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国祯 《台声》2022,(21):88-89
<正>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台湾、香港留学欧美的学生为主的“保钓、统运”,时间跨度达10年多,确实是中外学生运动史上不平凡的一页。保钓、统运时期,欧美各校园内的港台学生出版了很多刊物,内容涵盖了当时运动的各个方面,包括保钓、探讨台湾的前途,中国的统一,中美关系,世界局势乃及了解新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等。所以,此运动不止于保土,还是一种思想意识的探讨与觉醒。在那段时期,海外的学子冲破藩篱,  相似文献   

2.
<正>上世纪60年代,经过海外"保钓"运动的洗礼,台湾、香港在美国就读的学生从美国、日本的嚣张气焰和蒋介石集团的软弱中看清了国际强权政治的本质,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认识到要保卫钓鱼岛,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此后,"保钓"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统一运动"的一部分。1970年由台湾、香港在美国就读学生自发兴起的海外"保钓"运动在近1年的风起云涌后,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尤其是1971年4月10日"保钓"人士在华盛  相似文献   

3.
何玉 《台声》2023,(7):98-103
<正>在20世纪70年代海外“保钓”运动期间,中国港台留学生为了更好地对“保钓”运动进行宣传,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钓鱼台战歌》。与此同时,多首格律相同而填词各异的《满江红》出现在海外“保钓”运动的不同时空中,亦曾作为插曲响彻“保钓”游行的队伍。这些《满江红》留下了他们的爱国激情与慷慨悲歌,本文聊举数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1970年,海外的台湾、香港留学生为反对美国政府将钓鱼台列屿划归琉球群岛并随之转属日本而爆发的保卫钓鱼台运动至今已有25年了.25年世事沧桑,海峡两岸关系亦有重大变化.笔者当年曾投身这一运动,抚今追昔,感想连翩.(一)“保钓”运动虽然源于保卫国土之爱国运动,然而其所涉及之范畴,则远不止于单纯的爱国情愫.“保钓”运动以及随后的“中国统一运动”触发了港台留学生一个思考:做为一个留美知识分子,在其所处的时代,面对自己的故土、留学地乃至世界,应持抱何种  相似文献   

5.
童庆钧 《台声》2023,(5):99-103
<正>吴国祯是上世纪70年代“保钓”运动和中国统一运动中的一员。他于1971年8月赴美国留学,当时的“保钓”运动已开始转向“中国统一运动”。本文结合吴国祯的个人经历回顾了“保钓”运动的发展。吴国祯,1947年生于台湾花莲,小学四年级举家迁居台北。他在建国中学毕业后,1966年考入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入学前的暑假,他先去成功岭军训了8个星期。大三暑期,吴国祯抽签抽到步兵科,又到凤山的步兵学校受训12个星期。  相似文献   

6.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七十年代初,来自台、港的中国留美学生、学人曾经掀起过一个声势浩大的保卫钓鱼岛列岛主权的运动,并很快发展成为蓬蓬勃勃的“中国统一运动”,高潮持续到一九七六年,尔后逐渐转变成不同方式进入了另一个阶段。这一运动不仅是前此二十多年海外及台湾知识分子思想发展史上一个突破点和转折点,而且在海内外炎黄子孙  相似文献   

8.
洪鸿 《台声》2010,(9):14-16
8月21日至22日,台湾同学会在中国革命历史名城南昌举办了“纪念保钓运动40周年.促进两岸学界交流”研讨会。当年参与“保钓”、“统一”等爱国民主运动的近百名亲历者们,从世界各地会聚到这里,隆重纪念这场被誉为海外“五四运动”的“保钓运动”,共同回顾当年亲历“保钓运动”的峥嵘岁月,畅谈当年参与“保钓运动”的心路历程,“弘扬“保钓运动”的精神,探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径,激发实现中国统一、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钓鱼岛自古属于中国的领土,这是不容篡改的历史事实。从20世纪70年代起,“保钓”(即保卫钓鱼岛)运动风起云涌,一直延续至今。为什么钓鱼岛的归属,牵动海内外中国人的心?为什么“保钓”人士出生入死,却是义无反顾?“保钓”运动风云际会,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一、对于钓鱼岛的归属,早年并无异议从地图上看,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南距台湾的基隆港有102海里,在基隆港乘坐一般的渔船,航程约8小时。钓鱼岛由9个岩礁小岛组成,主岛面积仅4.3平方公里。钓鱼岛归于中国版图,早在明代就有确切的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中国”这个概念自70年代以来,在海外已发展多年了,在台湾学术界也颇为流行。台湾学术界曾就此举行过专门的研讨,也有刊物和出版社出版过有关的专门著作。然而,大陆学术界对此似乎没有什么反响。笔者认为对“文化中国”作出积极的回应,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文化学术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文化中国”与“一国两制”具有共同点“一国两制”是实现中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文化中国”和这一方针具有相容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化中国”从文化理念上突出了一个中国,即中国统一的原则。现在海外华人…  相似文献   

