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前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态度如何?在纪念皖南事变50周年之际,本文试对此作些探讨。 (一) 皖南事变前夕,苏德关系因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宣告成立而日趋紧张。苏联从本国民族利益出发,为了确保东部边界的安全以全力应付德国,决定大力支媛国民党政府,借重蒋介石的力量去减轻日本帝国主义对苏联的军事威胁。这虽然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种支  相似文献   

2.
从我党历史上反"AB团"和"富田事变"的教训入手,看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及法德并济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3.
从我党历史上反“AB团”和“富田事变”的教训入手,看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及法德并济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4.
共产国际、苏联和皖南事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事变发生前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态度如何?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对此作些探讨。一在皖南事变前夕,苏德关系因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宣告成立而日趋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从本国民族利益和外交政策的需要出发,为了确保东部边界的安全,以全力对付德国,决定加强中苏关系,大力支持和援助国民党蒋介石抗日,以借重蒋介石的力量去减轻日本对苏联的军事威胁。这一方面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  相似文献   

5.
关于抗日战争史的开端问题,有以下几种不同意见。一、“九一八”为始说。其依据是:第一,从日本方面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必先征服满蒙”战略的实现,可以这样认为.作为按侵略计划进行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已经开始.以后发生的“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则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推进.第二,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看,“九一八”事变也成为抗日的开端。“九一八”事变后,虽然国民党政府奉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但中国人民却没有因此而停止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6.
陈公博在《苦笑录》曾提到:"中国现代史上有两个谜题,一个是究竟起因为何的中山舰事件,一个是如何结束的西安事变。"而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一场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却在其中实际取得领导地位,并由此推动整个局势的转变。中共的决策,如何影响了西安事变,并如何引导西安事变由审蒋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12日,古城西安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兵谏”——西安事变。这次事件,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副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结束10年内战局面,产生了重大作用。但是人们在谈及西安事变的时候,大都忽视了与西安事变一脉相承的“兰州事变”。其实,兰州事变作为西安事变的续篇,在中国革命史上,也应有其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80年了。这场事变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史,成为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在这场事变中,中日情报机关进行了一场鲜为人知的博弈和较量。  相似文献   

9.
正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台湾著名学者汪荣祖、李敖在评论毛泽东处理皖南事变的全过程时,不禁感叹道:"毛泽东在这场斗争中,运筹帷握而决胜千里,‘有理、有让、有利’,确实高招。江南一叶的凋零,给延安获得广泛的同情与支持,此一政治资本的利息也滚滚而来。"费正清评论说,皖南事变打破了"敌后中国各派武装之间的均势"。那么,毛泽东是如何处理皖南事变的,以至于得到台湾学者如此高的评价呢?  相似文献   

10.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继山西"十二月事变"之后发动的又一次反共高潮,其基本史实在史学界早有公论。可是,近期关于皖南事变的某些历史事实却有相反的说法,比如"小朝"整理的曾任项英秘书、已故扬帆同志的口述,以《项英秘书扬帆谈皖南事变》为题,在《炎黄春秋》2013年第2期发表。  相似文献   

11.
30年代,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三个重大事变,即1933年的福建事变(以下简称“闽变”)、1936年的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国民党要人张群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不久指出,“李济深在福建事变和两广事变中,都演了主角”。闽变是与李济深的名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李济深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人士,他所参与领导  相似文献   

12.
李成 《党史纵横》2002,(9):30-31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它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反击入侵的日本军国主义强盗.这个战争的挑起者是日本军国主义,其战争意图是实践"田中奏折"中的灭亡中国、称霸亚洲及世界的计划.然而,自1931年9月18日夜,进攻中国沈阳北大营驻军起,日方即把此后对中国侵略战争的每一个步骤都称之为令人费解的"事变",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最后,把对中国的整个侵略战争行动轻描淡写地称之为"支那事变".  相似文献   

13.
福建事变发生于1933年11月20日。因为它是以十九路军为主发动的,所以,历来史学界的许多同志对这次事变,只讲共产党与十九路军的关系,并未从中探讨多党合作的问题。在福建事变中,包含着共产党内部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对在事变中产生的民主党派——生产人民党排斥打击和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代表的正确一方对生产人民党精诚合作的复杂问题。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以求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救国会曾对中国的革命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其中,对西安事变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的.救国会对西安事变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救国会推动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转变及合作,为西安事变的发生作了积极的准备;救国会通过杜重远这个桥梁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发生;"七君子"事件是西安事变发生的直接诱因之一;救国会是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正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继山西"十二月事变"之后发动的又一次反共高潮,其基本史实在史学界早有公论。可是,近期关于皖南事变的某些历史事实却有相反的说法,比如"小朝"整理的曾任项英秘书、已故扬帆同志的口述,以《项英秘书扬帆谈皖南事变》为题,在《炎黄春秋》2013年第2期发表。该文称,扬帆认为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满怀悲愤地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是指责毛泽东对皖南新四军不公道。文章是这样描述的":周恩来同志在皖  相似文献   

16.
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作为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挑起的最大的反共事件,以新四军皖南部队约7000人的巨大代价警示了所有的抗日力量。事变前后,刘少奇为减少我军损失、回击第二次反共高潮和新四军的再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历史将永远铭记。 事变前,刘少奇精密部署,开辟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使事变的幸存者有了继续战斗的依托 1938年11月,一个深秋的晴日,刘  相似文献   

17.
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以后,有个很惹人注目的外国人往来奔走其间,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独特的努力,被蒋介石看成是他的一颗救星,称之为“圣诞老人”。这个外国人就是瑞纳。端纳(1875一1946),全名威廉·亨利·端纳,原是澳大利亚新闻记者,很早就对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怀有浓厚的兴趣。19OZ年,他以悉尼《每日电讯报》通讯员身份前来远东.后任香港《德臣报)}记者,开始向西方大量报道中国的情况。初到香港,瑞纳便访问广州,求见了清政府两广总督岑春植,并博得了岑春渲的好感,被岑聘为私人顾问。此时端纳一面从事…  相似文献   

18.
近年出版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一书中,有一篇《胡乔木谈皖南事变》。这是乔木同志在生前的谈话纪录,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皖南事变的国内外背景;精辟地论述了毛泽东领导全党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艺术;深刻地总结了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不仅有很强的思想性,而且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公正客观地剖析了这个事变的来龙去脉,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1933:福建事变始末》一书共有十四章,其中直接叙述十九路军入闽过程和“福建事变”始末内容的那七章,主要是用“福建事变”参与者、知情者的回忆资料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作、文章集合而成.源自主客观诸因素,该书失实内容颇多.因此,对该书的失实内容及其成因作辨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皖南事变一直是抗日战争史、国共关系史和新四军历史研究的热门话题。这一问题的研究自80年代起步并逐渐深入,迄今已近20年,其间分别以皖南事变50周年和即将临近的60周年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亦即前十年的研究情况已有文章介绍①。本文着重介绍最近十年的研究情况。1 近十年来,又有一批皖南事变的文献档 案陆续公布,主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 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辑的一套丛书《新四 军》、其中《新四军·文献》(2)收入了关于皖南事变的95份电报和文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皖南事变的全过程和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