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由于儿科"医生荒"和大量二孩即将出生,儿童看病难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各级单位推动的医联体不适合儿童专科医院。而大量的病人涌入,造成北京两家儿童医院所在地区也成为2016年北京高峰期拥堵指数排名和最难打车的两个地点。究其原因,首先是儿科医生配比不合适。据最近发布的《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也就是说每  相似文献   

2.
<正>全面放开两孩政策是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最新状况,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审时度势作出的决策。两孩政策放开之后,短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安全将迎来新的挑战。为了应对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带来的巨大压力,使这项利长远、惠民生的政策真正落地开花,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近期对该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3.
正12月2日,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召开第五十一次主席会议。市政协主席吉林主持。本次会议为议政性主席会议,围绕"全面放开二孩后的政策衔接"主题深入协商议政。与会人员听取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全面放开两孩后政策衔接有关工作进展的通报、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关于应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相关问题调研情况及意见建议的汇报后发表真知灼见。副市长林克庆到会听取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鉴于我国目前儿童的福利政策仍不完善,养育两个孩子的时间、精力、费用投入更大等问题,"生"还是"不生"、"要升职"还是"要生孩"仍然是摆在适龄夫妇,尤其是女性面前的艰难抉择。去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决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单独二孩"政策实  相似文献   

5.
儿科危机     
《小康》2016,(7)
正儿科医生严重短缺,谁给孩子看病?随着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儿科医生紧缺的问题越发凸显。扩容儿科医生固然重要,但如何留住现有的儿科医生,让医生的价值重新回归更迫在眉睫2016年春节前后,多地消息显示,全国医院儿童医生紧缺,甚至出现断诊现象。2月1日,广医二院等三家医院贴出"取消儿科急诊下夜开诊"的告示,继一个半月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萝岗院区的儿科急诊停诊后,"儿科医生短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意味着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结束,再也不受"双独二孩"或"单独二孩"政策的限制。文章从经济学的视点出发,分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理和意义,探讨全面放开"二孩"应注意的问题,并对"二孩"政策给予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6年元月起,我国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完成了其应有的历史使命,为我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生育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全面两孩政策"完全落地,全国各地同步放开生育二孩,在今后的几年中,可能出现一个生育高峰。因此,"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产科、儿科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现有的产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放开"全面两孩"后,各地政策何时落地,在政策实施前抢生会作何处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二孩"政策对于应对银发危机、刘易斯拐点和人口老龄化,解决"失独"之殇和男女结构失衡等问题都有现实意义,所以"全面两孩"政策一出,立即引发人们强烈关注。在欢呼之余,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次改革是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5,(22)
<正>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闭幕,当天发布的公报宣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到达适婚年龄的中国年轻人在婚后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无论其双方是否有兄弟姐妹,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落地。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在2012年首次出现下降。同时,中国的老年人口的比重继续攀升。图为北京街头一名男子载着两名孩子。  相似文献   

10.
互动邮箱     
正chinatoday@china.com.cn或@今日中国China Today v"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之后贵刊2014年第二期《人口大国之困》一组文章报道了放开"单独二孩"政策。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很长一段时期的热点话题,虽说现在"单独二孩"新政已经出台,但这个话题热度依然未减。据专家估计,"单独二孩"政策全面落实后,在中国范围内,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人,他们是一方独生子女,且已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妻。  相似文献   

11.
陈如钧 《人民论坛》2015,(8):128-130
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备受关注,政策实施近一年的效果显示,申请家庭数量远远低于预期,现行人口政策在中国未来发展中仍然存在隐患。公众特别是"非独"家庭强烈建议2015年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国家卫计委制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符合法治的原则和精神,应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立法、公民监督的逻辑进行。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月1日起,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得到了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欢迎和拥护。但是,从2013年国家实行允许夫妻单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生育二孩的政策落地以来,全国各地二孩生育的增长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预想中那样发生二孩生育的井喷现象。通过对湖南长沙部分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年轻夫妇群体进行调查,发现影响年轻夫妇不愿生育二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对生  相似文献   

