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二次国共合作使中华民族空前地团结起来,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合作不仅对中国共产党有利,对国民党也是非常有利的.合作的达成阶段,使国民党一洗过去不抗日的阴影,树立起抗日的高大形象;合作的过程阶段,共产党由于抗日路线正确,得以发展壮大,成为重要的抗日力量,这对国民党不是有害而是有利的;合作的最后阶段,抗战的胜利为国民党赢得了荣誉和利益,使其力量增强.合作破裂后,国民党政权的迅速覆灭是其自身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当日,蒋介石即给毛泽东发去电报,后又连发两封电报,催促国共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一次比一次急切,表现出少有的热情。蒋介石为何如此迫不及待?日本投降蒋介石措手不及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后,美英苏三大国就酝酿着早日结束亚洲的战争,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16日,三大国在德国柏林郊外波茨坦召开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其主要内容是:日本无条件投降;实施《开罗宣言》,促  相似文献   

3.
李辉 《湘潮》2021,(2):48-50
1940年秋至1941年春,国民党顽固派阴谋策划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使中国共产党遭受了巨大损失,国共合作濒临破裂。面对严峻的危机,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出《中共中央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化解危机,狠击第二次反共高潮,打击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嚣张气焰。同时,此举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对中国抗战的政局和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衡元庆 《红岩春秋》2014,(10):47-49
正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政治舞台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留下了众多的抗战历史文化遗迹。重庆《大公报》报社旧址位于渝中区李子坝正街102号(原李子坝建设新村),即是其中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记录了当时大后方新闻媒体一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往事。报馆3次被炸仍坚持出报《大公报》于1902年在天津由英敛之创办,是世界上现存历  相似文献   

5.
一1937年2月中旬到7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叶剑英、林伯渠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与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宋子文、顾祝同、张冲等,就国共合作、红军改编、中共地位及释放“政治犯”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双方主要分歧在于,国民党只同意红军编三个师(45000千人),并由他们直接指挥,而中共却不认同.  相似文献   

6.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继续南侵,一方面,严重损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及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另一方面,人民反对不抵抗政策的怒潮已很难压制,而"剿共"又总不得手。于是蒋介石一面开始进行抗日准备,一面继续军事"剿共",同时施展出新的一手:找共产党谈判,企图用政治手段解决共产党问题。他派出几路人马,"打通共产党的关系",其中一路是宋子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