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想念李敖     
正我本人竟然现在也被称为"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了!无论是每天读馈赠的上海《新民晚报》还是北京《文艺报》等报刊,常常悲见去世的友人、名人和亲人的消息出现。如今年仲春去世的台湾大作家李敖和今年荷月辞世的百多岁的文怀沙,都引起各界震动和唏嘘。实际上两位名人都有些争议,尤其是文老在国内,我的一位写传记文学的青年笔友就在《北京晚报》上整版抨击过这位银发老翁的  相似文献   

2.
正读段天顺先生的《诗稿》,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样的诗句:"一枝一叶总关情。"我在段老领导下工作过,这种感觉就更深。段老16岁即加入,后又长期在北京市水利和民政部门做领导工作,可以说是典型的政府官员。他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养成了吟习诗词、寄意竹枝的习惯,离休前即出版了《燕水古今谈》、《燕水竹枝词》、《民苑集》、《新竹枝词集》等著作。离休后,又主持北京诗词学会工作近20年,出版了《竹枝斋诗  相似文献   

3.
唐诗在越南的传播深远而持久,现在河内还有“唐诗协会”及“汉喃诗会”等颇有影响的文学团体。可以说,越南人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唐诗的学习、翻译和介绍,出版的书籍也不少。不过,最近由胡志明市综合出版社出版的《唐诗绝句演歌》却令唐诗爱好者和研究者耳目一新。《唐诗绝句演歌》的原文是汉喃对照的,共包含56首唐诗,是一百多年前越南的无名诗人从大量唐诗中精选并译成喃字文的六八体诗集。以往越南人翻译出版的唐诗都是使用国语字即现代拉丁字母文字的,喃字文本似乎这是第一本。北京大学颜保教授在巴黎法国图书馆收集到了这一珍贵的文献,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毛梦溪新近出版的诗词集《幸好与你遇见》对我们来说至多是一本"歌词集";而现在,它却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们进一步解释诗歌发展兴衰与形式关系的重要契机。这一介于传统歌词与现代诗之间的文本形式,显然较易引起争议:在诗与歌的分化传统下,诗本身对于这一兼容形式无疑是反对的;而在主张诗的通俗化或"亲民化"一方看来,这一形式又恰恰属于"诗的正统"范畴。但是,从作者自身的角度来看,这位在中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中华诗词协会拟编辑出版《中华诗词文库·分省诗词卷》。北京诗词协会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应该认真组织实施。遂于2009年4月成立编委会,邀请数位专家学者建起编辑班子,研究了工作实施安排。决定编选北京近代、现代和当代诗词各一卷,随即开展了北京近代诗词卷的编选工作,并得到凯风公益基金会的出版资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付梓出版。  相似文献   

6.
正一吴光华是我的朋友。1987年《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选载著名作家浩然的长篇小说《苍生》时,老吴应我的请求,为我们节选了他责编的《苍生》的部分章节,并为我们分好了每天刊载的段落。他有大作出版,也签上字赠给我。北京出版社出版的70多部长篇小说,责任编辑都是吴光华。原北京作协主席浩然这样评价吴光华:"我的《苍生》能获得一定的成功,跟责任编辑吴光华同志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跟他相当  相似文献   

7.
严峻 《新青年》2007,(9):6-8
他曾是小学教师,现在,他身为大学教授带有22个研究生。他曾在文革中偶然捡到一部《史记》,一读便是41年。如今他把《史记》搬到央视讲给全国观众。2007年3月,他在央视接受易中天的"采访":"你一个教文学的来讲历史,不怕别人说是公鸡下蛋吗?"他反问易中天:"你不是下在我前面吗?"易中天随即说:"我不仅下蛋,而且是公鸡下鸭蛋,我们都是公鸡中的战斗机。"全场爆笑……  相似文献   

8.
徐庆超 《国际观察》2016,(2):154-157
正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王逸舟教授的新著《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正式出版,这标志着继《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新取向》和《创造性介入:中国之全球角色的生成》之后,其"创造性介入三部曲"创作的全部完成。以"创造性介入"作为核心概念和理念,三部著作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在逻辑上,三者存在着层进关系,即先从"创造性介入"外交"是什么"开始,到"为什么",再到"怎么样",它们共同构成王逸舟教授关于崛起过程中中国外交"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9.
一、托氏作品在中国出版概况 托洛茨基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上世纪20年代,他曾被当作与列宁齐名的俄国革命领袖介绍给中国,其著作也一度作为革命读物在中国传播。如,1921年广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俄国革命纪实》,1922年广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多数党与世界和平》、《共产主义和恐怖主义》,1928年北京未名出版社出版《文学与革命》,1929年上海远东图书公司出版《杜洛斯基之脱逃》,等。后来,由于托洛茨基在联共(布)党内斗争中失败并被驱逐出境,他的名字遂变成了反革命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仕凭  阿友 《新青年》2015,(3):18-19
2013年底,第六届"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湖南日报》社岳阳记者站站长、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荣膺"2012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生态人物奖",这是徐亚平获评"中国十大责任公民"后,再次获得全国环保大奖。面对接踵而至的殊荣,作为一名从业20年获奖逾百的正处级干部,还享受全国劳模待遇和湖南省政府一等功荣誉,却常自诩"江豚徐亚平"。如今48岁的徐亚平牵头成立中国首个民间江豚保护协会,几年间运作投入举债170  相似文献   

