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李达     
《湘潮》1990,(12)
今年是李达诞辰100周年。他的人品、他的学问、他的事业、他的贡献,党和人民及各位专家学者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非常感谢!我和李达自1940年共同生活以来,一起在家乡度过了日伪时期的沦亡生活,在湖南大学熬过丁黎明前的黑暗,享受了解放胜利的喜悦,在武汉大学度过了他生命最后的13年。在近30年的共同生活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对人民革命事业的热情和追求,对传播马列主义的赤诚,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从1940年起,李达失业居家,我们生活很艰难。1940年零陵沦陷,日本人追捕李达,我们只好逃难,躲到永江河胡家洞大马槽、牒楼口等地方。在逃难路上,我们遭遇土匪,粮食、衣服、被褥被抢劫一空,他辛勤写作的手稿也失落了。不久日伪成立了维持会,  相似文献   

2.
李达思想论析○李立志李达,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生于1890年,卒于1966年。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李达是一位思想鲜明的人物。他不似一些历史人物思想的复杂多变,自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始,到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而献身止,一直是一位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3.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宣传家。他1890年出生在湖南零陵。1909年考入京师优级师范。从这以后一直到1966年逝世前,57年间仅回故乡两次。第一次回故乡是1941年7月,李达因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国民党教育部解除中山大学教授之职。只得回到尚未被日寇占领的故乡。这时李达虽然脱离了党组织,但他在思想上却始终与党保持一致。在家闲居期间,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中,李达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人物。他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理论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1890—1966年),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县人,出生于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他到北京进入京师优级师范读书。1913年,考取了留日公费生,抱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热烈愿望,到日本东京第一高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祖父龙宜需1918年毕业于滕县乡村师范,同年与著名爱国人士、布衣大师刘子衡结拜为兄弟。毕业后,祖父回到级索村办学,193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底,中共第六区指导员李达来级索村宣传抗日救国,组建党支部,祖父是支部委员。1940年秋,伪政府在级索区建乡,民选一名副乡长,结果老百姓选了祖父。党组织认为,任职副乡长,既便于了解敌人动向,  相似文献   

6.
李达,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1890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零陵岚角山镇(今属冷水滩市)一个佃农家庭。五四运动后。李达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之一。  相似文献   

7.
古称“三苗”的湖湘大地,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是一个人才荟萃、英杰辈出的地方。从这里,不但走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也走出了像李达、吕振羽这样著名的社会科学家。许多人不知道,李达和吕振羽这两位在现代思想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理论大师,有着一段感人肺腑的师生情谊。一个学电机的工科大学生经常来找李达求教马克思主义理论李达是湖南零陵人,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前后,他翻译和介绍过多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为引导进步青年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1922年12月,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毛…  相似文献   

8.
在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13名代表中,有位典型的学者型人物,他当时与湖北籍的李汉俊代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会,那年他31岁。他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湖南籍人氏李达。李达因个人书生意气,曾两次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是在1920年夏入党,1923年秋退党;第二次是1949年12月入党,1966年8月25日,在李达去世的第二天,李达被党组织开除出党。第三次入党是在李达去世14年后的1980年1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中共湖北省委的决定,为李达平反昭雪,恢复党籍。  相似文献   

9.
李达脱党的原因浅析杨正国李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曾作过重大的贡献,功不可没,名垂青史。可惜,他曾在1923年秋脱离了他积极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那么,李达为什么会采取这种历史性的行动呢?原因...  相似文献   

10.
袁大忠 《湘潮》2011,(8):21-24
1944年8月,侵华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9月,零陵沦陷。被国民党教育部电令解聘回零陵县蔡家埠老家种田的广州大学教授李达,为躲避日寇,于9月初,与妻子石曼华带着刚满3岁的小儿子及两个侄儿侄女等家眷、亲友24人,挑着两箱书稿和信函,来到双牌紫金山避难100余天,直到第二年初春才离开。  相似文献   

