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汤以伦 《群众》2006,(10):22-23
根据党的十六大战略部署和中央领导对江苏发展的新要求,200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三年多来,江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咬住“第一个率先”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放松,抢抓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曲福田 《群众》2012,(4):12-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殷切希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并要求江苏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这对于江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推动“两个率先”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牢固确立宣传思想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地位,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这一表述中,“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成为文化强省的首要标志。当前,江苏正处在承前启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引领力,有利于培育全省干部群众的发展新动力,形成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共识,对筑牢全面开启“两个率先”新征程的思想基础,丰富我省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 《群众》2011,(8):27-28
记者:根据中央的“十二五”规划要求,全国各地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都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方略,如浙江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广东提出了“率先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成效显著的全国自主创新示范省,初步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的目标。罗志军书记在广东学习考察时强调,“取广东之经,创江苏之新”;  相似文献   

5.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发展是激励人心、凝聚力量的一面旗帜。在全国“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当好排头兵。“两个率先”是我们江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所肩负的崇高使命。思想政治工作历来坚  相似文献   

6.
周明生  蒋海益 《群众》2011,(12):44-45
自2007年底苏南五市以市为单位率先全面达小康以后,苏南人民已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现代苏南模式”逐步形成并展现其风采,成为苏南率先走向现代化的强大推力。现代苏南模式预示着现代发展模式在中国的诞生,因而对它的研究,不仅对于江苏,而且对于全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进军,都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2,(6):39-41
中央部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的两年,是我省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跨越的关键时期。省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把创先争优放在全省科学发展大局中来谋划,作为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机遇和有力抓手。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2,(4):10-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殷切希望江苏放大比较优势,发挥先导作用,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并要求江苏在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六个方面迈出新步伐...  相似文献   

9.
核心阅读: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对江苏率先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江苏加快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步伐,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为全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江苏人民牢记嘱托,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上。积极探索区域率先发展之路,在推进“两个率先”中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成就和经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创新价值。“十二五”期间,江苏将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全面落实胡锦涛同志“六个注重”要求,重点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吴权 《群众》2012,(6):34-36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江苏是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先导作用,全面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总书记要求江苏发挥比较优势和先导作用,这是在深刻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基础上,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为江...  相似文献   

11.
路翀 《群众》2011,(12):67-67
建设新型城镇,是万石发挥城镇优势、实现跨越新发展的迫切要求。面对诸多制约因素以及周边竞相发展的压力,我们提出“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农业富镇、市场兴镇、和谐稳镇”的发展战略,力求把万石打造成“四大功能区统筹发展、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宜兴北部科学发展特色门户镇,争取在全市率先建成幸福镇、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张九萍 《前进》2013,(5):10-1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图景;省委提出办好“两件大事”的总要求,奏响了转型跨越的新号角。贯彻十八大和中央、省委精神要求,结合晋城实际,我们提出了“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并以此为引领,动员和激励全市上下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努力开创转型跨越新局面,谱写人民幸福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吴新福 《群众》2012,(12):56-57
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省委罗志军书记对徐州的发展提出“两快两带三先”的新要求,贾汪区作为徐州的老工业綦地,提出了“三快三先”的发展新目标,即,加快发展步伐,在全市“两个率先”中争先进,加快跨越步伐,在苏北全面小康建设中做先导,加快转型步伐,在全国资源卡卉竭城市转型中当先锋,争取用3—5年的时间,建成徐州传统产业转...  相似文献   

14.
陈培圣 《群众》2011,(12):54-54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号角。新起点上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各级干部工作思路上要有新突破,精神面貌上要有新气象,转变作风上要有新成效。省委书记罗志军号召:“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时代呼唤向下扎根,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江苏“两个率先”目标才能为广大群众认可,“两个率先”事业才能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13,(12):27-28
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以增强村民诚信意识为重点,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为手段,以实现富民增收为目标,在全镇广泛开展“诚信村、厚德果、幸福人”创建活动,采取系列措施,推动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一是组织先期试点。刘家店镇率先在基础较好的寅洞村开展创建活动试点,确定1000亩寅洞桃有机化生产示范基地所覆盖的260户农户为首批重点扶持对象,给予材料补贴,指导有机种植,培养“厚德果”品牌。  相似文献   

16.
程言君 《淮海论坛》2010,(1):15-20,14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江苏“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方针,走的是一条把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统一于“两个率先”之中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从人力产权异化一复归历史趋势视角看.这一发展模式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性质.体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人力产权不断充分自主实现的历史本质.意义十分深远重大.  相似文献   

17.
饶文蔚 《新重庆》2007,(7):11-13
市委汪洋书记在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标志.重庆进入了“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围绕“加快”和“率先”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政法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稳定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王军  陈义才 《当代广西》2011,(20):F0003-F0004
2010年,东兴市牢牢抓住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东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重大机遇,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荣获2010年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市)称号。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江泽民同志对我省提出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对江苏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两个率先”是本世纪头二十年江苏发展的总定位,奋斗前进的总目标,各项工作的总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全面实践“三个代袁”、全力实现“两个率先”统揽全局,使之成为全省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目标,凝聚人心,鼓舞士气,集中一切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把妇联组织真正建成“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北京市妇联以“妇女之家”建设为突破口和着力点,2009年底就在全市2646个社区、3944个农村建成6590个“妇女之家”,率先实现了全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