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幽默六则     
《劳动保障世界》2009,(7):63-63
哭了 我7岁的儿子汤姆正要和我一起去看电影,这是他第一次去看电影。这部电影真的催人泪下,因此,我告诉他这部电影非常悲伤。但他并没有被吓倒。当我们回来的时候,我问他有没有哭。“哭了。”他说道。“在哪一部分?”我问。“你不愿意给我买爆米花的那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东方这块神秘的土地,一直吸引着托尔斯泰。早在喀山上大学的时候,他就选了东方语言学系。在东方各国中,“他感到在思想上与他最为接近的是中国。”托尔斯泰在19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他读过的有关中国的专著和译本多达32种。1891年,托尔...  相似文献   

3.
九五中国电影扫描忆非对全球电影人来说,1995年是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电影走入了辉煌灿烂的100年。在东方,有12亿人口的中国,也在庆祝本国电影创建90岁生日。为着这双重的节日,中国的电影导演们无不竭其所能,以求在庆祝电影寿辰的蛋糕上“雕饰”更精美...  相似文献   

4.
唐洁 《人大论坛》2011,(1):30-31
“东方牛仔”,一个在贵州服装市场上响当当的休闲服系列品牌。品牌背后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在支撑着它,这个人就是“东方牛仔”服饰有限公司总裁、贵阳市云岩区人大代表、云岩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贵阳市民建企业家协会会长、贵阳市西商会会长冉先黎。日前,在一家咖啡厅的包间中,笔者见到了他。  相似文献   

5.
进口“十大片”:东方眼看西方梦■王晓华葛红兵姚新勇王韬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出现了严重危机,市场滑坡,观众锐减。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两个潮流:一个是以张艺谋为首的民族电影艺术家群体,他们通过《红高梁》和《霸王别姬》等一系列作品创造了一种新东方电影文化,使观众又...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改革开放30年妇女发展论坛”上,她获得了“十大女性改革新闻人物”奖。她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更是一个成功的女性,她就是长春电影集团的女掌门人,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长影世纪城的管理者——刘丽娟。  相似文献   

7.
梁红艳  ;刘志红 《求索》2014,(4):150-153
摘要:斯蒂格·拉森是当代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推理作家之一,2001年他开始创作的“千禧三部曲”系列小说,以类似电影蒙太奇的叙事手法组织故事情节,显示出一种双轨并行、交飞叙事的结构特点。与此同时,他将电影叙事中的“梦幻般的真实感觉”融进小说刨作,以梦境的虚幻镜像映射小说主人全现实人生以及自我存在的种种困境与假象。另外,他又用一种类似电影“摄影机”般的修辞技巧,使小说在“可视化”的描述中形成带有鲜明个人印记的情绪氯围。拉森小说的畅销经历说明,资本主义消费主义至上的大众文化对于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并非只有消极面,在阅读的愉悦之后读者更能自然地获得发自内心的思考和体悟。  相似文献   

8.
电影开演前,一位朋友心安理得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过道上,一位迟来一步的姑娘冲着他微笑。电影开演了,这位朋友感到姑娘的目光还在冲着自己。他不自然起来,借着银幕上的反光又对了一次座号,这才发现自己“雀占凤巢”。他站起来,连说“对不起!”“没关系,”姑娘莞尔一笑:“怪我来迟了。”  相似文献   

9.
刘开生 《今日浙江》2009,(12):62-62
近期,笔者在重温焦裕禄先进事迹时,不由想起焦裕禄生前常用的一种被他称作“过电影”的工作方法。焦裕禄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楷模,除了他坚持党性原则,全心人民服务以外,与他长期坚持“过电影”的工作方法不无联系。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东方荷里活”的大都会——香港,曾制作过许多让世人津津乐道的电影。如今,很多人一想起《黄飞鸿》、《古惑仔》、《倩女幽魂》、《笑傲江湖》等港产片时,也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这些电影的主题曲。而这些朗朗上口旋律动人的歌曲,如今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铭刻在无数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11.
陈曦 《中国残疾人》2014,(10):33-35
梁小昆是《中国残疾人》杂志2008年第5期报道的人物。那时梁小昆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黑白大画幅影像”研究生,毕业后他攻读下电影学院电影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时隔6年我们再次相见,已跨入不惑之年梁小昆发生了很多变化,他的身份从学生成为了老师,他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他的艺术研究方向从静态的图片转为动态的视频。当然,也有些东西没有变,比如艺术追求中“纯粹”的要求,比如对作品呈现时“真实而有趣”的标准。梁小昆追求艺术是因为他“有话要说”,他从图片摄影专为视频创作,是因为能“说得更好”。他未来的理想是是拍一部“作者电影”,创作出体现自己完整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吴孟樵 《台声》2013,(5):65-65
既是“毒”又是“战”。显见这部电影具有强烈的“火力”吸引观众。香港导演杜琪峰早已成为电影市场的品牌,他与韦家辉多次合作编导,这回双挂名联合执导这部最新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凌洁 《观察与思考》2008,(12):62-63
有记者采访韩国导演李沧东,问:“对您来说什么是好电影?”他回答说:“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感觉,每一时刻都不太相同。一走出剧院门就开始遗忘的电影,想必不是好电影吧。电影是无法和观众分离的,即使放映完了,也以某一种方式联络观众,这应该是有意义的电影吧”。那么,当我们被纷纭世事所缠绕时,记忆中是否偶尔会闪现某些电影片段,时不时扰乱你的思绪,让我们有所觉知、欣赏和追求呢?  相似文献   

