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潘璐璐 《法制博览》2023,(25):38-40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不断增加,但是环境损害赔偿标准的认定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各地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的操作也不尽相同。文章基于当前环境损害赔偿标准的主要依据,分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环境损害赔偿标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完善建议,让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能够更加完善,为我国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张迪 《法制博览》2015,(8):201-2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及其救济将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目前我国的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损害赔偿救济途径的不完整、没有被明确规定具体的损害赔偿范围和标准、法律规范之间不协调,条文之间相互冲突、在司法救济途径之外没明确规定仲裁制度等,因此,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恭苑 《法制博览》2013,(11):296
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量化研究不仅是国家立法科学性的必然要求,还是当前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法律的制定重视法学概念与价值观念,而对法律的量化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不利于实现我国立法和司法的科学性。尤其是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量化的缺失,极易造成司法的随意性。本文拟从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量化的必要性和原则出发,探讨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量化标准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何玄哲 《法制博览》2015,(8):211-212
惩罚性赔偿作为立法与司法实际过程中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在知识产权侵权越发严重的当下正引起广泛的重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应用的必要性已得到社会认可,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践也因适应社会各方面需求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玉珍 《法制博览》2015,(2):218+215
本文主要探讨工伤损害赔偿中产生工伤损害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的原因,并对我国主要采取的竞合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处理工伤损害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成坤 《法制博览》2015,(2):166-167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很多网络侵权的行为发生,网络知识产权的侵害很容易发生,并且也不容易被法律保护,这种侵权往往伴随着营利性和功利性,我国法律目前也没有规定这方面的管辖,一旦发生侵权也很难取证,由于我国缺乏保护知识产权这方面的法律,无论是罪刑设置上,还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上,都没有充分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随着知识产权侵权的行为发生的增多,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所以现在要大力完善我国刑事法有关国际司法协助机制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朱玮 《法制博览》2013,(11):270
在环境侵权案件中,为了有效保护受害人权益,有必要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前提、适用条件、计算标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规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刑事案件被害人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况越来越多,法院在审理中对是否给予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仍存在争议。本文结合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困境与出路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9.
标准中专利侵权的问题无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此类纠纷目前呈现多发之势,诉诸司法救济途径的亦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尚未出台明确统一的法律或者政策,且此类纠纷的解决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现行政策取向或者趋向对于纠纷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探讨现行政策取向或者趋向的相关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推进,我国每年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实践中发生的侵权案件也逐年显著增加,而且侵权行为人的侵权手段越来越隐蔽,侵权方式也越来越多样进而导致侵权判定变得越来越复杂。尽管我国在专利保护方面的立法已经初有成效,但对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例如多主体实施方法与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专利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及共同侵权的关系、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行为的判定原则和方法。本文主要梳理我国当前专利侵权判定原则的适用理论和司法中的应用情况并指出待解决的问题,以便在专利侵权行为判定过程中作出最为稳妥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使得专利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沈雪梅 《法制博览》2023,(11):154-156
目前,国内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探究有很多,其目的是促进知识产权领域蓬勃发展,契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把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知识产权中,不仅能够加大侵权人的违法成本,还能遏制侵害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强化法治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典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案例,探讨惩罚性赔偿基数和倍数确定等问题,为进一步在知识产权领域发展惩罚性赔偿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司法实践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权利人对其所受侵害的举证不能是导致损害赔偿额难以确定的直接原因.因此不仅要认识到专利侵权损害的本质,还要解决权利人因举证不能而导致损害赔偿额无法认定的问题.实务中如果权利人提供的证据无法满足证明要求,其诉求就不会完全得到法院的支持,因此应正确运用举证证明规则,适当减少权利人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3.
舒适 《法制博览》2023,(18):74-76
当前对知识产权采取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相结合的“双轨制”保护模式是世界主流国家的通常做法,我国已经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国家战略层面,也在积极推进符合中国国情的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相互衔接的模式,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与短板。本文首先阐述了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相互衔接机制的现状,接着总结出当前我国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包括在证据收集与转化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案件移送条件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检察监督方面没有双向的机制等,这些都影响了我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的有机衔接,不利于我国知识产权的系统性保护。最后详细论述了如何建立完善的衔接机制,以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之间的融合一致。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维护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秩序,助力我国知识产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程慧芬 《法制博览》2013,(5):139-140
与环境有关的侵权行为的司法救济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作为环境侵权救济主要途径的司法救济对世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而我国环境侵权司法救济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这主要受到了我国特殊国情的影响。本文将从环境侵权司法救济的概述、造成环境侵权司法救济困境的原因分析、对完善环境侵权司法救济的建议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左浩文 《法制博览》2013,(3):153+152
新修改的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赔偿的内容纳入其中,然而对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问题却缺乏相对细化的规定,这将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刑事赔偿案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标准、量化标准等内容作出规定,以推动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李慧 《法制博览》2024,(10):157-159
跨境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本文旨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提供参考。以跨境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为视角,分析跨境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通过分析跨境农产品交易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品牌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交易与转化不畅、知识产权恶意侵权频发、知识产权立法不健全、知识产权执法乏力、知识产权司法救济疲软、缺乏国家层面的系统性软法规范等问题,从培育品牌、构建合规体系建设、健全跨境农产品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制度、营造跨境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营商环境等方面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跨境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陈明月 《法制博览》2023,(29):70-72
欺骗配偶抚养非亲生子女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当被民法所评价,受欺骗人应当获得对应的民事救济权利。对该行为,现有立法未明确提及,司法实践中处理方式各异,对该行为在定性、保护路径和损害赔偿数额衡量上存在较多分歧。对此,建议法律上将该行为定性为违法行为,采取人格权、侵权双重保护路径,在损害赔偿数额衡量上确定参考因素,完整衡量所有赔偿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峰 《法制博览》2023,(13):79-81
互联网的发展为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滋生了互联网更多的著作权侵权问题。著作权侵权案件的认定难度大,不易直接辨别,司法实践中对事件行为可能具有多种解释。关于著作权侵权案件权属的认定,司法实践和学术理论中均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以具体的著作权侵权案例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实体问题,探讨司法实践中关于著作权侵权案件在司法程序中的权属认定问题。旨在为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司法审判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姜腾昊 《法制博览》2015,(8):116-117,113
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一直是合同法中的重点问题,在责任认定的众多原则中可预见性规则举足轻重,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在合理限制损害赔偿范围中是频繁适用该原则。顾名思义,该原则的内涵在于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在可预期的范围之内,这种设定不仅保护了受害人利益,同时合理分配了损害风险,在法学理论研究中尤其是司法实践领域都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在立法中我国同样承认了可预见性规则,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困难重重,效果差强人意,这种现状有违该原则设立的初衷,不利于双方利益风险的合理分配,进而阻碍了市场交易公平效率的展开。反思我国可预见性规则司法适用中的不足,完善该规则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目前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都有很大的提升,正逐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专利权发展态势较好。但我国专利诉讼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特别是专利侵权诉讼中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本文结合国外立法,提出构建专家型人民陪审员以期完善我国专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