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红 《党史纵览》2006,(4):45-49
许广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引人瞩目的女性,是中国文化先锋和旗手--鲁迅的夫人.她聪明上进,勇敢率真,追求自由平等,极具叛逆精神.这样独特的个性也充分地表露于她的情恋世界中,从纯真童年时代对父亲酒醉碰杯许婚的"所遇非人"的反抗,到花季少女时期与表哥短暂而苦涩的初恋萌芽,再到成人之后冲破封建世俗偏见,一往情深地爱恋鲁迅及其事业……她的婚恋历程独树一帜而苦乐皆有.  相似文献   

2.
赵冰波 《学习论坛》2010,26(1):64-68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怎样对待中西文化的碰撞?怎样把握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加强民主建设的关系?怎样摆正文化领域中的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鲁迅的中西文,匕观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鲁迅所处的时代与当今时代本质不同,但在文化层面上的特点多有相似之处,所以,鲁迅的批判精神、拿来主义精神、不懈地追求自由与民主的精神,以及“听将令”、为弘扬主旋律文化的奉献精神,在当前的中国文化建设中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72岁的孙玉芬老人,是乌兰浩特市铁西街钢花社区网格员。她揣着50余年的"入党梦",不断用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她的追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谱写着一心向党的动人乐章。一心向党,50余载执着追求1943年,孙玉芬出生在山东省黄县王会庄村。伴着儿时的记忆,她对党有了最朴素的认知,是共产党让贫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是共产党让人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为艺术家的伟大,在于他试图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以突破传统文体的束缚,在颠覆既有文体的同时寻找更适合自己艺术个性的形式,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文体世界.而在对传统文体的颠覆中,鲁迅的文体又经常是以杂糅的形式出现,鲁迅杂文集中就既有小说、散文诗、散文、论文,也有狭义的杂文.迄今为止,尚未有一部为鲁迅作品进行全面文体分类的全集,由于鲁迅文体的杂揉性也使这种分类具有巨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丁玲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最有才气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早期追求个性人生,最终成为一个革命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等,后者于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1933年5月22日,有一位外国友人访问鲁迅,问道:“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您认为谁是无产阶级代表作家?”鲁迅回答说:“丁玲女士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作家。”能够得到鲁迅先生如此赞誉的中国女作家,在当时只有丁玲。而丁玲的情感世界,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一生中经历了四段情感和婚姻,记录了这位女作家的欢欣与愁苦、幸福与磨难。  相似文献   

6.
乔耀章 《学习论坛》2006,22(2):18-22
吐故纳新,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不可抗拒的客观趋势和规律,作为有机体的共产党也不例外.共产党的吐故纳新是由历史赋予她的历史使命及其先进性特质决定的.共产党为工人阶级及最广大人民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的同时代表着运动的未来.在运动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先进性要求,共产党只有不间断地自觉地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不辱使命,彰显其先进性特质.共产党的先进性有赖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有赖于共产党员思想上的吐故纳新,有赖于共产党组织上的吐故纳新.为使已经取得良好开端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建议在广大党员中开展"十项学习活动",争做学习型党员.  相似文献   

7.
1927年,继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实行"分共"、"清共",腥风血雨遍及中华大地,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面对极为严峻的生死考验,有的共产党员产生了动摇情绪.当有人问及许光达是否退党时,他却斩钉截铁地说:"共产党是我苦苦追求和探索才找到的,她是我惟一的选择,我要为她奋斗终身,誓死不退党!"  相似文献   

8.
2008年2月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恰逢此时,我看到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法学硕士在读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我问她为何要读这本书,她说,因为一位曾在中国读书的美国朋友与她通电话时,整段整句地引用  相似文献   

9.
刘利 《探索》2002,(4):88-89
本文简要分析了鲁迅先生“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个性主义”和“自我”精神与宗教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人是精神”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点分析了鲁迅先生所追求的“自我”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及其在当今社会对重新获取失落的价值尺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生活在国统区的胡风,在政治上拥护共产党,曾和鲁迅等人配合,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进行斗争.1936年他与鲁迅、冯雪峰等共同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他的文艺思想的著名观点是"到处都有生活"、"写真实"和"主观战斗精神".这些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思想是有区别的.因此,他同左翼文艺家发生过冲突.  相似文献   

