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经济的现状前景与改革●冯昭奎1991年以来,日本经济形势几乎从未“放晴”过,由于泡沫经济的崩溃与改革的滞缓,日本已经从西方经济的“优等生”跌落为“劣等生”。现在,日本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府也已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日本经济的现状及改革的前...  相似文献   

2.
高培勇 《学理论》2008,(20):14-17
中国财税体制经过30年的改革与探索,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到“公共财政”的发展历程,归纳起来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4年,通过“放权让利”激发各方面改革的积极性,提高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几乎窒息的国民经济的活力;第二阶段:1994—1998年,这一阶段的改革突破了以往“放权让刹”思想的束缚,走上了转换机制、制度创新之路,重构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体制;第三阶段:1998—2003年,主要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及其机制为主旨的“税费改革”,由此构建了我国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谋划进一步推进公共财政建设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起步于体制外,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效的基础上,从1984年起便转入体制内改革──—向传统体制的主要载体国有大中型企业发起冲击。十几年来,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性指导方针先后提出过“搞活”(十二届三中全会)。“搞好”(1991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十四大)、“抓大放小”(十四届五中全会)、“实行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等。在中央有关方针指引下,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扩权试点、两步利改税、承包制、股份制试点、首先抓好878家大型企业改制、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等几…  相似文献   

4.
杨琳 《党政论坛》2011,(12):8-8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算起,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走过了19年历程。高层已就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了全国性的整体改革部署,改革时间表也已确定。这项涉及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四千万“事业人”的改革,终于正式开闸。  相似文献   

5.
从1984年乡镇政府恢复重建后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曾进行过多次乡镇改革。以乡镇撤并、精简机构、裁减人员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改革是我国20年来乡镇改革的一般做法。然而,积重难返,乡镇机构在改革中日益臃肿,乡镇人员在精简中增加,乡镇一直处于“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以及“循环改革”的怪圈,改革的目标一次次落空。  相似文献   

6.
顾海兵 《团结》2005,(2):24-25
自1978年实行改革以后,中国的高考制度就没有进行过革命性改革。面对社会各界对现行高考制度的批评,从本质上分析,“高考”不是问题,“统一高考”是个问题,统一高考制度有五大软肋。  相似文献   

7.
汪玉凯 《理论参考》2008,(12):21-23
思想解放为政府改革开辟道路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30年也许只能算得上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有着13亿人口、30年计划经济经历的大国——中国来说,这“弹指一挥间”的改革,又是多么的壮观、宏伟。  相似文献   

8.
何旗 《理论探索》2023,(3):39-48
纪检监察派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全覆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施派驻监督改革,推动派驻监督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创新:领导体制由“双重领导“向“直接领导”转化;管理机制由“分散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化;派驻范围由“部分覆盖”向“全面覆盖”转化;职能职责由“多任务性”向“主业主责”转化;派驻模式由“单点派驻”向“归口派驻”转化。十年来通过不断深化对派驻监督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和实践自觉探索形成了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抓好改革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坚持试点实验,善于总结提炼经验和运用改革成果;坚持分层分类施策,注重因地制宜地进行差异化改革;坚持内涵发展,推动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构建长远制度。踏上新征程,仍需持续推进综合派驻改革,推进派驻机构全面运用监察权,着力完善派驻监督制度机制,更加注重派驻机构干部队伍建设,以高质量改革推动派驻监督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翰鑫 《学理论》2009,(20):38-39
本文尝试从“政治权威”与“社会群体”这一关系层面展开对“晚清改革”的探讨。作者认为“政治权威”是传统落后国家成功推行改革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资源,晚清政府七十年来从未走出改革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社会群体”离散关系的冲击下而导致中央“政治权威”的丧失。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改革事业已进行三十年,改革事业仍“在途中”的阶段,总结以往改革的成功条件和历史教训,有助于人们明晰改革的规律,理性选择改革的态度和坚持正确的改革走向。  相似文献   

11.
海南医改“板块模式”见效本刊记者卜云彤海南经济特区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起步于1992年,历经6年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共济帐户和个人帐户分别运作的办法,构建了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有效机制。海南医疗保险改革办法被形象地称为“板块模式”。这种“板块模...  相似文献   

12.
对新旧“两权分离”的再认识任保平马晖新旧“两权分离”是贯穿企业改革始终的一条基本思路,在改革之初,为了给企业松绑,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8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都提出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垄断行业改革迫切需要推进 主要从四个方面看:第一,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盘点一下,30年改革的“短板”在哪里?首先在垄断性行业。从弥补“短板”、深化改革的角度来看,需要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4.
李兴濂 《各界》2010,(3):45-48
赵武灵王(约前340-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之子。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他实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靖 《党政论坛》2008,(21):14-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我国政府机构已经经历了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五次较大规模的改革。但是在如何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问题上,无论是学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层面,都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张传发 《民主》2011,(4):56-56
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在地方上,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浙江富阳市实践的“大部制”改革颇引关注。其中,顺德将41个党政部门合并减少到16个,被媒体与学者以“最大胆大部制”来形容……  相似文献   

17.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开了新的步伐。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到今年已步入第二十个年头。这二十年间,农村改革首当其冲、首建其功,使中国农业乃至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废除低效率的人民公社体制,确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实现了农村改革的“第一个飞跃”。1978年11月,面对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面对贫困的生存环境,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  相似文献   

18.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深圳人自己投票选出深圳“十大观念”。“十大观念”为深圳30年改革开放发挥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丰富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我国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今天,分析研究“十大观念”的产生和内涵,有助于研究如何在多元文化条件下引导社会价值观念,服务改革开放,有助于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中汲取突破改革难关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团结》2009,(2):40-42
2008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中编委会议,拟定了关于省级地方政府“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加强机构优化整合,在实行大部门体制方面积极进行探索”等四点部署,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机构改革的意见》,其后召开的地方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涉农的“7+1”指导思路,即改革将涉及农业等七个领域,再加上一个“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各省将于2008年底前上报具体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0.
秦德君 《党政论坛》2011,(11):14-16
“十二五”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市委、市政府2011年重点工作之一,是上海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登高望远,聚焦五年发展中最核心、最关键问题,研究和设计系统性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