14.
万雪飞 《求索》2013,(6):103-105
萨义德对于作为话语的东方主义的批判,深刻揭露了隐藏在西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经验事实中的文化殖民策略。现代西方在东方主义话语中建构中国形象,一方面是通过树立“他者”之镜帮助现代西方完成自我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扩张进行意识形态的辩护。在“他者”文化仍然对自身文化的意义体系发出质疑与挑战的当下.提升中国文化自觉的首要之义就是要走出“他者”困境,摒弃“自我东方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意象:东方美学的核心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王洪波 《求索》2007,(2):186-188
“意象”是东方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它发源于中国古典美学,同时在东方其他各民族的美学体系中也有具体、深刻的体现。“意象”的美学特征表现为象征性、含蓄性、暗示性、神秘性,这也恰恰是东方民族审美思维方式的鲜明特色。“意象”理论集中体现了东方各民族美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东方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苏全有 《求索》2014,(6):160-164
“东方病夫”亦称“东亚病夫”、“远东病夫”、“亚洲病夫”、“亚东病夫”等,其中前二者最具代表性。1896年舆论界最早提及“东方病夫”,对此通行的观点多以讹传讹。从清求到1930年代求,“东方病夫”广为述及,之后“东亚病夫”则远远超过了“东方病夫”。造成这种变化的啄图,与土耳其及其凯求尔改革有关。凯求尔改革直接导致国人认为土耳其脱去了“东方病夫”的帽子,从而更多的以“东亚病夫”与中国相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东亚病夫”取代“东方病夫”,占据了统治地位。“东方病夫”几乎被遗忘,渐渐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相似文献   

17.
以《集结号》公映为标志的中国电影在2008进入了一个“后大片”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在短短的5年之内进发出了强烈的生机。中国电影应该认真思考进入大片之后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合理规划分配资源,努力提高主旋律电影和武侠大片电影,继续做好“三方营销”。积极针对受众调整视角,在观众需求,平民视角,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嫁接打造主流电影,不断将“美国梦”变为“中国梦”,培养并发现其电影公共话语空间,打造类型杂糅的“综意”电影,努力提高大量中小成本电影的传播和发行,努力实现大片、中片和小成本电影的和谐发展,力争在“后大片”时代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李仁卿  袁英华 《前沿》2008,(10):14-16
关于东方社会如何进入共产主义,马克思在中青年与晚年时期各有不同的理论旨趣。中青年时期马克思是持“渐进”的理论观,晚年则是持“跨越”的理论观。相对于其“渐进”理论,“跨越”理论是粗线条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晚年“跨越”理论的发展.考察马克思东方共产主义理论,既不能过分夸大“跨越”理论的作用而贬低其“渐进”理论成果,也不能拿他“渐进”理论成果去谤毁其“跨越”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是东方管理学思想的基本原理。“三为”原理中,“人为为人”是东方管理思想强调的管理精髓,而“以人为本”和“以德为先”是其文化基础和保证条件。“人为为人”强调管理者必须首先提高自己的行为和修养,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员工的能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其管理精髓充分体现了利与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今日中国论坛》2008,(2):159-159
薛林兴是中国仕女画坛上一个不能不提到的名字。他创造的具有东方神韵美仑美奂的新仕女画风,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他笔下的几百个古典美人形象:“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红楼梦》中的十二钗,传说中的白娘子、嫦娥……或低眉细吟,或敛容凝眸,常常令人击节叫绝,被誉为“薛贵妃”、“东方美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