11.
勇素华 《台声》2002,(8):11-13
自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令”后,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台湾不断掀起“大陆热”,从到大陆投资、经商、打工到买房,可谓热浪滚滚来。与此同时,台湾学生也赶潮似的逐渐形成了一股到大陆求学的热潮。虽然台湾当局企图以不承认大陆学历来拖住台湾学子前进大陆的步伐,但是仍然阻挡不住其一浪高过一浪之势。欧美国家不再是台湾学生出岛求学的最佳选择台湾学生求学海外始于20世纪50年代,六七十年代掀起了高潮,最初主要流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在所有美国外来学生中台湾学生人数排名都是第一。从9…  相似文献   

12.
裴高才 《世纪行》2012,(9):44-48
8月15日,香港保钓人士成功登上钓鱼岛后,“保钓运动”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闹话题。可是,时下人们叙介保钓历史,往往忽视了这一细节:最早吹响“保钓运动”号角的是著名爱国学者胡秋原及其创办的《中华杂志》。在此,笔者仅就撰写《胡秋原全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前后.采访传主以及当年“保钓”当事人田长霖、刘源俊、王晓波诸君提供的第一手资料,作如下补正。  相似文献   

13.
香港一家刊物说:“今日台湾政治中的陈水扁现象,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荒诞一页。”(香港《广角镜》2006年6月号)笔者认为,陈水扁确是中国台湾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他在台湾已经走向两个任期的“尽头”。台湾“立法院”6月份的“罢免案”虽未过关,但陈水扁的创伤仍然是严  相似文献   

14.
爱国“保钓”运动理念上创建海外反“独”促统大潮中壮大 美国华盛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NAGPU)是全球最早的以推动中国和平统一为宗旨的民间社团。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当时的日本对钓鱼岛的占领野心和动作不断,激起了广大在美华人的极大愤慨。为了促进中国的早日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15.
赖锦宏 《台声》2013,(2):35-35
1月24日凌晨,台湾“中华保钓协会理事长”谢梦麟、世界华人保钓联盟会长黄锡麟,保钓人士游嘉文、许登魁等7人乘“全家福”号娱乐渔船前往钓鱼岛,计划将妈祖神像送至钓鱼岛,庇佑台湾渔民安全。台湾“海岸巡防署”也派4艘舰艇保护,但最后遭日本船舰阻挠,未能成功。  相似文献   

16.
1974年,为抗议菲律宾、越南西贡政权侵占中国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台湾留美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保沙运动”.“保沙运动”期间,留学生创办杂志刊物、举办座谈会、宣传西沙和南沙的地理和历史、成立保沙组织、发动游行示威,维护了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沙运动”和保钓运动一样,都是海外留学生自发的爱国运动,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都为中国统一运动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保钓归来不算完应有长远计划李义强(世界华人保钓联盟秘书长):“8·15”行动是由“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和“世界华人保钓联盟”联合展开的行动。我们民间保钓运动分为“常规的行动”和“针对性的行动”,这次是一次针对性的行动,是针对日本近期不断挑衅的还击。  相似文献   

18.
各位好朋友:我是台湾本土人。我感到我们何其有幸,都是中国人,我们何其有缘,都是同一时代的中华儿女。我们为了反“独”,为了促统,为了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一路艰辛,同心协力,掀起了全球性及洲际性的海外反“独”促统运动。1999年7月9日,全球性及洲际性的反“独”促统大会从香港出发,经由德国柏林、美国华府DC、日本东京……一路走来,历经近八年,飞跨三大洋,五大洲,15个国家,共17个大都市。这八年来,我们总结这一股海外的爱国运动,共有五点成果及期待:第一,大家期盼:祖国早日和平统一。第二,大家共识:台湾“独派政权”乃是最大的障碍。第三…  相似文献   

19.
台湾“和统会”成立已经五周年了,这五年来的辛苦耕耘与艰苦奋斗,由岛内到岛外,从宝岛到大陆,由海内到海外,从无变有,由点到面,声名远播。现在,全球三大洋,五大洲,已有123个“和统会”。生长之速,发展之快,民心所向,潮流所趋,可见一斑。由台湾“和统会”主办及协办的全球性“反独促统”大会,及“中国和平统一运动”,由香港出发,走过德国柏林,美国华盛顿,中美洲巴拿  相似文献   

20.
《统一论坛》2012,(3):49-50
十多年前,随着当时台湾岛内局势的变化,海外华侨华人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独”促统运动。我们德国侨界与海外同胞同步,自愿、自发地于2000年3月酝酿筹组德国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德国青田同乡会、上海华侨华人联合总会、浙江同乡会的主要负责人和一批关心两岸局势的热心人士的运作下,于2001年6月19日在Giessen市以“和平统一,振兴中华”为口号的万人签名行动中,宣告德国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正式成立,从此拉开了德国华侨华人大规模反“独”促统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