13.
正"单独两孩"政策出台以及今后可能的二孩全面放开,不仅意味着中国女性的职业生涯与生育过程有着更长时间的相互交错,而且由于二孩生育所带来的在时间、精力甚至财力上对职业发展的挤压也会加大。如何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合理有效地平衡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已经摆到各位拥有二孩生育意愿的职业女性面前。我以为,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4.
正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民众期待已久的全面二孩政策终于落地。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如惊雷般炸响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引发了社会热烈关注和讨论。想生的人在犹豫,有的年龄大怕有危险,有的压力大怕生了养不起;不想生的人在纠结,有的担心一个孩子太孤单,有的害怕只生一个老了有风险,更多人将陷入生还是不生二孩的纠结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是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以降低生育水平为要求、以提供和实施避孕节育措施为手段的政策体系。该政策初步形成于1962年(推行于城市和农村人口稠密区),对城市居民生育行为由多育向少育转变有积极引导作用;全面实施于1973年,以晚婚、最多生育二孩和间隔四年为要求,对民众特别是农民的传统生育行为有极大矫正作用,使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强化于1980年,以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为标志(农村实行的则是一胎半政策)。这一政策将国家人口控制目标放在首位,城乡生育率在短期内降至更替水平及以下,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控制。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新一代青年人婚育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改变,晚婚、内生性少育成为主导。有鉴于此,二孩生育限制逐渐放开,进而放开三孩生育。  相似文献   

16.
"单独二孩"作为一个压力测试和政策试验,有助于对未来生育政策的改革方向和策略提供决策支持。研究发现,鉴于"单独二孩"和"全面放开二胎"效果的类似性,我国育龄妇女的终身生育率仍然将低于人口更替的生育水平的现实,从现在开始实行"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调整是可行的。从充分满足民众的生育需求和维持宏观人口发展均衡可持续的目标来看,建议从2019~2020年开始,在"全面放开二胎"以后逐步落实向"家庭自主生育"转变,以及实现计划生育向家庭计划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一直以来,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尤其是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之后,学前教育可能会面临新一波"婴儿潮"的考验,"入园难""入园贵"仍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22)
<正>摘编自10月30日台湾《旺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已将人口政策纳入"十三五"规划,在五中全会讨论定案,调整人口政策,全面开放生二胎。人口问题困扰大陆经济长期发展潜力,也事关民众幸福指数。从"十三五"开始,大陆社会将对老、少问题展开一系列措施,而这一进程台湾都可参与、发挥积极作用。专家分析,二胎政策有望全面放开。而政策的松绑,仅是第一步。实施一年多的"单独两孩"方案,其实际效果与预期折扣较大,只增加了不到预期一半的人口。民众生育意愿的提升,还需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的全面跟进。  相似文献   

19.
"全面两孩"政策出台后中国的生育水平先升后降,而今后是否应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目前受到学界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分析了中国民众对今后是否应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的态度以及重点群体在政策态度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众总体上倾向于支持今后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其中,东部地区支持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的比例要略高于中西部地区,而民众政策态度的城乡差异则相对较小。对于15至39岁生育旺盛期女性的分析发现,城市女性对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的支持比例要低于农村女性,同时1990年之后出生女性的支持比例也要低于1990年之前出生的女性。而以上人口政策态度的不同反映了生育意愿的城乡和世代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文章深入探讨了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影响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社会福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当前社会福利政策的"去商品化"能力较弱,不足以缓解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导致再生育意愿减低;老人和儿童照顾中的家庭化倾向对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具有双向影响,并且出现了生育女孩的性别偏好;基于性别平等视角的社会性规制缺失使得城市女性陷入就业和生育选择的两难境地,从而影响其二孩生育意愿。为贯彻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应提升社会福利政策"去商品化"能力,确立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价值理念和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