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交织。马克思在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中写道:“在所有生产部门中都有再生产;但是这种同生产联系的再生产只有在农业中才是同自然的再生产一致的,在采掘工业中就不是这样。”他进一步谈到,“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论它的特殊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188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大力发展道德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道德是生产力马克思曾经指出 :“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3卷第 5 9页 )并进一步指出 :“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上第 1 73页 )这就告诉我们 ,人类社会中的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总和 ,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财富的能力。在实践中只有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相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体力、智力就不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但如果只有体力、智力而不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就同样不是生产力的体现者。马克思就称生…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中,人们注意较多的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所作的某些论断和结论,而对马克思研究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方法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当说,这是一个不小的疏忽。因为,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在研究方法上的重大发现“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马恩选集》第2卷第122页,第108页,第109页)列宁则把它誉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选集》第2卷第398页)并认为如果忽视了这一方面,“就会阉割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列宁选集》第2卷第398页)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科学世界观时,就曾经公开声明:“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是想教条式地预见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第86页。)这种彻底革命的批判精神是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和必然结论。列宁也为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这个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列宁选集》第1卷,第81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革命性、批判性,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在二十世纪后期的中国,邓小平理论开创…  相似文献   

5.
<正> 王友洛在《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在关于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理论的研究中,普遍流行看“人的全面发展”的提法,这种提法与马克思的一贯提法“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着质的区别。因为在马克思的提法中,“个人、自由”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语.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科学的规定,它不仅涉及到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质的看法,而且反映着马克思历史观的价值取向和价  相似文献   

6.
一、股份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股份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就有合伙企业,这是股份制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古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7页)又说:“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家不能建立的企业出现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一个及其重要的问题。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就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并强调要“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为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恩格斯还在该书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概括地指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页)这就是说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  相似文献   

8.
人们普遍认为,“反动的一帮”这个说法是拉萨尔提出来的。其实这并不符合事实。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哥达纲领“引用了拉萨尔的说:‘对它(工人阶级)说来,其他一切阶级只组成反动的一帮”。马克思严厉斥责道:“拉萨尔熟知《共产党宣言》,就象他的信徒熟知他写的福音书一样,他这样粗暴地歪曲《宣言》,不过是为了粉饰他同专制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这些敌人结成的反资产阶级联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4页)  相似文献   

9.
200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一部构思独特的《读懂领袖丛书》,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丛书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邢贲思先生一开始就明确规定了丛书写作宗旨:“我们编撰《读懂马克思》、《读懂恩格斯》、《读懂列宁》、《读懂斯大林》、《读懂毛泽东》、《读懂邓小平》系列丛书,目的就是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各级干部提供一个帮助他们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辅助性读物。”关于“读懂”二字,邢贲思先生解释说:“它不像过去出版过的一些读物,是对一些历史背景、名词概念、文章内容等进行诠释,而是力图从经典作家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  相似文献   

10.
列宁曾经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是辩证法。他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列宁选集》第1卷,第203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评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认为他“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然而,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却称赞“费尔巴哈把人类实践的总和当作认识论的基础”,认为他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在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上也向实践作了在舒尔茨、费希特和马赫看来是不能容许的‘跳跃’。”(《列宁选集》第2卷,第142、141页)  相似文献   

12.
看了王仰同志《对“资产阶级民族”提法的异见》一文(载本刊1982年第1期),我有不同看法,在此与王同志商榷。王文说,“资产阶级民族”的提法,“最早见于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合编《简明哲学辞典》(1939年)”。其实“资产阶级民族”这一概念根本不是这里最早提出来的,《简明哲学辞典》只不过重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说过:正象资产阶级“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5页)。请注意:这里所提的“资产阶级的民族”与《简明哲学辞典》中的用语一字不差。斯大林在《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一文中就讲得更明确了,他说:所谓“现代”民族,“应该评定为资产阶级民族。例如法兰西、英吉利、意大利、北美利坚以及其  相似文献   

13.
问 :有人认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 ,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它的创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 ,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明确指出 :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6卷Ⅰ第75页)。“价值本身除了劳动本身 ,没有任何别的‘物质’。”(《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 1 3 2页)而这个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 ,…  相似文献   

14.
不断革命的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48)和《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0)中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认为,当无产阶级具有足够的力量,组织、影响并采取独立的政治立场时,便能够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虽然,民主主义的小资产者希望赶快结束革命……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都消灭掉,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85页)马克思恩格斯把不断性看作是革命过程各个阶段的连续更替。他们告诫说:“在运动的初期,工人还不可能提出纯粹共产主义的措施”,“不经过全部较长的革命发展的道路,就不能占居统治地位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91页)  相似文献   

15.
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指出 ,共产主义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资本论》第 1卷第 649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说过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 2 94页 )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是“每个人”的发展 ,并且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呢 ?这是因为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归根结底是指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他们看来 ,以往所有社会的缺陷都在于在那些社会中人类整体的发展是以牺…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直接管理国家。马克思叫做“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马恩选集》第2卷第382页)。列宁的阐述更为详尽。他说:“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管理国家。”(《列宁全集》第27卷第123页)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的主要形式是代表制民主,而不是直接民主。这是与  相似文献   

17.
《政治经济学常识》(上册)第二课第二节阐述了货币产生的过程及其本质,指出了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说明了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范畴,而不是永恒的、自然的范畴。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并不出产货币,正如自然界并不出产银行家和汇率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45页) 金、银“是一种藏在地壳里并从那里发掘出来的金属”,(同上第145—146页)开始也只是劳动产品,当它和其他商品相交换时,才成为商品;也只有商品  相似文献   

18.
商品生产是个历史范畴,它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分工使各个生产者只从事某种使用价值的生产,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就必须相互交换各自的劳动产品。如果不存在社会分工,生产者之间也就没有交换的必要。因此,社会分工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马克思《资本论》第①卷第389页)但是,仅仅存在社会分工,还不能出现商品生产。马克思认为:“只有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  相似文献   

19.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一元论,而不是多元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唯一的世界观。共产党所以具有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先锋队的作用,不仅由于它集合了无产阶级中最优秀的分子,而且由于它以马克思主义作理论指导,“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528页)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自始至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运动。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全集》第6卷,第23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同于以往任何社会制度的更替,它不可能在旧的社会制度中自然发育  相似文献   

20.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正在发生自我扬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还指出,他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本是一种“自然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100-102页)所谓“自然史的过程”或“自然规律”,意思就是,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