11.
正邓友梅的作品甚多,包括散文《无事忙》和《一分钟小说一百篇》等等,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当属中篇小说《烟壶》和《那五》,被评论家誉为"老舍之后的最佳京味小说"。什么是京味小说?敝人无能下定义,只是在文友们交谈中记下了四条:"运用北京语言,描写北京的人和事,环境和民俗是北京的,挖掘北京人特有的心理素质。"老舍先生的作品是公认的当代京味小说的代表。此前,我看还有《儿女英雄传》和  相似文献   

12.
张永顺先生是以写报告文学著称的作家,没想到他的小说也写得这样好,《龙骨山传奇》(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就是这样一部可读性、激励性极强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文字流畅,传奇色彩别具一格,读来起伏跌宕,妙趣横生。书中四个中篇、两个短篇都很精彩,人物形象饱满。如《考古三英烈》描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英烈故事,读来使人回肠荡气,感怀不已。众所周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举世闻名的博物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后,在这里发掘古人类化石的三名无辜考古技工惨遭日本鬼子杀害。1988年值三名考古技工遇害五十周…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元旦瑞士汉学家胜雅律先生风靡世界的《智谋》被美国纽约Penguin出版社收入“名人堂”中,被收入“名人堂”中的多是西方最有名的古典家,如伊索、莎士比亚等。今天他们大多已经去世了。而胜雅律是唯一的在世人,而且《智谋》一书只出版了上册就被收入“名人堂”,可见美国人对他评价之高。可喜的是,胜雅律的《智谋》下册(德文版)已在今年4月初出版了,该书共864页。那时,我们将看到他对36计中后18个计谋的有趣阐述,世界上又会像1987年《智谋》上册出版时那样再次掀起研究、了解智谋的波澜。看到胜雅律在学术上的累累硕果,我作…  相似文献   

14.
正"昨日不可追,来日犹可为。"在被命运剥夺了光阴后,这句古训对于他们或许有了更深长的意味,或许是一份憧憬,或许是一份沉沉的安慰。上世纪80年代初,姚锡娟迎来了配音的机会。当时,广东电视台引进了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给该剧配音的任务就落在了广州话剧团身上。"心里高兴得不得了,这是我多少年的愿望!"她说,"那时觉得憋了十几年的艺术积累就要在一瞬间爆发了!"  相似文献   

15.
凤翔 《海内与海外》2010,(11):71-72
李惠薪大姐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她从1953年匕中学时,便在老作家张天翼辅导下,发表了短篇小说《枣》。此后,半个世纪以来,她先后出版了《澜沧江畔》、《热海欢歌》等10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数百篇散文,还翻译出版了《小猪和朋友们》等两部长篇童话。她多次代表北京作家出席全国作家代表大会。然而,她却是一位业余作家。  相似文献   

16.
正张同吾先生是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如今我们相识已40年了,成了知心朋友。当年我在东北部队工作,开始写诗,休假时就回北京通州哥哥家。那时同吾在通州四中教语文,常听我哥说他才华横溢潇洒倜傥,教课既没教案也没提纲,上课侃侃而谈风趣生动。那是1974年全国批判"师道尊严",学生们上课折腾不好好听讲,唯独上同吾老师的课都洗耳恭听。在教师中他是"另类",学生们偷偷读《红楼梦》,领导说是黄书要求上缴,他据理力争说明明是红楼,怎么会变黄呢?男学生留长发,领导说是资产阶级思想,他说是向伟人学习,青年时代毛泽东的头发更长!同吾有个大缺点:不拘小节,爱丢  相似文献   

17.
也谈三国热     
这些年,从电视百家讲坛连播《易中天品三国》,到新版电视连续剧《三国》与相当成功的《三国演义》同时热播,不忌重复,不信观众会厌烦,硬是要比上一比,而且比得众说纷纭,热火朝天,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掀起了一波"三国热"。影视界的"重拍热",一是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如《我这一辈子》;二是已经拍过电视连续剧,现在有了电脑绘画和新的特技手段,予以重拍的,如《西游记》;三是电视连续剧获得成功,一再拍摄续集,如《铁齿铜  相似文献   

18.
《不能走这条路!》[波兰]A·沙夫译者按:《不能走这条路!》系波兰哲学家A·沙夫教授撰写的一本书,1992年出版。作者现在是无党派人士,与西班牙社会党等西方好几个社会党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作者认为波兰不应回到变革前的那种社会主义制度,但也不能走"自由...  相似文献   

19.
知行在民间     
正小时候知道的中国地名不多,譬如北京上海和唐山,居然还知道章丘。记得经过天津闹市区瑞蚨祥绸缎庄,老辈人说"这是章丘孟家开的……"那时天津是大商埠,当地人对工商业有所了解,我因此而闻知章丘地名。读小学时看了《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大名,几乎倒背如流。其中有梁山好汉汤隆乃是铁匠出身。铮铮铁匠赤胳挥锤打铁,火星四溅,烫得浑身疤痕,因此落得"金钱豹子"绰号。这汤隆令我想起章丘铁匠,益发唤起小孩子阅读兴趣。因为章丘铁匠打造的铁器,更是远近闻名。  相似文献   

20.
我跟我的家人是分不开的 1960年,继第一部长篇小说《晓云》出版之后,42岁的林海音又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城南旧事》。北京城南的一切,在林海音的记忆中如同昨天, 点点滴滴都是珍贵、绚丽的。她酝酿多时写成的《城南旧事》好评如潮,后来改编成电影,得了国际大奖,成为经典性名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