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读史的理由     
鉴于今天的中国所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乃是一个空前的、全新的系统工程 ,因此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非但不能如许多迹象所表明的那样忽视历史的修养 ,反而应该更加注重阅读历史 ,只不过其理由似乎已主要不再是如培根所认为的可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 ,而是由此强化自己的历史感或即历史意识 ,目的在于使自己变得更为理智 ,并且因此能够更加理性化地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阎崇年 《学习导报》2010,(15):59-61
读史我觉得,每个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当读一点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我理解,这句话的原意不是说历史科学以外的科学不重要,而是说历史科学重要。历史是先人的足迹,是亿万人经验与教训的记录。历史科学的重要性在于:有助于提高资治能力,有助于陶冶人文素质,也有助于个人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3.
王香平 《湘潮》2012,(4):10-13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与毛泽东谋过面的总统尼克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完全献身的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前事得失;历史是一座知。识殿堂,可以给人带来智慧和才干。因此,领导干部应做到“三个结合”、把握“四个要点”,认认真真读点历史。  相似文献   

5.
阎崇年 《新湘评论》2010,(15):59-61
读史我觉得,每个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当读一点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我理解,这句话的原意不是说历史科学以外的科学不重要,而是说历史科学重要。历史是先人的足迹,是亿万人经验与教训的记录。历史科学的重要性在于:有助于提高资治能力,有助于陶冶人文素质,也有助于个人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6.
王香平 《前线》2011,(10):57-57
近来读到一本好书,中央文献出版社推出的《治国,与读史——领袖人物谈历史文化》。该书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我们党的领袖读史、鉴史的认识和论述,集大成地汇聚了领袖人物读史、鉴史的感受、体会。在灯下静静地翻阅这本书,细细品味领袖人物的所言所论,不禁为其精彩之处拍手叫绝,也得到了深刻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7.
李唐一朝说太宗。玄武门祭敬德功。听辨明暗臣子言.栽舟覆舟君心中。云开金殿集众贤。日照香炉启诗风。总把三镜立座右.嫌皋令名声声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典籍承载着中华文明,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财富,饱含着无尽的精神营养,其丰富多彩的为政思想,便是这浩瀚史海中一枚色彩绚丽的珠贝。它虽产生于彼时彼人,与现代民主政治不可同日而语,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辩证思维,其基本精神的某些方面与现代民主政治思想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9.
好的秘书,首先是政治强,其次才是笔杆子硬。会奔走,能巧言,善侍奉,工于在枝节上应酬场面的不是秘书,是“奴妾、奴才”。 明朝的“秘书” 然而我们现在有种说法:秘书是“太监”。这个说法怎么出来的?是明王朝弄出来的。明王朝有个很特殊的政治:任用特务。皇帝不爱办公,喜欢醇酒妇人。  相似文献   

10.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谋过面的总统尼克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完全献身的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如果说",诗人"是特指毛泽东的个性化特征,那么,"历史造诣很深"则适用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不仅"历史造诣很深",且读史、鉴史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志趣,也是他们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智慧。  相似文献   

11.
胡静 《党史天地》2009,(12):43-44
读书,心境不同,感受不同。读史,角度不同,认识不同。心境、角度不同,盖因所求不同;感受、认识不同,乃是所得不同。所求与所得的不同源于主体差异.而整个人类的历史正是由一群所求与所得不同的差异主体共同创造和演绎的。这看似悖论的背后其实是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杨逸 《学习导报》2012,(22):31-31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积累历史经验。毛泽东同志用从史书中升华的智慧和洞察力成功改造了旧时代、创造了新时代。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把历史和民族发展规律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党和国家领导干部要注意读史。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13.
杨逸 《新湘评论》2012,(22):31-31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积累历史经验。毛泽东同志用从史书中升华的智慧和洞察力成功改造了旧时代、创造了新时代。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把历史和民族发展规律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党和国家领导干部要注意读史。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  相似文献   

14.
刘金祥 《奋斗》2007,(4):53-55
易中天、于丹、阎崇年之后.2007年初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成为《百家讲坛》推出的又一位“学术超人”.由王立群主讲的“读史记”才播出五期,《百家讲坛》收视率再创新高。看着“读史记”收视率节节攀升.大有超“品三国”赶“讲论语”的态势。无论是阎崇年、易中天、于丹还是王立群,毕竟通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这一媒介引发了日益火爆的读史热,对这一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产生的深层诱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然而,任何形式的民主的产生、发展和巩固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历史条件,支持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主水平和发展程度。任何超越历史条件的民主势必流于“民主空想”,其描绘的“民主蓝图”和民主改革只能是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16.
读屈原和司马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中强调,要加强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这为我们学习指明了方向。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古老而有活力的学科,一门永远没有句号的学科。它是人类经历的记录。成长的记录,进步的记录。史学的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一直以来就为执政者所重视。中国传统史学“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究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自古被当作治国之学,智慧之学。这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读史使人明智。作为现代社会的“人民公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通过读史的方式,学习、通晓和感悟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从而增加自身素质中的历史厚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看重历史,在老一辈中国领导人中首屈一指。没有哪一位革命家和思想家像他那样对中国历史熟悉到如数家珍的地步;没有哪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像他那样能通过中国古代战例和王朝更替获得如此之多的借鉴。作为诗人,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独具的史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话语的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全球化的思想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重返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话语体系可以发现,他们对"世界历史"理论的论述是以唯物史观为独特视角、从历史发展规律高度展开的,主要包括世界历史的概念、形成前提、行进动力、产生机理、演进特征、发展道路、最终归趋等内容。"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领域的认识提升和拓展,必然会为中国在应对全球化进程上提供独树一帜的理论指导和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