11.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创始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吕振羽称他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大师”。杨献珍说他是“我国哲学界的泰山北斗”。毛泽东则称他是“理论界的鲁迅”,是一个“真正的人”。 李达,宇永锡,号鹤鸣,1890年10月出生于湖南零陵一个农民家庭。5岁随父识字,15岁入中学。毕业后考入京师优级师范。以后考取官费生,东渡日本留学。后受孙中山和  相似文献   

12.
李达是我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20年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并主编《共产党》月刊。1921年在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1923年,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与陈独秀意见分歧,且不满陈的家长作风而离开党组织。此后,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坚持宣传马列主义,并积极参加党领导的一些革命活动,人称“红色教授”。冯玉祥是国民党的一位高级将领,因追求进步、主张抗战,与蒋介石政见不合,愤然移居泰山,由此获得“泰山将军”之美誉。鲜为人知的是,从1932年到1940年间,李达曾先后…  相似文献   

13.
正在盂县坚持"无人区"工作1941年7月,北岳区党委分配我去盂县任县委副书记。8月5日,我到盂县就任。到盂县没几天,就赶上了日军的"大扫荡"。从抗战开始到1941年,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过5次较大规模的"扫荡"。第一次是在1938年秋。第二次是在1939年。1940年百团大战后,日军在这年秋冬进行过两次报复性"扫荡"。1941年秋的第五次"扫荡",规模最大。这年8月13日到10月16日,华北日军及伪军7万多人,分十几路出动,在  相似文献   

14.
李达同志(一八九○——一九六六,湖南零陵县人)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但在实践上组织和领导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而且在理论上系统地研究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他对早期党的理论建设和思想建设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抹煞的。  相似文献   

15.
九月相会在西柏坡 抗日战争的后四年,毛泽东和在延安的徐向前,虽然说不上是朝夕相见,也可以说是经常相会。开会、谈话、一块儿视察,有许多难忘的日子。经过延安整风,全党更加认识到毛泽东的伟大。他的革命风格、战略战术原则、善于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智慧和领导艺术,使徐向前深深敬服。 徐向前是1940年从山东回到延安的,原是为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长期战争使他积劳成疾,头疼病发作频繁,又在一次骑马外出时左腿骨被惊跳起来的马踢伤,造成骨折住院,以至于他都未能出席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毛泽东十分关心徐向前的健康,不但多次派人到医院慰问,还亲自往和平医院探望。  相似文献   

16.
李达,字永锡,号鹤鸣,湖南人,是中国其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23年秋,他因不满陈独秀的家长制领导作风等缘故而自行脱党。脱党后,李达并没有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和革命主张,仍然接受党的任务,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20世纪30年代最负盛名的左翼理论家,  相似文献   

17.
读刊卡片     
在中国共产党内有两位李达,一位是战功卓著的李达上将,一位是参加过中共一大、建国后担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哲学家李达。人们把他们称为文李达、武李达或李达校长、李达上将。 1958年春,《红旗》杂志筹备创刊,召开第一次编委会时,担任编委的李达校长没有到会,不是编委的李达上将却来参加了。主持会议的邓小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18.
李衍增 《党史文苑》2010,(10):47-48
李达(1890-1966),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我国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著述和宣传。他关于党史学习的意义、方法、目的和要求的一系列深刻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党史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热情传播者李达,湖南零陵人,早年留学日本,曾率中华留日学生救国团回国向北洋政府请愿,要求取消丧权辱国的《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结果无功而返。为了挽救国之危亡,回到东京以后,他毅然放弃理科专业,专攻马克思主义,决心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以后,国内掀起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社会主义思想运动。身在日本的李达倍觉振奋,立即动手为国内的报刊撰稿,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的热情传播者。从1919年6月起,他接连在上海馄国日报》副刊扰悟》上发表了10多篇文章,介绍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欧洲各社会主义政…  相似文献   

20.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23年秋,他因不满陈独秀的家长制领导作风等缘故而自行脱党。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和革命主张,仍然同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解放战争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