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钟夫 《前线》2014,(6):90-93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头戏,是深化改革的一篇大文章,具有表征和定篇民族复兴大业的深长意味。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关于三地合作发展的各种构想和讨论一直不断。2004年北京第七次修编城市规划时,以首都圈构想为发端的三地一体化发展就曾引起多方的热议,掀起一个小高潮。今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在十七大上列为五化之一。它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信息化经济是一种伴随着信息化的进程,通过学习实现的创新密集型经济,是通过买卖时间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学习型经济。通过信息化经济的发展,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率和总体竞争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 ,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 ,与此同时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特征 ,培育和完善具有当地特色的区域创新环境已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共同构成国民经济发展体系和具体内容。区域发展主要研究生产力空间分布的性质、质量、数量和结构,中国区域经济明显体现出以行政区域划分的经济格局和经济内容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5.
地域是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于一体的中观社会有机体。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区域处于基础地位,发挥着战略作用。一方面,区域发展最为直接地支撑和保证了宏观组织,诸如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另一方面,区域发展最为直接地推动和促进了微观组织,诸如企业乃至家庭的发展。事实上,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按照《建议》的部署,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一战略既突破了我国传统区域发展的思维定式,拓宽了区域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也创建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载体,而对国内城市群发展态势,作者对做大安徽城市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宁波港口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港口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背景下加强对港口经济发展的研究十分必要。30年来宁波港口建设对宁波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处理好港口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关系,是加快宁波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楼洪豪 《求实》2008,(5):40-44
区域协调发展在理论上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不同层级区域政府受不同利益的驱动,在协调区域发展中的视角与作用有可能不一致.本文选择区域内与区域外的双重协调发展作为切入点,旨在探索不同层级政府的区域协调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剑平 《求实》2012,(5):51-54
目前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制度上的障碍主要有: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逆向调节的财政税收制度与区域协调发展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应该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税收体制、制订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对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培育产业集群需要政府加强对集群经济的引导;建立区内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形成集群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形成产业群内的规模经济等等。  相似文献   

12.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由于历史的、现实的、自然的、社会的诸多因素,我国地区经济在发展程度上明显地表现出东、中、西三个区域的差异性。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在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共同繁荣、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在继承与发展的内在逻辑演绎基础上,形成了他们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思想。透视他们思想演进的轨迹,把握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当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自然条件又很复杂的国家。人口众…  相似文献   

13.
赵强 《新长征》2006,(7):57-58
个体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积极、最活跃的经济成分,它的存在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法治水平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我国各省域间立法数量、人均民商事案件数量的差异,验证了在我国单一制国体背景下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域法治水平差异。法治水平的提高会保护权利、保护劳动力以及促进资本流动,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及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为区域法治建设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因此,地方政府应从立法、执法、司法及法治文化建设四方面着手提高地区的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合理开发与利用鄱阳湖区域生态资源,构建适应鄱阳湖区域特点的生态经济运营机制,形成一批具有鄱阳湖区域特色的生态产业群,应全面系统分析鄱阳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根据生态经济的发展规律,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鄱阳湖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提出,把握了福建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把福建的发展放在区域性、全国性乃至世界范围来审视,放在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的角度来思考,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谋划发展新思路、新空间、新作为。它符合区域发展规律,符合全国发展大局,符合福建实际。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三大经济发展地带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落差,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农业生产技术条件及水平的差异外,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差异。为应对入世挑战,尽快缩小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落差,必须采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第一产业实施市场导向战略,第二产业实施区域差别战略;第三产业实施加速补齐战略。  相似文献   

18.
论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力的因素,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文化的因素.宁波是一个具有七千年文化传统的区域文化中心,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宁波面临着许多挑战,应考虑如何重组宁波优势,使宁波区域经济在二十一世纪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既有的以行政区为界限的“行政区经济”格局,愈来愈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行政区经济”导致各地自成体系发展,产业结构趋同,要素市场分割化,以及所谓的“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难以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区域整体竞争优势。从“行政区经济”转向“经济区经济”不仅要求转变区域发展理念、适当调整不合理的行政区划,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立法,建立跨行政区的经济协调发展管理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