳毅居然能揭示出地主和农民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还带领农民去清算地主等。戏演完后,有人问赵树理的看法。赵树理…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眼中的死亡朱铁志天地万物之间,最高贵者莫如人类;人生旅途中,最神圣的话题即是生死。谁不想“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古往今来,多少智者贤明把问苍天,试图寻找生之意义、死之归宿。然宇宙无限而人生有涯,不管多么美丽的人生,顽强的生命,最终总...  相似文献   

16.
笑一笑     
海峰 《党建文汇》2008,(12):54-54
乌龟受伤,让蜗牛去买药。过了两个小时,蜗牛还没回来。乌龟急了,愤愤道:“再不回来我就死了!”这时门传来了蜗牛的声音:“再抱怨我就不去了!”  相似文献   

17.
舒云 《党史博览》2006,(4):18-22
罗瑞卿流着眼泪,不住地说:他(皮定均)死得太可惜了!像他这样的一把手,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1975年“八一”建军节招待会后,罗瑞卿和谭政、陈再道、陈士榘被任命为中央军委顾问。这之前,中央军委派专机把罗瑞卿从福州接回北京,参加庆祝“八一”建军节活动。一天,刚从监狱放出来的空军原政委余立金,在招待所的小院子里看见一位老人在孩子的搀扶下正艰难地拄着拐杖练习走路。来来往往的人好像并没有谁去注意这位老人,情景显得很有些凄凉。余立金觉得此人面熟,但一时又认不出,就问儿子余小敏:那是谁?余小敏说是罗瑞卿。余立金大吃一惊。他原猜想…  相似文献   

18.
“五一”前夕,为继承革命传统宏扬共产主义的人生观,我校92级理论班全体学员在班主任吴章旺老师的精心指导和组织下,举办了以“人生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会。演讲会上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大家都争抢着散开心灵的门窗,畅叙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这是个古老而常新的命题。有的学员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就要给人留下更多更美的鲜花、思想和回忆。因而贪婪的“索取者”虽生犹死,而无私的奉献者却虽死犹生;有的学员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程倩春 《前线》2013,(6):85-85
《一辈子的活法》乃王蒙自传,不仅记述了其人生主要经历,还着重写了其对人生的选择与思考,而后者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活法”。王蒙一生跌宕起伏,却活得精彩、活得明白。本来是习惯性满分与第一名的好学生,一心要飞蛾扑火般地献身革命;少年得志当着团委小领导,一下子着了文学创作迷;骤得大名后紧接着一个“倒栽葱”;住进高等学府的新房可突然决心全家迁徙新疆;官至“尚书”了却坚决回到写字台前;十七岁时被人认为三十岁,而七十六岁了仍然能在大海一游。这就是王蒙的“活法”。  相似文献   

20.
新近 ,江总书记在考察人民大学时引用了古人的话说 :经师易遇 ,人师难遭 ,并希望教师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人师”与“经师”的最根本区别 ,就在于他不是单纯地览阅经典 ,传授知识 ,甚至寻章摘句 ,照本宣科 ;而是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洞察人生的思辩能力来指导和锻造跨世纪的人才。党校的教育对象是来自于诸行百业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和工作经验的党政干部 ,怎样才能当好这些“官”们的“人师”呢 ?我们要注重理论创新。不能死抱住旧本本不放 ,炒“现饭“炒“冷饭”,而应当根据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