11.
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日子里,许广平把鲁迅的手稿都存放在了英国办的上海麦加利银行一个特大的保险柜里.上海沦陷后,许广平被日军逮捕,令其打开保险柜检查,见皆为文章手稿,并非金银财宝,兴趣索然.故其中所存,得见后世.谁又料到,这之中就完好地保存着共产党著名将领方志敏同志的手稿呢?  相似文献   

1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她辛劳为民族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9岁丧母,“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②继母对她更少慈爱,唯一能给她温暖和爱的是祖父.所以,她“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③1928年,萧红在家乡读完小学,考入哈尔滨一所女子中学.在这里,她接触到“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鲁迅的《呐喊》、茅盾的《追求》、美国进步作家辛克莱描写工人生活的长篇小说《屠场》等中外文学作而,使她的思想产生了反对剥削压迫,追来民主自由的进步倾向.1930年冬,因对封建家庭包办婚姻不满,他毅然离家出走.此后,她结识了萧军等进步的文化人士.1932年,她开始文学创作,并以悄吟为笔名,先后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哈尔滨公报》、《大同报》等发表文学作品.1933年10月,她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其中收入她的《春曲》、《王阿嫂的死》、《小黑狗》、《看风筝》、《夜风》、《广告副手》6篇作品.这些作品,多取材于下层人民的生活,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面貌,带有鲜明的进步倾向.《跋涉》出版后刚刚送到书店,便遭查禁.萧红不得不和萧军流亡关内.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诗歌,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她是鲁迅一生实践的艺术结晶。本文仅从他赠于友人、妻子、爱子的诗歌中体现出来的人精美作一简单评述,这对于我们今天正视人生、完善人格、追求美的境界,或许有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冯理达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和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夫妇的长女,自小就深受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还在她刚记事时,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一本厚厚的书递给母亲,由母亲念给父亲听,这本书叫《资本论》。她还经常听见父亲与同仁讲革命、讲共产党。那时,她虽然不懂共产党的真正含义,但从父母的谈话中隐约地感到共产党人是令人敬佩的。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21,(9)
正阿Q、闰土、祥林嫂这些受屈辱、受压迫的人物,在红色土地上站立起来了……1932年夏秋之间,陈赓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秘密前往上海治伤,受鲁迅的邀请,在鲁迅家里与鲁迅畅谈了一个下午。鲁迅最关心苏区的群众生活,当陈赓谈到苏区某些房子在四面开了窗户以便通风时,鲁迅说,这是因为人民生活好了,已经知道注意居住的卫生条件,这是一个进步。鲁迅感叹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阿Q、闰土、祥林嫂们,真正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党对鲁迅非常信任,非常尊重,在关键时刻给他以力量和支持;鲁迅则不遗余力地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为党而奋斗.本文概述的是中共与鲁迅交往的史实.  相似文献   

18.
张文江 《党史纵横》2004,(11):41-41
读了《论官与商的两种规则》一文感触颇深,“三百六十行”,做官是其中一个行当,经商也是一个行当。社会主义社会,官与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当不同,规则就不同,追求也就不同。商人遵守的是市场规则,以获得最高利润为目的;共产党的官,遵守勤政廉政的行为规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因此,既然选择了做共产党的官,就选择了共产党人的人生追求。做官就要有克己奉公的风范。做共产党的官,必须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身价值的永恒追求。在任何考验面前,都不忘记在党旗下的旦旦誓言,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  相似文献   

19.
正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从"打土豪、分田地"到为人民服务,到实现共同富裕,都体现了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从"打土豪、分田地"到为人民服务,到实现共同富裕,都体现了对社会正义的追求。这是我们的资本,是共产党民心归一的源泉。我  相似文献   

20.
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以她百折不挠的追求,在心里的阳光下默默地实践着她的理想,把自己生命的光和热无私地、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贫穷山乡的孩子们。辛勤的奉献,为她赢得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可是,当她准备在通往理想的大道上远行之时,那顶“代课教师”的帽子却无情地拽着她无以前行。谁来为她搭一座理想之桥,让她的追求能够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